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4:0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资本市场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1993年的《公司法》和1998年的《证券法》是规范资本市场的两部重要法律,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的发展,市场发展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许多新情况,这两部法律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亟需修改。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简称“两法”),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与“两法”的修订相适应,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委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出台《刑法修正案(六)》,修订了《企业破产法》。中国证监会陆续颁布了《冻结、查封实施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与“两法”配套的规章体系。

  □ 法治是资本市场有序运行的基础和稳步发展的保障。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推动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尤为重要。“两法”的修订和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健全了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对全面提升资本市场法治水平、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的近期发展

  2006年,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交易日趋活跃。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个市场的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万亿,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40%,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在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成倍增长的情况下,交易结算系统和监管体系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未发生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的异常事件。

  □ 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项改革措施沿着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稳步推进,并将成熟市场经验与中国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把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紧密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实现市场发展和创新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市场规范化运作的程度;必须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有序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章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转型需求,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处于类似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资本市场相比,以及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评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应当以国际化视野进行多视角分析,避免简单类比造成的片面性。为此,除了考虑中国自身经济背景,我们还选取了一些境外市场进行比较,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成熟市场,韩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

  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有待扩大、结构有待完善

  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偏小,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2007年11月底,中国资本市场资产总额的比例虽然有了快速提高,升至37%,但是比例仍然较低,资本市场整体规模依然偏小。2001至2007年,中国境内直接融资筹资额与同期银行贷款增加额之比分别为9.50%、4.11%、2.97%、4.49%、2.05%、8.38%和21.95%,虽然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偏低。2007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仅相当于股票市场规模的26.7%,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甚至低于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结构失衡问题较为突出。

  股票市场实际进入流通市场的股份比例偏低,多层次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投资及融资需求。2007年股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年底,股票总市值达到32.7万亿元,与2006年GDP的比值为155%,但是现有实际进入流通领域的股份比例偏低,仅为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8.4%,尤其是大市值股票实际进入流通领域的股份比例过低。另外,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规模偏小。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行业覆盖面较窄。创业板尚未设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缺少柜台交易市场(OTC市场)。

  证券交易所竞争力有待提高。体现在交易品种和数量不够丰富,交易机制有待完善,收入模式比较单一。

  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200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资产总量为6.02万亿元,仅相当于当年GDP的28.7%,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水平。2007年底,中国债券市场资产总量上升到8.72万亿元,但是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同时,品种结构不合理,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截至2007年底,中国债券市场只有少量的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公司债、可分离交易公司债以及上市公司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在债券市场总量中的比例仅为4.1%。2006年底,上述公司债券规模相当于GDP的比例仅为1.4%,远低于成熟市场。另外,市场相互分割,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债券市场投资者严重同质。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有待发展。体现在市场规模较小,品种结构简单,品种创新相对不足,投资者结构尚需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实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尚未形成等方面。

  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难以脱离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真正的资本约束机制,市场价格对于社会资源的引导和企业行为的约束都不够有效,市场效率有待提高。

  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首先,股票发行体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是,现有发行体制仍然存在行政控制环节过多、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一方面,股票市场发行体制仍然采用行政色彩较浓的核准制,从发行人资格审查、发行规模、发行乃至上市时间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由监管机构决定。但是在境外成熟市场上,股票发行普遍实行注册制,程序更为便捷和标准化,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中介机构、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发行定价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其次,债券市场发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由于不同部门制定的发行审批具体规则差别很大,造成不同债券产品的发行审批标准不同。此外,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制总体上仍然沿用高度依赖行政审批的额度制。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此外,由于国债交易市场流动性不足,收益率曲线不完整,导致债券市场的发行和交易均缺乏必要的利率基准,制约了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功能的有效发挥。

  交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交易成本较高。中国股票市场至今缺乏做空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套利机制,限制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充分发挥,降低了股票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在市场深度和流动性成本指标方面,中国股票市场与境外主要市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与境外市场交易的价格冲击成本相比较,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成本不仅高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成熟市场,也高于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债券市场交易机制有待完善。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以及银行柜台债券市场相互连通不足,债券交易的流动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登记结算的法规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登记结算技术系统仍然相互独立,同一个投资者持有的证券分别登记在两个证券帐户内。这种相对分割的登记结算体系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增加了跨市场创新产品推出的技术难度。

