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2007-十大疯狂股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6:01 湖南在线
来源:湖南在线 编者按: 2007,对于股市和股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六次加息十调准备金率,市场且调且涨;这一年,股指屡创新高,暴涨与暴跌相伴;这一年,牛股、牛人代出,神话与黑幕频曝…… 这一年,新股民被锻造成老股民。 某网站最新一项调查显示,92.74%的股民没有跑赢大盘,2.44%的人亏损过半。追高ST金泰、抢购中石油、深套5.30,一系列事件虽有着制度的因素,但大都少不了股民的疯狂。“如果当初我不那么贪,或许现在还小有赢利。”套牢者的悔悟再次警醒投资者要理性。 《华声观察》此次盘点为了总结得失继续前行。在这些事件中,你或许就能看见自己的身影。 导读: 一、杭萧钢构案:“牛市内幕交易第一案” 二、新基民的疯狂 三、“5.30惨案”:一次代价高昂的风险教育 四、“钾姑”末日 义庄魅影 五、股市有没有“带头大哥”? 六、中国船舶究竟值几多钱? 七、*ST金泰:“涨停王”上演迷离大戏 八、中石油:“套牢全中国” 九、年赚上亿 “最牛散户”传奇 十、中期调整,“比5.30更冷” 杭萧钢构案:“牛市内幕交易第一案”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杭萧钢构,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上演了“牛市内幕交易第一案”,上市公司内部人士暗传消息,知道底牌的主力借机操作,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跟风追涨,在这一起离奇内幕交易案里,一个完整的内幕交易链显现出来。12月21日,该案停滞近半年后在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事件回放 杭萧钢构涨停如潮 2007年2月,杭萧钢构股价开始连续暴涨。2月12日股价连续拉出3个涨停,2月15日第一次复牌后又连续拉出3个涨停,2月27日开始该股停牌半个月。3月13日复牌后,又是连续4个涨停。3月19日上交所对杭萧钢构实行停牌处理。至此,杭萧钢构股价飙升至10.75元,累计涨幅159%。 3月22日证监会开始对杭萧钢构进行调查。4月27日证监会经调查认定杭萧钢构合同信息披露方面违规,并已将有关证据及线索移交公安机关。 至5月25日最高价31.57元,从4元附近起步的杭萧钢构,涨了超过6倍。 可耻的内幕交易 原来,几年前,杭州某娱乐城老板王向东和曾任杭萧钢构证券事务代表的陈玉兴合作炒股。今年1月,陈玉兴获悉“杭萧钢构签了安哥拉项目合同,金额高达300亿元。陈让王在2月12日买入杭萧钢构股票270多万股。2月12日,时任杭萧钢构证券事务代表的罗高峰把安哥拉项目涉及金额300亿元的信息透露给陈玉兴。当晚,陈再次让王在2月13日买入杭萧钢构230多万股。次日陈和王将账户上所剩资金全部买入杭萧钢构170多万股。 3月15日,陈玉兴指令王向东将690多万股全部卖出,非法获利共4037元。 6月11日浙江省公安机关对涉嫌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犯罪嫌疑人罗高峰、王向东、陈玉兴执行逮捕。 7月,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昨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用死者身份证进行炒作 调查表明,杭萧钢构案中还有借已死之人的身份进行炒作的。 离奇的是,已经去世3年多的刘阿芳,其身份证也被用于杭萧钢构炒作。另外,总共有6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的身份证被别人拿去开户了,并用于炒作股票。根据有关信息,这些不真实账户至少在3年多前就已经开户。 事件影响 嫌疑人可能获刑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从2007年2月1日起,证券公司客户不合格账户的清理工作全面展开。在杭萧钢构案前已有多起内幕交易被查处,然而杭萧钢构案仍然在监管层下令展开清理账户的同时发生了。 杭萧钢构案被查处,对市场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上海律师严义明认为,杭萧钢构的内幕交易嫌疑人如果真的受到刑事处罚,将是我国证券史上一大飞跃,会对目前市场里暗流不断的内幕交易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 事件点评 牛市疯狂谁演绎? 最近两年来,证监会多次要求券商清理不实账户,然而在暴利的面前,仍然有人以身试法。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将2007牛市的疯狂演绎到了极致。透露消息的内部人士的确有违市场规则,而给主力们带来炒作良机的,仍然是账户监管中的漏洞。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不实账户,实际身份人可以进行确权,对造成一定损失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诉讼。然而对于杭萧钢构案这样借已死之人的身份进行炒作的,实际身份人根本无从制止,而这透露出的是更深层的监管漏洞。 事实上,在市场尚不够规范的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早已形成一个产业链,一次内幕交易的实现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也正因此,只靠证监会的一纸令下,屡禁不止的内幕交易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的。