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次贷危机蔓延 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04: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闻 涛

  美国次贷危机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演绎着神奇的“蝴蝶效应”。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龙头,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呢?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以使危机影响降为最小?紧缩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否会作出修正?就此,记者采访了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句来自气象学家的话经常被用来解释各个经济体之间难以预测的复杂关系,即所谓的“蝴蝶效应”。

  美国次贷危机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演绎着神奇的“蝴蝶效应”,在粗暴地席卷华尔街之后,这场危机正在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龙头,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呢?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以使危机影响降为最小?紧缩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否会作出修正?就此,记者采访了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国经济可能软着陆

  证券时报记者: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实质性影响?

  金岩石: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传导通过三个层面:一是向金融市场传递,一开始的时候是负面的震荡,市场不确定性增强,但当不确定性慢慢变成确定性时,美国的资本就会出逃,中长期来看会流入新兴资本市场,比如中国。

  二是货币层面的传递。由于美联储降息,将加速美元贬值。当固定收益类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追求成长的市场又找不到成长点时,美国资本就会加剧外逃。此外,美元贬值会加剧其他基础货币收购美元资产。

  三是贸易层面。对中国的经济伤害非常直接,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够多了,国家希望外贸减速,让国际经济平衡。因此,次贷危机中也有获利的人,比如国有企业可以到境外购买资产;富裕人群可以到境外消费;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价格下跌的进口消费品;医疗机构可以购买到更便宜的国外医药和设备。

  任何时候,货币都是双刃剑,对出口不好的对进口就有利,对卖东西不好的对买东西就有利。美元的加速贬值,可以使中国收购到价格下降的工业原料、设备和资源。

  王庆:如果在美国出现经济衰退且全球经济也伴随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还要采取紧缩措施抑制投资增长和缓解通胀压力,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双重打击,而且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会是很广泛的:内需型和出口型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即“因政策失误而造成的过度紧缩”,但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2008 年的基本情形可能是“输入型软着陆”:即中国将实现软着陆,这主要是靠外部需求大幅度下降,而且没有激进的紧缩政策。如果美国没有出现经济衰退,全球经济也没有较大的下滑,而且中国政策当局在2008 年仍然不愿意让人民币汇率加快升值,为了给经济降温所需的紧缩措施不得不更加严厉,从而使国内产出出现更大的下降,可以称之为“因政策局限而造成的过度紧缩”。

  区分两种类型的过度紧缩,对认清总体市场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政策失误而造成的过度紧缩”,可能会导致经济的硬着陆,而且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会很严重和很广泛。“因政策局限而造成的过度紧缩”会对内需型行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而出口型行业会受到较小的影响。

  应避免过度紧缩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

  李稻葵: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说是比较大的,这可能是未来一两年中国经济最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美国经济的衰退,这个基本上已成定局,只是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大小的问题,持续的时间问题,估计2008下半年或者2009年初就将出现衰退。

  其实,如果只是说美国经济自身衰退,这样的话对我们并不可怕,怕的是其“波及效应”,比如说波及到韩国、日本,波及到东南亚国家,波及到欧洲,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比较大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美国经济衰退波及范围很广的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是实质性的。这个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未来两年之内,我建议中央政府应该做好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财政政策的准备。

  王庆:中国应该避免政策的过度紧缩,应有预见性地及时调整政策的紧缩力度和节奏,甚至中止宏观调控。在2008年更有可能出现“输入型软着陆”的基本情形,并且坚持我们的2008年预测数字,即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11.5%左右放缓到2008年的10%。 全球经济低迷将帮助中国经济降温,无需政府采取强硬的紧缩措施,使用可能带来硬着陆的、生硬的政策工具。

  在输入型软着陆的基本情形下,中国经济在适应疲弱外部环境的过程中,也许能够实现以其他方式所难以实现的、人们所希望的再平衡(即从外部需求转向国内需求),如果这样,将预示着中国经济中期的持续而强劲的增长。

  紧缩立场将在今年中期得到缓解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否会因为次贷危机而作出调整?

  王庆: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将原来对中央银行“在2008年上半年两次上调利率”的预测改为在2008年“不上调利率”。虽然政府不大可能正式宣布暂停目前的宏观紧缩政策,但是官员们的政策口吻在未来几个月中将不再那么强硬,而且紧缩的立场将在2008年中期最终(而且是静悄悄地)得到缓解。

  李稻葵:对中国经济而言,这一次的通胀主要不是货币问题,只是供给的问题。劳动工资、农民工的收入在上升,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村养猪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见底,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因素。这个因素本身是大好事,多少年来我们强调提高工资但提高不了。

  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货币问题,不是说钞票发多了,大家都有购买力了。那么钞票发多了,购买力增强主要是反映在资产市场。10年前、20年前中国资产市场没这么火,资产量没那么大,那个时候货币发多了主要是体现在产品市场价格上。现在是市场不同,地点不同,此一时彼一时。我们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必要,但是不要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实施,更重要是增加供给,特别是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民养猪、种菜种粮的积极性。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