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券商业07年报 又是一个好年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01:00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万 敏

  牛市无疑是券商赚大钱的基础。随着股民和基民队伍的不断壮大,随着各路资金纷纷涌入A股市场,不断放大的成交量也在为国内的券商们贡献着丰厚的利润。截至2007年12月25日,沪深股市A、B股累计成交45.13万亿元,权证成交4.61万亿元,封闭式基金成交0.51万亿元,三项累计成交50.25万亿元。若按目前两市平均每日1500亿元左右的交易额计算,那么两市累计交易额将达50.7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如果按照0.15%的行业平均佣金收取比例计算,那么券商2007年的佣金收入将达到760.5亿元。而再创历史新高的募资也使券商承销收益盆满钵满,初步估计,去年券商承销收入约88亿元。其中,中外合资券商承销业绩骄人。

  积极上市

  长江证券业于2007年12月27日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2007年以来,继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东北证券借壳锦州六陆、国金证券借壳成都建投、国元证券借壳S*ST化二后的第五个券商借壳上市案例。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不景气之后,证券行业在2006年的全面好转使得长江证券摆脱了连续几年的低迷情况,公司的营业收入在2006年迅速提高。受益于股基权证交易额的迅速膨胀和证券市场的持续走牛,长江证券经纪业务、自营业务的收入随之快速增加。2006年长江证券经纪业务、自营业务的总收入占比分别为33%和57%,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除了上述几家券商外,广发证券、首创证券以及西南证券也都推出了借壳上市的方案。在券商借壳上市的过程中,由此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不可小觑。

  除了借壳上市以外,随着牛市行情的持续,部分实现三年盈利标准的券商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备战IPO,券商板块也有望迎来又一轮扩容热潮。预计,明年上市的券商质量会更好一些,因为符合IPO要求的一般都是行业里排名靠前的大型券商,如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

  上市给券商带来更为丰厚的资金,使其在扩大营业规模和充足自由资金以便达标拓展新业务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作为一个面向公众社会的行业,上市给券商带来的品牌效应也不容小视。在优良业绩和上市幕资之间形成的良性循环,将促使我国券商业走向更为成熟的阶段。

  新业务频生

  2007年12月,银河证券获得了证监会颁发的首张股指期货IB资格。所谓IB制度,是指证券公司将投资者介绍给期货公司,并为投资者开展期货交易提供一定的服务,期货公司因此向证券公司支付佣金的制度。

  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期货公司收购之后,多数中小期货公司都已经与券商建立了业务联系,其后,期货公司又经历了一轮增资以达到中金所会员资格,为即将到来的股指期货做准备,而证券公司亦积极拼抢IB业务,希望将自己的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在竞争中占据先发的优势。

  此外,券商也将发行QDII业务,为其集合理财产品再添新品。中金公司将于1月16日发行“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这是目前国内7家获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资格的券商中首只面市的QDII产品。

  比起曾经喧嚣一时的基金QDII、银行QDII产品,券商对QDII的热情始终没有达到燃烧的状态。毕竟,现在海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波动太大,又有基金QDII的折戟在前,一来投资者的购买热度已经大不如前,二来操作的难度也没有降低,国内A股市场的收入已经足以支撑券商继续过上几年好日子,抢滩海外带来的收益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券商直投业务的开闸,意味着券商有可能告别靠天吃饭的命运。目前,不少券商机构也同样开始厉兵秣马,积极筹备股权直接投资业务的开展。拓展直投业务能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投行业务方面的优势,并促进资产管理业务的作大,最终打造完整的业务链条。

  治理趋严

  券商三年治理已经收管,但是对证券行业的监管正在持续进行中,这也为行业规范发展打下了基础。

  证监会日前发布有关决定,授权各证监局对本辖区证券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经理层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依法进行核准。这是继券商董事、监事、分支机构审核权“下放”证监局基础上,证监会机构监管行政审核权放开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介绍,早在2006年,证监会即已酝酿在机构监管中试点审批、审核权的权力下放工作,在此次进一步下放券商相关人员任职资格审核权后,还将考虑下放一些券商开展相关业务的审核权。有迹象表明,集合理财等比较成型的业务,有望在今后实现审核权的下放。与此同时,证监会还将推进对各派出机构监管的客观评价工作。

  而各地的监管部门开始加强了对辖地证券公司的监管。2007年12月开始,上海的证券公司高管及从业人员的诚信记录将被纳入社会征信系统。上海证监局日前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首先将辖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以来其高管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违规记录纳入由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