拔掉内幕交易的根,需要从市场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堵住每一个可能产生黑幕的洞。 杭萧钢构案大事记 2007年1月至2月初:杭萧钢构与中国国际基金公司就安哥拉住宅建设项目举行了多次谈判。 2月12日~16日:股票连拉五个涨停。 3月13日~16日:正式公告天价大单,股票连拉四个涨停。 4月4日:开盘一分钟后遭停牌。当晚,杭萧钢构公告,其股价异动“涉嫌违法违规”遭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5月14日:杭萧钢构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杭萧钢构存在未按规定披露信息、披露信息有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 5月17日: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张瑜律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陶雨生律师,河北功成律师事务所薛洪增律师共同发布公开信,征集受害股民。 6月11日:浙江省公安机关对涉嫌泄露内幕信息罪、内幕交易罪的公司相关人员执行逮捕。 新基民的疯狂 “还有很多投资者问我,2007年的投资收益能达到多少,我告诉他们,类似去年的收益是比较难以复制的。” 2005年8月,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第一只股票基金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发行,10亿的规模,发行周期耗时一个半月,这在当时的市场状况下已是同期基金发行的最高;2006年7月,第二只股票基金汇添富均衡增长基金募集,50亿的规模,8个工作日销售完毕,达到事先设定的首募上限,也实现了汇添富事先对客户的承诺;2007年3月6日,第三只股票基金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发行,限售100亿的规模,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这是在近5天的时间里,继建信优化基金和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基金之后,又一只在60分钟内卖掉100亿的新基金。前所未有的认购速度,这样的市场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疯狂”。 认购“百米冲刺” 3月6日,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林军一大早赶去办公室。平时上班时间是8点半,这天因为要发新基金,她特意在7点就赶到写字楼,想把发行前的工作最后梳理一遍。走出电梯,林军看到的是:并不宽敞的门厅前,排满了赶来买基金的人。保安告诉她,早上5点多,就有人来排队。为防止插队,大家不约而同采用了人贴人的战术,排出一道蜿蜒漫长的“人墙”。尽管对发行的热潮有所预期,但这种热情也的确大大超过了汇添富的预期。 这个场景,让林军觉得似曾相识。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股民疯狂抢购新股时,也曾摆出过这般阵势。只是今天上海的“基民”略显矜持,跟深圳股民相比,他们还没有把排在前面的同道拦腰抱住。 汇添富成长焦点的基金份额在全国很快销售一空,那些早早赶来却一无所获的投资者显得十分失望,迟迟不肯离去;不少在银行渠道未能认购上的基民,也陆续赶往汇添富基金的直销中心。门口的人群,越拥越多,客服人员的说服和解释,很多投资者并不能听进去。 看到这个,林军拿起一个扩音器向人群说道:是否有人想了解基金的特点、如何选择好基金?是否有人想知道买老基金都有什么好处?有谁愿意听听介绍。这一招果然见效,一部分投资者围了上来。 林军事后了解到,由于采用了网上、电话、柜台网点等多种认购渠道同时发售,不少代销网点中只有排在最前面的一两位客户认购到了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有的网点一开门就发现因为认购量已达募集上限,即使排在第一位的客户也只能空手而归。一些因为时差问题工作时间稍晚的地区,可能会有更多客户买不到基金。 那天,某代销银行的基金认购系统一打开,飞速上升的认购量让工作人员顿时目瞪口呆,立刻关掉系统后,该渠道的认购量已达数亿。另一家代销银行的一个网点,认购系统则因在太短的时间里涌入大量买单,系统几近崩溃。 汇添富成长焦点的发售,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惊人速度,启动瞬间后便迅速收官。发行成功的兴奋未及消退,投资者未能认购的失望已汹涌而至。随后的两天时间里,汇添富基金的客服热线中,充斥着投资者的抱怨和责难,这种情况常常是从上班起一直持续到下班。汇添富则将视此为一个与投资者交流基金理财的绝好机会,汇添富并不乐意投资者因盲从和冲动而成为自己的客户。 与基民认购的狂热相呼应,新增基金的开户数同期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每日公布的数据,3月6日和7日连续两天的新增开户数都以超过30万户的数字在递增。其中,3月6日的投资者开户数为420695户,其中新增A股开户数85465户,新增基金开户数334397户。3月7日的投资者开户数也达到了337305户,其中新增A股开户数79673户,新增基金开户数256861户。两天近80万的开户数,相当于过去数年中半年的开户总量。 这样的狂热并非始于今日。