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ST科健重组待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01:42  证券日报

  ST科健重组待提速 再圆国产手机一哥梦?

  □ 本报记者 袁玉立

  ST科健的重组一直如迷雾一样,让人始终看不清楚。

  去年12月28日,ST科健证券事务代表费宁萍告诉本报记者,公司正与证监会以及债权银行的审批单位进行债务重组方案的沟通协商。这解答了公司债务重组为何一直没有可披露的进展。

  随后,记者试图联系董秘李卫民了解具体情况,但是两次通话,李先生都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以正在参加证监会的会议为由挂断了记者的电话。

  债务重组方案为何久久不出协商结果?公司公告中频频提到的战略投资方是目前传言的同方集团吗?ST科健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记者就此走近科健,试图找出答案。

  再做国产手机一哥的重组?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ST科健及21家关联公司共欠21家金融机构(注:主要为银行)31.4亿元债务及相应利息。2007年9月20日,ST科健公告称债权人会议已经选定了战略投资者并一起拟定了债务重组方案。随后媒体便有传言,投资者为同方集团,其主营并非移动通讯设备生产,接下来,ST科健未来的主营走向便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问题。

  记者曾向公司证实:投资者是否就是外界传言的西安的同方集团?费宁萍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三缄其口,表示应该以公司公告为准。而目前之所以不公布是因为,在债务重组方案尚未得到“有权部门”批准时,公布投资者不妥。

  而对于这个协商中的债务重组方案,一位同样经历着债务重组谈判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在接受本报记者咨询时,表示尽管与银行债权人之间的重组结果无非是打折收回欠贷。但在最后方案确定之前,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一定会紧咬自己的条件,直到在多个协议框架中找出最满意的那个。只是当中这个若隐若现的战略投资者应该是债务重组的关键。

  ST科健不公布投资者的理由,记者无法理解。刚刚确定了重组方案的三九医药,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公布了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而债务重组方案直到最近才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而ST科健“半遮半掩”的态度,无非更增加了外界的猜测而已。

  《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报道,科健可能的投资方是西安一家名叫同方集团的公司,但此同方并非彼“同方”,和清华同方毫无关系,而是一家拥有众多房地产资产的神秘公司。对于这家公司,许多投资者会都没有弄清其主营业务具体是什么,这让人们对ST科健的未来走向感到不确定。

  据了解,科健一度还是希望引入对通讯业感兴趣的投资者,重振昔日国产手机老大的雄风。

  但根据公开消息,为什么没有通讯厂商参与科健重组?诺基亚一位工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科健缺乏技术力量,是难获通讯业同行参与重组的主要障碍。科健原来主要是手机牌照优势,现在牌照已放开了,所以同行对科健兴趣不大。

  非通讯行业投资者若有兴趣,会继续支持科健的再返国产手机大王宝设想吗?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判断,“科健现在真正值钱的就上市资格这个壳,对希望借壳上市的企业会有吸引力的”。

  联通市场部一位人士认为,现在只要对手机生产有兴趣的投资者,都可以随便找个代工厂生产,科健的牌照对他们来说根本没用。

  没有核心技术亏损成必然

  直至今日,科健一直被称为“国产手机第一品牌”。只是,2003年以前,人们是用一种骄傲的口气谈论,之后,谈到科健时的口气只有惋惜和遗憾。

  2004年和2005年,ST科健全年亏损额分别达到15.47亿和12.25亿,2006年前三季度,公司依然被亏损噩梦笼罩,最终ST科健凭借当年2144万的净利润额保留了上市公司的资格,暂时摆脱了退市的风险。而同在国产手机品牌“第一阵营”的厦新和波导,也难逃劫难,在过去的三年里,纷纷告急手机市场。今年三季度,两家分别报出4.6亿和5亿左右的亏损额,并接连预测全年将亏损。

  ST科健虽然勉强没有退市,但是银行债务逾期未还,积重难返,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以及产品缺乏竞争力而被市场淘汰。夏新和波导尽管没有遭遇资金链断裂,但是研发短板导致的国产手机表现疲软同样让他们感受到了行业的寒冬。

  1998——2000年是国产手机的混沌年代,中科健是当时国产手机的先行者。与三星联姻以后,依靠三星的技术资源,中科健迅速成为国产手机第一品牌,年销量一度是其他国产品牌的总和。到了2003年,国产手机品牌已经抢占了半壁河山。依靠合作,中科健手机采用低价攻略,从而打开了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市场。

  但对于手机核心技术芯片和软件集成,中科健在研发则基本是一片空白。没有研发力量的企业注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要被淘汰。

  2002年,三星取得了GSM内销牌照,在GSM方面随即抛弃了科健。对于在合作中既没有取得技术也没有取得管理经验的科健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中,只有利益没有朋友。

  2004年开始,国产手机厂商的滑铁卢开始上演,曾被誉为国产手机品牌“第一阵营”的波导和夏新也开始被亏损的阴影笼罩起来。截至2006年6月,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28.56%,首次跌破了30%,创下历史“冰点”。

  在国产手机厂商独占牌照资源的这些年,市场占有率越做越大了,但是技术研发的动力越来越小了。随着国外厂商的抽身,不知自身研发无力是否已经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了寒冬的凛冽。

  但时至今日,根据公开资料,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在研发投资上仍为零,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