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新思维化解改革开放新阶段五大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1: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亚夫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又有不少热议。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各种因素都在发生动态变化的系统工程,涉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利害关系。在一些重大节点上,人们瞻前顾后,有一些议论,这是件好事。至少可以总结以往得失,辨明今后方向。

  根据中改院的相关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集中表现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历史性转变。现在,中国人的“生存”压力明显减弱,“发展”压力则十分突出,这种压力突出表现为五大新矛盾。而如何化解这五大矛盾,则是当代中国需要正视的现实课题。

  概而述之,中国当前面临的矛盾,首先是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起点低;二是外向型。我们不仅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而且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加之一些国家把劳动密集型或“双高耗”产业转移到中国,这就难免粗放式经营。现在,要转变这种增长方式,面临的最大硬约束就是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

  其二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与体制机制缺陷之间的矛盾。中国前30年改革开放,探寻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这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的必然选择。现在,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阶段,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已绕不过去。尤其是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一些垄断行业的改革,事关全局,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潜力的发挥。

  其三是社会财富增长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加大的矛盾。一项最明显的指标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财富总量呈持续增加态势,但在财富分配上,城乡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不是在逐步减小而是不断加大了。这种财富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的矛盾怎么解决,有不同看法,但如果社会底层人口的收入状态得不到改善,那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是不利的。

  其四是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公共服务的供给,从数量到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当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时,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快速上升。公共服务的社会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公共服务的短缺,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

  其五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公共治理滞后的矛盾。根据中改院的相关研究,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23.3倍,但行政支出增加更猛,高达82倍左右。行政效率低下,不仅表现为支出的急剧增加,而且还表现为突出的体制性、机制性腐败问题。加快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已经成为下一步改革最关键也是最迫切的攻坚难题。

  上述五大问题,是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中国社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面临的“发展问题”。

  怎么来解决这些难题?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是以一个历史横截面来看问题,还是从历史演进的有机过程分解矛盾;是站在局部孤立的视点上想对策,还是从全球互动的框架中来思考。不同观察者,会有不同看法。

  但对于现在已经拉开大幕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来说,也许前30年最宝贵的经验,还是一条,那就是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坚持务实的态度,秉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才有可能找到化解上述五大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