从2007年1月下旬,中国资本市场新增开户数就呈现出U字形翻转格局。即便是在“股市泡沫论”甚嚣尘上的1月末和2月初,以及2月27日10年来单日跌幅之最那天,全国每日新开户总数,仍处在13万至18万之间。 理性与盲从 眼见着银行资金逐步大规模流向资本市场,被财富唤醒的投资者,也显示出了他们的力量和热情。对于基金来说,自己的产品被市场抢购,自然是乐见其成,可基民身上显而易见的非理性,又让基金感到忧心忡忡。这样的行情世道中,基金的心态显得尤为复杂。 今年开始“抢购”基金的投资者,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看到别人买基金赚了钱,所以我也要买;二是去年买基金赚到钱,现在希望继续加仓;三是喜欢自己操作,有一定操作经验,经过5年的大熊市,投资变得相对保守谨慎,在2006年的行情中,选股失败又没赚到什么钱,信心遭受重挫,转而投奔基金。 “我们发现不少投资者对投资基金所知甚少,他们只看到1元认购的新基金价格便宜,而不清楚基金本身就是一个投资组合。如果新基金与老基金的投资理念相近,那么新老基金未来的表现不会有本质的差异。而且,如果看好证券市场中长期趋势,那么新基金的建仓有可能包括某些老基金已配置的股票,这无疑是有利于老基金的。 林军说,对于基金而言,理性的、有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才是基金公司管理最欢迎的客户。在前期市场出现大幅震荡期间,公司旗下的基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赎回,不过他们发现,2005年发行的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的客户却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他们经历过低迷的市场磨砺以及汇添富基金持续不断的投资者风险教育,“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逐步在全国进行‘添富之约’投资者见面会,对投资者传授基金理财的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的风险,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讲”,这些客户逐步认识到基金投资需要长期坚守,因此心态也就相对成熟,反而会在大盘下跌时再去申购好的基金。 “现在还有很多投资者问我,2007年的基金投资收益能达到多少,我告诉他们,2006年是一个由熊市到牛市的恢复性行情,这类行情涨幅一般会相当大;另外,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支付对价的形式等于直接获取30%的收益,这样的景象是不可能再现的。而事实上,一些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明显偏高,一旦盈利预期下滑,投资者自然就会抛出估值偏高的股票。 林军觉得,尽管从宏观经济、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信心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来看,牛市的根基并未发生变化,不过再想获得与去年同样高的收益,从市场平均水平而言,几乎没有可能。在投资风险不断增大的市场中,只有寻找到真正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真正具有成长性的公司,才有可能获得长期持续较好的收益。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是同样的道理:选择一个好基金来长期持有远远要胜过短期频繁买卖基金要来得轻松和明智。一家具备有效的投资理念、高效而紧密合作的团队、严密科学的投资流程和一流周到的客户服务的基金公司,才能在投资运作中长期致胜,整体业绩表现也会更为出色,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和持续性。 要掌握投资基金的基本知识,对市场状况进行大致判断分析,客观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了解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和预期,然后再去规划理财。与盲目跟风追涨杀跌相比,这样的投资行为相对比较稳健。 在新发基金的几家公司中,汇添富率先在成长焦点基金的宣传折页上刊登了一版的风险提示函,目的就是希望前赴后继冲进市场的基民,能做一个清醒的投资者。动手买基金前,不妨再想一想,你是否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 从1991年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林军经历过太多的牛市和熊市,看过太多的投资者从一夜暴富到血本无归。这样的经历告诉她,短期投机蕴含的巨大风险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承受的,如果你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基金做好自己的家庭理财规划,那么长期理性的规划和投资才是你投资基金的第一步。(新民周刊3月28日报道 杨艳萍) “5.30惨案”:一次代价高昂的风险教育 财政部以非常规的手段在5月30日零时发布调高印花税到3/1000, 调高2倍,当日股市应声倒地,两市1400多只股票中近1000家跌停。面对此前放出的风声,财政部官员否认上调。而4个工作日后就以这样的方式公布。这也使广大股民将其戏称为“半夜鸡叫”。 近两年的全民股市狂欢,在今年似乎遇到了不少的挫折。