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市公司的“马太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05:4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应健中

  《圣经》中有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 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

  在股市中,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马太效应”现象。越是能在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上保持良性循环的公司,大家就越乐意将钱交给它,上市公司进入良性循环;而越是想短线急功近利抢一把的公司,大家就越遗弃它,陷入恶性循环。这两者之间有一条无形的分界线。在中国股市的短短10多年中,笔者到目前为止还认为海尔在把握这个度上拿捏得很有分寸。海尔上市15年来,股价没有超过34.50元,但长线持有者却盈利丰厚,其真谛是:每年必有分红、送股却从来没有超过10送3、有节制地再融资、产品名声很大在资本市场上却很低调,15年运作下来,到现在海尔的财务指标依然维持稳健水准。这样的运作就产生了“马太效应”中的良性循环。

  一家上市公司实际上经营着两种产品:一种是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各家公司千姿百态;另一种就是天天挂在盘面上的股票,您不能否认这不是上市公司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将这个“产品”看得比自身的主营业务产品更重要。这两种产品运作得好,上市公司如虎添翼,可一旦运作得颠三倒四也可能使上市公司一败涂地,一批批上市公司前赴后继地倒下去了,也几乎与把握不好两者关系有关。

  最近股市激烈震荡,大家将气都出到了中国平安身上,认为平安保险推出的融资计划是推倒市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实,这只是时间巧合的表面现象而已,即便没有中国平安的融资方案,也会有别的什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平心而论,中国平安的确是家好公司,其73亿的总股本在金融股板块中属于小盘股,其每股净资产14.06元、每股资本公积金9.73元,每股税后利润1.65元,更令人可喜的是,中国平安已经成了“价值投资”的圭臬,为一大批主流投资者所推崇,这样的公司在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上完全可以稳健地推进,给市场树立一个长期投资的财富效应。可惜那么好的题材却一下子搞砸了,中国平安也付出了市值缩水一半的损失。当投资者突然发现,好公司却不能成为好股票,你们做大做强了,我却缩水了,于是,用手投票无济于事,就只能无奈地用脚投票了,真的太可惜了。

  Voice

  ■ 观潮心语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