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必为美国金融危机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2:5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黄湘源

  近日全球股市面临股灾,中国股市也报以暴跌。一时之间,逃命的惊呼不绝于耳。对此,笔者甚不以为然。在笔者看来,我们不仅大可不必由于一时的挫折就对股市前景悲观失望起来,而且更不应该用自我制造股灾的方式为美国次级债危机埋单。

  令人奇怪的是,暴跌让投资者蒙受的损失,对于一些逃命论者来说,却竟然成了其如数家珍的资本。其实,预测常常有自我实现的功能,过早看空的风险其表现形式之一也正是在于对市场的误导。事实上,过于一致的唱空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加剧了市场的恐慌,而且也常常成为制造羊群效应的赶羊鞭。在这种情况下,唱空成为市场暴跌的乌鸦嘴,这与其说是什么本事,还不如说是一种罪过。

  中国股市的泡沫化同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形似而神不似。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股票估值过高的问题在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条件下是可以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法进行自我调整的。而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则不仅是道德风险的总爆发,而且也是信用崩溃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金融危机。全球股市的暴跌不过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嫁祸于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尽管并不反对中国股市基于自身内在需要的调整,但是,过度的暴跌非但不是预防股灾的最好方式,而且有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美国次级债危机埋单之嫌。而这,正是我们当前所最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的。但是,这决不是恐慌和逃命的理由。

  其实,美国经济下滑对我国顺差增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助于缓解通胀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有助于纠正实体经济的产业失衡,从而不失为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机。而全球资金投资布局和投资方向的重新调整,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既是做大做强自己的极好机会,也是逐渐开锁启关、走出国门的较好机会,不妨可以说:机会大于挑战。

  站在市场的角度,如果说股价的过高容易成为空头攻击的软肋,那么,当非理性暴跌出现的时候,何尝又不是跌出机会的时候呢?倒河之悬的暴跌不仅为股价被炒得过高的股票提供了修正其价值的机会,而且也是人们发现价值和发掘价值的机会。可惜的是,当人们被暴跌吓破了胆的时候,常常忘记了这个道理。

  不过,尽管美国股市好像到了世纪末日的样子,然而,当美联储正式宣布大幅降息的时候,美国的基金经理却出人意外地透露:“我们并没有空仓。”由是观之,沪深股市那些基金和机构此前的大比例减持,其实也不是为了减仓而是调仓或准备调仓。暴跌跌去了散户的信心,却给机构腾出了洗筹换仓的机会和空间。尽管我们并不那么欣赏“阴谋”论,但这对于“逃命”论而言,则不啻另一个角度的解释。

  我们并不反对规避风险,但也不认为快牛变慢牛就意味着需要逃命。股市有风险,这是大家在入市的时候就应有的思想准备。然而,股市的投资之道,固然并非所谓牛市思维的只习惯于步步高升,但一见风险就逃命的熊市思维同样也是非常有害的。就当前而言,可能还是更为有害的。除非先知先觉地预知了暴跌,否则,在中国股市还不具备做空机制的条件下,做空不仅不能成为赚钱的手段,而且也不可能为逃命提供庇护。当你被暴跌跌去了半条命的时候,逃出的半条命还怎么活,就是活下去了又有什么意思?逃命如果意味着告别股市,那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起死回生的机会,意味着失败的盖棺论定和将成功拱手让人。而失败如果不能成为成功之母,还值得沾沾自喜吗?

  “空即是多,多即是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反过来说:“多即是空,空即是多”。这里,前者说的是一种趋势,而后者则是说的投资者应有的应对策略。在市场的做多过于一致的时候善于见好就收,而在市场的唱空过于一致的时候敢于逢低介入,这是股市中人的长命秘诀,同时也可以说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