“2·27”、“5·30”,以及正在进行的大调整,无不让市场上空弥漫着悲观气氛。 然而,对于新股民来说,2007年5月30日,却是让他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日子。即使在这之后,股指有了翻倍的“业绩”,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未必享受到了这种快乐,因为,“5·30”之痛仍未消除。 传闻甚久的印花税政策调整,在这一天落定。当天,上证指数暴跌281.84点,为持续的暴涨画上了短暂的休止符。这一次不同于“2·27”的全球调整,从本质上说,应是那一时段市场心态累积的集中释放。 尽管两个月后股指再次连续突破高位,但这次调整仍警示人们,大牛市也会有大调整,尤其对那些刚刚将存款从银行转到股市的中小投资者。 “5·30”发生的种种现象,也提醒我们更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并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涨跌,而不是简单地归罪于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政策。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本报详尽记录了中国股市的蜕变,更敏锐地把握了市场的细微变化。 “5·30”之前的一周,本报在重要版面以《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流言、猜想与市场下一步》为题,强烈关注印花税调整传闻,提醒投资者注意政策风险。 “5·30”之后,本报更连续刊发报道,疏导投资者心态。 5月31日刊发社论《呵护牛市需要政策手段》,提出为防御股市失控,相关政府机构理当准备更多预案,伺机出台;6月4日,刊发社论《如何避免中国股市大起大落》,明确指出加强投资者教育实为重中之重。 健康的证券市场发展除了良好的市场发展体系和成熟的投资者参与之外,对于市场内违规者严格地予以监管同样是应有之义。 杭萧钢构案和广发证券案恰恰就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反面案例。对这两个案件的密切关注和深度调查,树立了本报在资本市场上的公正、客观的形象。 无锡钢构是今年证券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明星”,连续13个涨停板以及300亿订单足以让所有人对该股记忆深刻。不过,理性的观察者们从一开始就予以了足够的怀疑。 3月26日,本报《杭萧钢构344亿订单谜局:中基安哥拉泥潭?》一文就提出对大单的质疑。 而本报亦对其当事人给予了密切的追踪。3月29日,《单银木首度开口:做好控制风险准备 中国驻安使馆官员:不了解中基背景》则把相关方的底细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了解。 随后本报《证据在握 证监会立案稽查杭萧钢构》一文迅速报道了监管层的举措。而整个案件的追踪,迄今为止,本报一直没有停止。 个案固然有其偶然之处,然而其所反映的制度性缺陷却不容忽视。就此案例,4月20日,本报社论呼吁《使股票操纵者在法律威慑下胆寒》。强有力的制度性建设刻不容缓。 类似的案例亦发生在广发证券借壳案上。6月4日,《谁在连续举报董正青》一文独家揭露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涉嫌内幕交易而下马的真相。除了广发借壳案,我们还不要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刘芳”,号称“史上最牛的散户”。 9月21日,本报深度解析“史上最牛散户”身后的魅影,一篇《谁是刘芳》详尽勾勒出刘芳背后的“方正系”辗转腾挪。 点评 我们相信,“5·30”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黄金十年”即便为真,也应是盘旋而上的十年。任何成熟的投资者都应明了:该调整的总该调整,这便是真正的市场。 我们相信,建设有效而有震慑性的证券犯罪打击机制,和投资者教育同样重要。过去的一年,中国资本市场仍有太多的悬案待解,太多的中小投资者需要保护,未来证券监管之路注定是坎坷和振奋并存。 我们相信,中国距离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参与主体,无论是监管者、投资者抑或是作为记录者的媒体,都需经历更多历练,体验更多酸甜。 一个成长中的资本市场,也是一个蜕变的熔炉,我们愿作熔炉的探针,无论炽热或翻滚,直击市场杂质。(第一财经日报 牛智敬) “钾姑”末日 义庄魅影 钾肥认沽权证本该在最后一个交易日归零,却顽强地以0.107元谢幕;庄家可能涉嫌操纵市场,却因吐出“获利”,被“沽民”推崇为“侠客”,“义庄”这一称呼也由此诞生。直至今日,“义庄”在股市仍频频现身。 6月22日上午10时34分,一个自称“Iloveyz888”的人现身于东方财富网股吧的钾肥权证论坛,声称要“解救亏损者”。这个来自山东济南的帖子说:“都把握好逃生机会,我决不会置散户不顾,最后拿出这些天的一半的利润来给大家个机会。想走的就抓紧走……写到此为止……” 在这之前,钾沽在10分钟内走出了一个近乎翻番的行情,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帖中所谓的逃命机会。然后,在这个论坛中,同一个IP地址发出的帖子又陆续非常准确地提前告知了钾沽随后的行情,并不停地规劝大家逃命,同时也申明一点———坚决不归零! 提前告知行情和坚决不归零,这都是无法理解的事情,但都实现了。准确率让所有看这个帖的人都无法怀疑,就是钾沽的庄发出了这个帖。有人甚至留言:他或她,“Iloveyz888”,应该成为本年度央视节目感动中国的当选人。 