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涨价诱发高利润 茅台五粮液上演渠道之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1:07 中国经营报
意料之中,却又意料之外。深陷供需失衡旋涡中的茅台再也坐不住了。 1月11日,贵州茅台(600519)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茅台酒出厂价平均上浮20%,受此影响,茅台股价一度突破230元,创历史新高。 “2008年,我们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控。”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在电话那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茅台控制供需平衡的策略已经不再显得低调谨慎了。 白酒界资深分析师李军认为,应对五粮液(000858)等酒企的市场竞争和进行渠道梳理才是此次茅台涨价的真实意图。 “价格战” 此轮以茅台为代表的众多酒企纷纷提价的背后是高端市场之争。 据记者了解,在茅台内部看来,产量的瓶颈短时间无法突破,在严格控制经销合同的情况下,提价对于提升2008年市场占有率两个百分点和实现百亿元战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03年9月,五粮液率先掀起涨价风暴,随后,茅台、剑南春、国窖1573等高端白酒纷纷涨价20%左右,而五粮液2003年10月底再次调价幅度达30%以上。到2007年12月份,五粮液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252亿元,收入增长26%,连续15年占据行业头把交椅。 继2007年年初上调出厂价15%后,茅台在销售终端实际上进行了多达8次的调价。最新的一次是2008年初,五粮液在终端上调价格近10%的时候,茅台将出厂价调高20%,首先在价格上反超五粮液的同档次产品。茅台53度在终端的零售价已经达到了728元,而五粮液52度则为568元。 “像茅台和五粮液这种名贵白酒,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更高的价格往往更代表身份。”李军认为,这也是几大厂商在产品价格上一味“贪高”的原因之一。 价格竞高的反应便是刺激茅台利润率的提升。据悉,去年茅台利润率在30%左右,通过此番调价后,可望上升到36%左右。 经销商之争 五粮液与茅台,除了价格上双方互有攻守外,在渠道上,双方过去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 2007年上半年,五粮液强势人物王国春交权,茅台乔洪东窗事发,为稳定经销商队伍,双方在对终端的调控上都显得较为低调。 然而,2008年以来,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的缺货现象加剧后,局面发生了变化。 据悉,虽然经销茅台的单品利润比五粮液略大,但五粮液品种更多,对于有着成熟渠道的经销商来说,难以抉择。 “茅台的渠道,五粮液一般不会涉足,反之亦然。”茅台成都经销商李鑫告诉记者,但部分经销商为了利润,注册两块营销公司牌子,一边是茅台,一边是五粮液,有时难免会发生冲突。 据记者了解,袁仁国就任茅台总经理一职后,一直有加强市场控制,以制衡五粮液、泸州老窖(000586)等的想法。为此,袁多次深入经销商群体中调研,并以“同舟共济和大局意识”来鼓励经销商队伍。 就在2007年9月五粮液拉拢经销商与之结成“五粮液品牌运营商顾问团”之后,茅台控制渠道的步伐也越发加快,以“非富即贵”的标准建设“茅台俱乐部”,并在茅台系列产品的销售和后期服务上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我们希望与经销商成为利益共同体”袁仁国说。 “企业对渠道的把控力度将决定其未来的竞争力。”李军分析,茅台提高出厂价和五粮液的终端提价对于经销商解决货源短缺,保护其利益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策略生变? 面对市场脱销而出现的空缺,五粮液在“瘦身”,茅台却在“增肥”——双方在产品细分和市场深耕方面均用心良苦。 根据茅台集团的统计,去年茅台酒的销售与上年基本持平,而系列酒销量同比增长却高达87.1%,以此带动集团公司全年的销售收入增长在13%以上。 据悉,2007年10月,茅台股份公司除保留茅台酒、茅台迎宾酒、茅台王子酒等四款产品外,将其余品牌作为系列酒整合到茅台保健酒公司旗下,并借势奥运之机推出“茅台大中国酒”,主攻广东和北京周边市场。 此前,五粮液的产品策略与茅台不同,借助OEM,进行多品牌发展。但2007年年中以来,五粮液收缩战线,除五粮液、五粮神、五粮春、五粮醇之外,其他品牌再无使用“五粮”商标。在市场深耕上,五粮液旗下五粮春也于近期高调进入广东二级市场,难免在系列酒的竞争上与茅台呈现短兵相接的局面。“零售环节的价格上涨我们无法控制。”五粮液品牌部副部长傅钟表示,对于提价,五粮液倾向一步一步来。 茅台大中国酒市场总监方华认为,茅台此次大幅提价,实际上也为系列酒发展预留了空间。在他看来,经过了连续几年的涨价潮后,价格已经不能成为市场制胜的关键了。“只有靠精准的产品定位来突破竞争的僵局。” 在方华看来,茅台、五粮液市场供需失衡短时间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从产品细分和市场布局上着手来调整,对渠道维护和厂商的整体销售目标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对于供需平衡的解决可以起到以“空间换时间”的效果。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