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散户追涨中国太保 机构忌器保险股小非解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23:05 21世纪经济报道

散户追涨中国太保机构忌器保险股小非解禁

  深圳报道 本报记者 王小明

  12月26日,中国太保(601601.SH)上市次日,尾盘高高挑起的股价让不少选择继续持股的拥趸松了口气。

  昨日,以51元高价登陆沪市的中国太保,最终晚节不保,仅收于48.17元,这让不少股民想起不久前的中国石油(601857.SH)噩梦。而次日,中国太保不仅跳空高开,更在收盘前一个多小时内,伴随成交量的迅速放大,股价快速爬升,最终收报49.93元,大涨3.65%。太保当日走势远胜于同为保险板块的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与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后两者分别收跌1.52%和1.98%。

  然而,于当日尾盘大举推高中国太保的多方,却并非被散户奉若神明的机构投资者。按记者了解,认为目前价位可购入中国太保的机构投资者,仅为富国基金等少数。而以广发、易方达为代表的共同基金则齐齐做了看空者角色,甚至不少机构早在上市首日便将之前新股申购中获配的无限制股票尽数沽出。上市首日交易所公布的"卖出前5名营业部"中,机构专用即位列第一,卖出金额高达16.98亿元。

  作为买方,机构投资者的市场操作与近日公之于众的国内各券商报告似乎大相径庭。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对中国太保给出最高目标价的券商是中信证券,认为其合理估值为63.80元。这与该行对保险板块的总体估值水平大体相仿,在11月初发布的报告中,中信证券对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分别给出91.30元和178.40元的目标价,也均在内地投行中处于较高水平。

  出乎业界预料的是,曾于中国人寿上市时喊出"三年90元"惊世骇俗目标价的招商证券,却在中国太保的股价上异常吝啬,仅给出32-37元的估值区间。其理由是,太保保费收入质量欠佳,内涵价值低和盈利能力差的银保产品与团体产品占比较高,从而影响到公司的整体估值。

  其他内地投行对中国太保的估值均在45-55元区间。按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的判断,太保、国寿、平安三家保险公司的估值关系大体应在0.9∶1∶2的水平。

  此外,据记者了解,前述对中国太保提出买入策略的富国基金,其判断的依据是,按绝对估值法目前的市价已接近市场底线。但这一思路却并未得到其他买方研究员的认同。

  相对而言,不肩负经纪任务的买方研究员更可透析企业的真实价值。据记者了解,影响上述看空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却非基本面,而是不久即将发生的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小非"解禁。

  按两家公司披露数据,2008年1月9日与3月1日,将分别有6亿中国人寿限售流通股与31亿中国平安限售流通股被推向市场。按两间公司现时股价推算,届时A股市场将由此扩容近3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对照其现时8.05亿A股流通盘,"小非"解禁相当于向市场投放相当于4个"平安"。而按目前平安月均不到300亿元的成交量,若"小非"股东选择套现,则需要至少一年方可完成交易。

  从近两日中国太保上市,另两只保险股齐跌,不难发现,固定板块配置比例下的机构投资者对保险股的持有存在替代效应。而上述突忽如来的情景,自然让共同基金的持有者显得投鼠忌器起来。

    相关报道:

    中国太保:机构席位首日买入16亿

    中国太保上市首日狂抛与疯购在同时进行

    中国太保平稳登陆A股 首日涨幅60.57%

    中国太保上市首日走势似中石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国太保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