而深交所的监测结果显示,钾肥认沽权证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买卖相当分散,深交所在调查中没有找到“义庄”存在的证据。 钾肥认沽“义庄”真假辨?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1日电:在大盘暴跌的日子里, 钾肥认沽权证(以下简称“钾沽”)赚足了眼球, 尤其是其最后一个交易日宁死不屈的劲头,赢得了网上一片“义庄”的美誉。央视“经济半小时”本周四还就此播放专题节目, 似乎也相信了“义庄”让利的说法,称: “钾肥认沽权证的价格被人为操纵, 操纵的目的是让其他钾肥认沽权证的投资者能够高价出售,尽管操纵者自己亏损,并且亏损巨大。 为什么有人会以这样的方式让利中小投资者? 目前我们还无法得知操纵者的最终意图,但无论古今中外,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者财产以保全他人生命和财产,都是善举,应该衷心表示敬意。 但我们仍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善庄’‘义庄’还是‘恶庄’‘黑庄’,根据现行法律,操纵股价都是违法行为,对于有心为善的人,我们建议用合法的形式,善莫大矣! ” 钾沽的炒家真是“义庄”吗? 大赚其钱 何“义”之有 钾沽是在仅剩最后 18 个交易日时开始疯狂炒作的, 这个时候钾肥正股的价位高达 40 元左右,看上去钾沽已经没有任何机会, 也就是说,在最不可能的时候,炒家发动了最不可能的突击, 而契机就是国家调高印花税, 这使得钾沽的炒作带上了与政策抗争的悲壮色彩。“义庄”美誉的赢得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人都对管理层赤裸裸地打压股市政策心里有气, 这时候有人敢把一文不值的权证炒翻天, 确实让人很解气。 但是股市中真有“活雷锋 ”吗 ?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炒家炒作钾沽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与政策抗争还是自己赢利? 这本来应该不是问题, 但是由于最后一天网上发出来的“致全体钾肥股民”的帖子,搞乱了很多人的思想。 我们不妨先假定发帖者就是钾沽的炒家, 那么其中的一句话是很值得玩味的,发帖者称,“我决不会置散户不顾, 最后拿出这些天的一半利润来给大家个机会, 想走的就抓紧走”。马脚在这里露了出来,这就是说 ,炒家并不是 “亏损巨大 ”的活雷锋,而是“拿出一半利润”。 炒家是要赚钱的, 并没有发昏到牺牲自己也要与政策抗争到底的地步。 炒家的利润来自哪里? 还不是来自其他钾沽的投资者! 钾沽的最后流通盘是 1.2 亿份,以最高价 8.05元计算,市值达到 9.66 亿元。炒家要达到操纵钾价格的目的, 至少要控制一半的筹码。 而这个炒家既然是赢利的而且已经落袋为安, 那少说也应该赚了几千万到上亿元。 可是当最后钾沽跌到 0.10 元时, 总市值也只有 1200 万元 , 就算炒家通吃, 也弥补不了其他钾沽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一方面大赚钾沽投资者的钱, 另一方面又假惺惺地给钾沽投资者逃生之路,何“义”之有? 发帖者并非钾沽炒家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股市中的炒家一般都是闷声不吭的, 做的不说,说的不做。 可是钾沽的炒家似乎打破了这个惯例,现身说法,这里就很成问题。 因为发帖者的时间与钾沽的走势基本吻合, 因此大家都相信发帖者就是钾沽的炒家。 对此笔者深表怀疑, 因为这完全违反了炒家的铁律。 不错, 炒家从来都是利用政策的缝隙进行投机炒作, 但是绝不会张扬,因为只有保持低调,才能在股市中长期博弈。 如果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那么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其实发帖者并不神秘, 之所以发帖时间与钾沽走势吻合, 实际上是基于发帖者对钾沽最后一天走势的基本研判, 应该说其对权证走势是有相当研究的, 而且发帖者是匿名的,其压力比股评家小得多,说错了关掉就是了,而股评家说错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抬不起头来。 这个发帖者实际上从来就没有预测过钾沽的走势,比如,他为什么没有提前一天预测, 让投资者在最后一天开盘就以 0.42 元买进钾沽 ,然后以 1 元的价格再卖出? 既然是甘愿牺牲自己的活雷锋, 反正怎么也是要让利, 提前告诉别人也无妨么? 其实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钾沽最后一天会是这个走势。其 10 点 56分第三次发的帖子称 “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大家不要再赌了”,这正好也证明了其并不是钾沽的炒家,因为钾沽一直到下午 2 点以后才开始跳水,11 点并不是最后的逃生机会。其在前市收盘前发的帖子 “终于把红盘撑到了中午” 正好证明了其完全是看着盘面来说话。 至于最后其发帖称 “坚决不归0.001”也丝毫说明不了问题。在笔者的记忆中,过去真正跌到 0.001 元收场的权证屈指可数, 反而收场不归零的大有“姑姑”(网上炒家对认沽权证的爱称)在。 比如同样废纸一张的机场认沽以 0.33 元 、 包钢认沽以0.06 元谢幕, 更何况钾沽最后收在0.107 元, 离发帖者所担心的 0.001元相差何其远! 这个发帖者总是喜欢画蛇添足,距最终收盘 4 分钟时,发帖者明确表态:“最后一单由我来埋,3 点吃最后一笔。 ”可是他却又不说他这最后一笔准备吃多少, 因为他根本就说不出啊。 收盘后又发帖称 ,“3:00 的最后一单看到了吧,不是任何庄都没有人情味的。 ”他为什么就把这最后集合竞价产生的成交量都归到了自己名下,而不是说出其中有多少是他的买单? 因为他其实对这最后 3 分钟的成交明细情况一无所知 。 说穿了 ,是在哗众取宠。 醉翁之意在乎其他“姑姑”也 行文至此,很多人不免要问,这个发帖者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不会只是为了出风头吧? 其实发帖者一不留神还是露出了马脚的。 其10 点 34 分发的帖子说到:“强硬的政策是打压不了‘姑姑 ’的 ,大家明天继续其他姑姑……” 醉翁之意不在酒,“继续其他‘姑姑’”,就是要投资者再继续跟进其他认沽权证,这才是发帖者这么忙来忙去目的之所在。 看来这个发帖者已经买进了其他 “姑姑 ”,对钾沽指手画脚其实是来大造舆论的。 网上很多人在为发帖者感动时,都忽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发帖者严重误导了投资者, 将使得更多的投资者产生幻想, 以为即使对一文不值的 “姑姑 ”,也可以捂到最后一天,等待“义庄”的解救。 为什么一文不值的“姑姑”最后很少跌到 0.001 元收场? 不是因为有 “义庄 ”的自我牺牲 ,而是因为有太多的投资者幻想所致。(人民网天津视窗 胡东辉) 股市有没有“带头大哥”? “带头大哥777”在江湖上出现,并受到众多中小股民的追捧,决非偶然。要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何在“带头大哥”王秀杰被捕后,全国各地又陆续涌现出了各种版本的“带头大哥”。 “带头大哥777”,创造了88天博客点击量过千万的网络神话,凭借在博客对股市大盘和个股走势的准确预测,他被他的粉丝们尊称为“股神”,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个博客从2007年2月16日到5月15日,短短88天的时间,点击率过千万。截止到5月29日,点击率超过1740万;日平均点击率超过30万次。 “作为一个财经博客,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有如此高的浏览量,这是一个奇迹。”网易的工作人员说。 转战网易前,“带头大哥”一直在新浪开博,寂寂无名。2月16日,股市突破3000点后一直在调整,股民们对3000点涨跌的争论激烈,而带头大哥立场鲜明地预测:股市突破3000点后将一路攀升。3月19日,股市大盘再次突破3000点后一路走高。这次成功预测让带头大哥“一战成名”。 这一天,“带头大哥”将胜利直接写进了文章的标题,“博客点击超过100万,大盘飞跃3000点”。 带头大哥开始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面对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带头大哥”用他准确的预测予以回报: 4月24日推荐的600992贵绳股份次日大涨,最高涨了9%以上,收盘依然涨6.3%; 4月26日推荐的600652爱使股份,3个交易日内上涨25%; 5月15日推荐的600881亚泰集团和000939凯迪电力,次日均涨停…… 高准确率的预测让“带头大哥”声名鹊起,但“带头大哥”声称自己不求回报。尝到甜头的股民,将他们的感激汇集成文字,写在了“带头大哥”的博客上。而随之而来的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的浏览量。 5月19日,“带头大哥”发表“郑重声明”关闭博客,此后销迹无声,股民们顿时丧失了“指明灯”,哀声一片。 “带头大哥”并非民间“股神” 2007年7月初,“带头大哥”王秀杰被吉林省公安机关拘留。长春市人民检察院于当月24日正式逮捕王秀杰,罪名是以传授股票经验为名非法收取入群费,涉嫌非法经营,涉案金额高达1300多万元。 “带头大哥”对外声称的个人资料显示:真名王晓,1972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一个高级干部家庭;1992年到上海,进入万国证券,先后做过大户管理员、操作员、分析师、操盘手和主操盘手;2001年又在成都设立龙鼎投资资讯网,再度关注股市,但不久关闭了自己的网站;曾在四川开超市,又全部亏损;2005年大盘跌破1000点后再次进入股市;个人资产超过1700万元。 但是,在警方的调查下,“带头大哥”露出其真面目——并非出身高干家庭而出生于普通市民家庭,不是万国证券操盘手,也从未在成都开过超市、龙鼎投资资讯网,其真实身份是某银行职员,真名叫王秀杰而非王晓,2000年之前从未离开过长春。 事实上,早在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带头大哥”就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遂与公安部联络,要求协同办理此事。 吉林省公安机关与证监会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办理,在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之后,将其控制起来。 经过公关机关的调查发现,有意思的是,王秀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组建了一个由11人组成的“带头大哥777”团队,在其博客成为“中国第一博”后,这个团队开始组建网站、吸纳会员,同时进行宣传,借机扩大影响,私募资金。王秀杰被拘留后,其他大部分成员仍留在长春,所有成员都在警方控制之内。 利用QQ群敛财 操纵股价 “带头大哥”的主要敛财途径是利用QQ群、博客和个人网站,通过加盟会员的形式向网友收取会员费,会员按照缴纳会费的不同,分为“黄金”、“白金”、“VIP”级别,黄金群会员费是1.7万元,白金群为2.7万元。只有加盟为会员后,“带头大哥”才提供证券咨询服务。 有人分析,“带头大哥”最大的收益在大客户身上。