  市场分割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分为国内A股市场、国内B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红筹股和H股),债券市场则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柜台交易市场。市场间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机制,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对国民经济代表性不足。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上绩优大盘蓝筹股仍然偏少。另外,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快速成长,其中有大量创新能力较强、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但目前这一企业群体在中国上市公司构成中的比例过低。中小企业板建立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总体来看,当前上市公司的结构仍然无法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高。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仍然存在着影响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若干突出问题。比如部分控股股东直接干预上市公司事务。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流于形式。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勤勉尽责的意识淡薄。

  市场化筛选机制有待完善。首先,退市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现有退市制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退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化。另一方面,现行退市制度过于强调上市公司的业绩使得标准过于僵化。同时,现行的退市标准单一,没有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退市标准,不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因此,退市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有待优化。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尚未完善。一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显现出较强的行政干预特征,交易的定价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行政因素影响。市场主体的守法和诚信意识比较淡薄,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市场化并购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上市公司治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也使得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外资并购趋于活跃。在这些背景下,如何保证兼并收购过程的公平、公正、透明,有效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推动市场化并购机制的完善,如何妥善解决跨国并购中遇到的各种法律和政策问题,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较弱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及近几年的综合治理,中国证券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证券公司扭转连续四年亏损的局面,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有效化解。但是,与国际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相比,中国现有证券公司的规模仍然普遍偏小,核心竞争力仍然有待提高。

  整体规模偏小。2007 年11月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证券公司总股本8522亿元,总资产1.72万亿元,2007年1至11月证券公司总收入2516亿元,全行业盈利1745亿元,管理资产总值828亿元,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除总股本外,总资产及管理资产总规模仍然过小,目前中国全部证券公司及管理资产资产总额尚不及一些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 。

  盈利模式同质。中国证券公司现有业务中经纪业务在盈利中占比过高,直接投资、并购咨询等业务尚未有效开展。大部分证券公司经营模式单一。

  行业集中度不足。目前中国证券行业仍然高度分散。与此相反,在国际成熟市场上,证券公司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型化、分散化逐步向大型化、全能化发展演变的过程。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首先,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两种极端情况。相当一部分证券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大股东控制管理层的现象较为突出;另一些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又过于分散,股东会、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控制不足,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其次,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再次,一些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疏于执行。一些公司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关系,公司总部对各分支机构也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违法违规的事件时有发生。 还有,大部分证券公司尚未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一些公司管理层行为短期化,也使得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证券行业整体竞争力较弱等。

  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目前证券公司在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方面受到较多限制,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证券公司创新活动受到一些体制和市场环境的制约,时间较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创新的动力和投入;另一方面,部分证券公司在创新活动中未能有效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新活动的成本。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机构投资者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投资者结构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

  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比例偏高。根据深交所、上交所的统计数据,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目前仍然主要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平均换手率偏高。从投资行为分析,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持有和交易小盘股、低价股、绩差股和高市盈率股,持股时间较短、交易较为频繁。

  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偏小。与境外成熟市场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相比较,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期限普遍较短、交易比较频繁,短期投资行为比较明显。同时,现有各类机构投资者之间在投资理念、投资标的等方面显示出较大的雷同性,不利于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不够丰富、业务创新不足。过去几年中,基金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基金行业规模仍然较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现有经营模式单一、产品不够丰富。同时,现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结构不够合理、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是制约基金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几年基金业规模的快速扩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基金业人才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第一,与成熟市场相比,养老金制度发展滞后。第二,保险资金实际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偏小,占整个保险资金的比例较小。上述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不足和对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不足使得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机构投资者。

  各种类型的集合型投资计划监管规则不统一。集合型投资计划产品的监管机构多,监管规则复杂。虽然不同集合型投资计划产品本质相同,而且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可替代性,但是监管机构各不相同,相应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不统一加大了监管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也不利于该市场的长期发展。

  非公募型投资基金发展不规范。在境外成熟市场上,非公募型基金市场规模大,参与机构众多。而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于退出渠道不够畅通、管理机制落后等原因,发展较为缓慢,市场影响力还比较低。此外,中国二级市场非公募基金的发展长期处于灰色地带。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活跃,二级市场非公募基金的规模发展很快,对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但是,部分基金在运作模式、内部风险控制、资金外部托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法律、诚信环境有待完善,监管有效性和执法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市场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加以解决。同时,由于资本市场自身的迅速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有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从监管体制看,目前过于依赖行政监管的局面已经明显不能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监管工作的效率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监管协调机制、执法有效性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当前自律组织功能尚不健全,自律监管过弱。

