新浪财经

破解经济“内忧外患” 专家共话应对之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0: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外有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内有雪灾肆虐,加之通胀阴影挥之不去,一时间,当前中国经济似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如何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又会走向何方?在上周末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8年年会上,这些问题也成为与会专家们讨论的焦点。

  经济“外患”冲击几何

  尽管对中国经济增速将在多大程度上减速存在一定争议,但专家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将在2008年开始放缓,原因在于2007年美国住房投资大幅度下降,预计今年美国进口和消费增长速度将会有明显的下降,从而导致美国经济下滑。

  谈及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专家们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指出,根据有关测算,美国经济的GDP增长速度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大概会影响我国出口5个百分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美国经济大概下降将近2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速将下降10个百分点。

  但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认为,在考虑世界经济尤其是通过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影响的时候,最好是考虑贸易顺差,仅仅说出口会降多少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仍然占我国贸易50%左右,很多货物是先进后出,这样算下来对顺差的影响可能有限。

  正因为如此,他认为,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的不同就在于,大国经济可以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增强抵御世界经济冲击的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则表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肯定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他们的相关分析表明,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因为我国经济系统具有很大的增长惯性,抗外部冲击的能力比较强。

  通胀“内忧”最引关注

  自2006年底以来,我国CPI增速一路上涨。在此次会议上,通胀同样成为专家们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在考虑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同时,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保持特别警惕。

  梁优彩指出,在当前利率的调整及其有效性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应该更多使用汇率政策,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这样既可以平衡国际贸易,有助于控制流动性,也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指出,如果要降低输入型通胀的话,一定应该升值。

  汪同三则认为,保持农业增长速度,特别是粮食生产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来扭转连续四年出现的农业增长率下降的势头,这也是抑制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同时认为,如果我国出口增速下降,产量过剩就会成为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应尽快研究对策。

  解难要靠结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外部需求的变化,而是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是资源环境的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是中国自身利益所在。她认为,应在坚持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针对从紧货币政策方向应该调整的说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从目前来看,从紧的政策方向应该坚持。他建议上半年货币政策应该多用数量工具,即使美国继续降息,这样仍可以为中国央行价格工具的使用留一点空间。他还指出,中央对于结构调整方向还要坚持,但节奏要控制。同时,对于物价上涨不必太紧张。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