据透露,投入资金在50万元的只能算是群用户,大客户资金一般都在百万以上,在QQ群中,上百万元的大客户有二三十名,最高还有三四百万元的。在别的群中,甚至还有高达千万元的大客户。 据知情人士介绍,“带头大哥”首先买进某一只股票,然后由其大客户买进,再由其开设的10余个QQ群的会员分群买进,逐级推高股价,最后再由“带头大哥”在其博客上公开推荐,吸引公众投资者买进。多股资金同时买入同一只股票,在一定程度上,该股处于相对锁仓状态,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影响股票行情的发展。事实上就是利用会员及博客读者为其操纵股价。 王秀杰被抓后,司法部门已经收缴赃款800余万元。 事件影响 各种版本“带头大哥”相继落网 “带头大哥”王秀杰被捕之后,又有珠海版“带头大哥”、上海“新版带头大哥”先后落网。之后, 多位在国内比较火爆的“股票博主”都宣布因各种原因停博,而尚未停博的,也表示不再荐股。分析人士称,这些博主或许是感觉到了来自于媒体和监管层的压力,或许是担心自己会步“带头大哥777”团队的后尘,因而选择了低调。 与此同时,证监会稽查总队的编制扩大,执法功能强化,监管层打击非法证券经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事件点评 铲掉“带头大哥”滋生的土壤 -胡君 在这轮突如其来的牛市中,“无照经营”的“股神”并非只有“带头大哥”一人。牛市来临,正是那些亏了钱的投资者,以及那些拥有大量资金,但却苦于消息不够灵通,不敢轻易投资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需要,各种版本的“带头大哥”才应运而生。他们本指望通过“股神”赚到巨额利润,却反而成为“带头大哥”们欺骗世人的工具。 各种版本的“带头大哥”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利用QQ群、博客、网站论坛、贴吧、以及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新传播媒介进行违法活动,这也显露出当前监管的空白。 根据《证券法》与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未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 “带头大哥”这样利用新媒介的违法者,更容易发布虚假信息、操纵股价,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有关人士认为,对于那些以炒股博客名义出现,实质上实施非法经营、集资诈骗、散布虚假证券信息、坐庄、操纵股价等行为的,无论是获得直接经济利益,还是间接获利或致人损害的,监管部门都应坚决打击,并向投资者提示风险。 让“带头大哥”没有立足之地,需要广大中小投资者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不要把赚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综合南方周末、成都晚报报道) A股“一哥” 中国船舶最高攀到300元 10月11日,中国船舶小幅低开,但10时30分后,便猛然发力上冲,一直到11时15分最高冲上300元整数关,创A股市场设立以来的最高股价。由此,中国船舶完美地演绎了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带来的财富故事。 中国船舶绝对是今年股市的一大传奇,它长期坐在A股“一哥”的宝座上,风光一时。凭借资产注入所赋予的未来高成长性,中国船舶成为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证券日报) 中国船舶究竟值几多钱? 这家造船公司的股价一度超过300元,位列沪深两市第一。其中有央企资产注入的推动,更有造船业的火爆带来的业绩持续增长预期。在其股价演变的过程中,不断渗入着的是资产注入、业绩增长与船市股市“赛跑”的猜想。但是,究竟它该值多少钱? 11月15日,某大型证券机构的投资部人士到中国船舶调研,期望能捕捉到,该股近期不断下跌的真实原因。 因为在此之前的25个交易日里,这家中国内地股市第一高价股已经从最高300元跌到了200元以下。 中国船舶股价大幅下跌,大盘震荡是表面因素,最关键的是市场流传监管层对这只股票的估值持怀疑态度,向给予高估值的证券分析师问话,并查在该股突破200元以后还在买入的投资机构。于是市场不安情绪开始弥漫,不少投资者纷纷抛售中国船舶。 据统计,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38家基金持有中国船舶约54.92万股流通股,占其流通股总量的40.47%。中国船舶从300元下跌到200元以下,这个过程中成交量较大,机构可能在出货。 对于中国船舶股价下跌,业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0月11日,该股票价格冲击300元,之后逐步下跌,而市场对该股票唱衰、唱多的声音同样如雷贯耳,一些投资机构们聚在一起,打算好好计算一下中国船舶股价在哪个位置才算合理。 “计算了半天,大家分歧很大,根本算不到一块,怎么办?不是有行业分析师预测过中国船舶2008年合理股价能够达到400元吗,好,那就拦腰砍吧,200元!”一位机构人士对本刊调侃道。 不管这些机构能否代表市场主流,中国船舶已经牵动着市场神经。 估值困惑 8月2日,中国船舶股价冲破170元大关,打破此前由驰宏锌锗(600497)今年4月11日创造的154元A股最高价纪录,成为两市A股第一高;8月6日股价又一度突破了200元;10月11日,摸高到300元。 此前,有资产注入题材的公司,今年以来平均价格涨幅达到73%。中国卫星(600118)、贵航股份(600523)涨幅达到了400%,而中国船舶超过1000%。 