  此外,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相比,与处于类似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以及与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市场规模、结构到市场效率,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到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从交易所竞争力到各种基础设施的效率,从法律法规的完备性到执法的有效性,都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转型的客观需求,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客观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制定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将为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及展望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应该从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的战略高度去规划。

  展望未来,随着法制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将在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

  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措施(2008-2020)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建设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培育市场化发行和创新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监管协调,防范金融风险。

  大力推进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建设,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加快推动创业板建设;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转板机制;完善登记、托管和结算体系。

  推动债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体现在完善监管体制,改革发行制度;建立健全债券市场主体的信用责任机制;建立统一互联的债券交易结算体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

  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完善期货品种体系,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健全衍生品交易机制;优化投资者结构。

  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并购重组市场规范发展;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促进公平和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期货业。进一步放松管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拓宽业务范围,推动证券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培养资本市场专业人才。

  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坚持对外开放,把握好对外开放的节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探索“走出去”的路径。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设健康的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远景展望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成绩斐然。可以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服务于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也将不断发展壮大。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将基本完善,成为更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

  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将更加完善,机制健全、透明高效、运行安全的市场体系将基本建成,资本市场成为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

  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和执法体系基本完善。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将基本完备,证券执法体系基本健全,执法效率显著提高,从而有效规范资本市场的各类活动并保障市场的稳健运行。各种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法律责任制度安排得到切实落实,相关的司法审判机制基本形成,多样化的非诉讼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得到建立,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金融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合理、高效的监管体制逐步完善。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组成的立体、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基本确立。监管重点实现了从行政审批为主向信息披露为主的转变,监管模式实现了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政府职能定位实现了从管理者到监管者的转变;证券、期货业协会及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二、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成为一个高效、多层次和开放的市场

  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资本市场将包含丰富的投资产品、多样化的交易平台,形成满足多层次投融资需求的市场体系,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广阔的平台。

  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效率较高、流动性较强和具有一定深度的市场。市场交易成本将大幅降低,市场效率较高;市场机制将充分发挥作用,资本市场的发行、定价、交易等环节将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行和自我调节;资本市场的进入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的流动性较高,冲击成本较低;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基本建立,系统性风险逐步降低;市场的深度和稳定性增强。

  股票、债券、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资本市场结构较为平衡与合理,金融产品更加丰富。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代表中国经济主体的大部分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特别是大盘蓝筹股和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较大发展;上市公司运作规范,公司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债券市场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股票市场形成有效的平衡;债券品种多样化,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种固定收益类、结构性和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将不断出现。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的品种更加丰富。市场参与主体基本成熟,投资者多元化,具有良好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市场交易活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多层次市场体系得以建立,交易机制比较完善,交易所的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多层次市场逐步建立,形成交易所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交易结算制度基本完善。交易所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开放的市场,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相适应,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国际性市场。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将在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服务,并与本土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国际资本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有较大提高;国际企业可以选择在中国资本市场发行上市。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的深度、广度、融资成本、流动性和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资本市场将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到2020年,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时期。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治理结构更加完善,激励机制更加健全,管理、服务和风险控制水平有较大提高。大批既了解国际运作、又服务于中国经济需求的专业人才成长起来。资本市场运行的良性格局基本形成。

  证券公司的发展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竞争力显著增强,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各项主要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了依托于本土市场的较强的全球竞争力。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更趋多元化,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过市场的竞争和筛选,中国资本市场将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

  以基金管理公司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国基金业获得较大发展,规模大幅增加;基金类型及品种比较丰富;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更大程度地投资于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其他证券期货服务机构获得较大发展。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评级公司等其他证券期货服务机构也获得较大发展。各类机构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运营、管理更加规范,专业化程度和执业水平显著提高。

  四、中国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不断显现,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过渡;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得以构建,金融结构得以优化,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增强。资本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场所,股权及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成为国民经济中主要的融资渠道,金融结构得以改善和优化,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增强。

  资本市场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广阔的平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提升,并购和重组等市场筛选机制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将有力地推动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完善使资本市场成为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的摇篮,大批高经济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成长壮大,引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资本市场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将大幅度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时,资本市场还将引导投资布局的调整,拉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变革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本市场将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投资场所,促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资本市场通过其创造的公平竞争、共同致富的平台,将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