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市公司频遭被动重组 地方政府主导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5:3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张楠

  上市公司因重大事项停牌,总是给投资者无限遐想,停牌前也常有可观的涨幅。然而近期有多家公司因重大事项停牌后,无果而终。

  业内人士指出,这几个中止的重大事项有个共同特点,即都是由当地国资部门或集团主导重大事项的进展,上市公司处于“被动重组”状态,自身并没有很大话语权,对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也很难掌控,可供自己发挥的空间不大。

  无论是出售资产、整体上市、战略引资还是重组,对上市公司而言,都是足以影响公司自身发展的重大事项,因此,也常常会引发公司股价异动。在投资者眼中,这常常是重大利好,会引发集体追捧。

  但这些重大事项短期内落空的公告,则使公司的股价在复牌后立即下跌。

  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关系,成为影响重组进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重大事项方案的出台和实施,通常最重要的事情是平衡多方的利益。出售资产的作价高低,被整合企业的协同效应和互补关系,新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背景,包括管理层之间的默契和融洽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重组进程和结果。

  在由政府和集团主导的重组事项中,政府层面上往往比较倾向于加紧促成重大事项的完成。

  政府方面一般希望加快步伐,尽快完成重组。政府层面注重区域内的资产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形成强大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同时,也鼓励集团整体上市,减少关联交易。

  但另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种要求不一定十分迫切,同时也直接面临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复杂的重组方案中,必然涉及多方面利益的均衡。如何平衡多个被重组主体间的利益,设计比较合理的重组方案,对新进入的资产进行摸底和管理文化的融合,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是“简单重组”就能一劳永逸的。

  所以,政府“拉郎配”来的资产不一定非常适合公司真正的需求,操作一段时间后发觉难以实现前期目标而终止重组的例子也不鲜见。

  这也是从公告来看,为什么很多公司的重大事项常以“三个月”为阶段,甚至到了三个月就开始停牌商议。从公司角度考虑,一方面可以将方案继续细化、完善;另一方面可能是在选择更好的时机来实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