中国船舶股价飞涨源于央企整体上市的资产注入和业绩增长预期。据了解,中国船舶的控股股东中船工业集团原本计划2007年在香港进行IPO,并已经确定了中介机构和筹资额度。但后来选择放弃IPO而借壳沪东重机(中国船舶前身)进行整体上市。随着资产注入的展开,其股价也步步上涨。 中国船舶股价是否合理?估值是否科学?机构已经产生了分歧。 上海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平敬伟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船舶三季报出来,我觉得股价到180元已经见顶了,因为国际上船舶行业的市盈率大约25倍左右。中国船舶今年三季度每股收益是4.41元,市盈率已经有60倍了,没想到最高冲到300元。” 之前,国内证券分析师对中国船舶的业绩增长和股价进行的预测、估值标准不同,预测的股价也有较大差距。 东方证券给予中国船舶股价1.2倍PEG(市盈增长比率)和59.10倍PE的估值水平,对应2008年预测EPS的合理股价为237.64元, “十一五”期间EPS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25%。 中银国际胡松预计其2007、2008和2009年按新的总股本计算的每股收益分别为4.38元、9.01元和12.06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2008年目标市盈率35倍,给出目标价格是316.05元人民币。 在中信证券(行情,股吧)郭亚凌的研究报告中称,对中国船舶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给予2008年30至35倍市盈率计算,对应合理股价为222至259元。考虑到公司未来收购集团优质资产的预期,公司合理股价应当为320元。 招商证券刘荣预计2007、2008年中国船舶的每股收益分别为5.6和8.3元,动态市盈率为44倍和31倍,在中船集团仍会继续注入优质民品资产的预期下,按2008年40-50倍的市盈率估值,将中国船舶目标价从250元提高到400元。 申银万国胡丽梅预测中国船舶的业绩2007年到2010年的EPS依次为5.19元、8.03元、10.55元、13.29元。从现有中国船舶的资产情况和股价对比国外的造船企业,按2008年31倍PE计算中国船舶的价格高于国外同业50%,但考虑到中国造船行业相对于韩国和日本造船行业的比较优势,船舶制造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很明显。中国船舶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企业只是时间的问题,中国船舶估值理应获得一定的溢价,2008年31倍PE的估值虽然略高,但是考虑到未来资产注入业绩增厚,估计2009年之后EPS将增厚1倍以上,股价还有上升空间。 不仅券商研究员对其估值产生分歧,基金等投资机构也对中国船舶的价值判断不一。 一位机构投资总监认为,中国船舶走到现在,实际上已经从价值投资推动走到了资金推动了,某种程度来讲是炒作的,资产注入和业绩的增长根本没法跟上泡沫的速度。详细>>> 订单“骗局” 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手持订单约1500万载重吨,排在全球第二位,而其中大部分在外高桥等三家新注入的公司手里,外高桥手持1350万载重吨。无论是券商分析师还是基金经理,认为手持订单是估值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有时候,这个指标并不可靠,往往成为一个估值陷阱。 11月1日,在天津召开的“国际航运2007年年会”上,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副社长小出三郎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历史教训不容忽视,造船合同价格难以一直上涨。过去,造船量的增长导致造船市场的变化,而目前的形势更加复杂,我们不得不问自己:今天订单上的新船是否会付诸实施?造船有很多制约因素,如技术工人短缺和90年代造成的造船能力下降等。” 当时在会上,香港一位船东就对本刊记者说:“小出三郎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手持订单并不一定会实施,关键要看航运市场景气能够维持多久,一旦航运市场下滑,船东对新船的需求减少,船价(造价和租价)立刻就会下来。我们定船是分期付款,过去是签订合同时付船价的10%、上龙骨时付10%、下水付10%,交船时付剩下的50%(现在首付大约要30%了)。而合同新船一般建造周期是18-22个月,有的长达3年以上。如果在这期间船市大跌,船东很可能会放弃这条船,这会使造船厂遭受重大损失。现在我很关注航运市场走势和已签订单是否已经超过未来的需求。” 据船舶行业研究人士透露,当前船舶市场中确实存在一定“泡沫”。不少船东将油船、散货船造船合同以高价转手牟取暴利,这表明在现有造船订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租约或无货源的“投机性订单”,在现有的135艘LNG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手持订单中,有15%是无项目订单。详细>>> 净资产收益率不是最高 本月初,一位大型造船企业高管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外高桥虽然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但其ROE(净资产收益率)却远远落后于中远集团旗下的造船厂。” 据了解,外高桥是中国船舶主要的利润来源,预测2007年对中国船舶净利润的贡献率达到78%左右。外高桥也是中国最现代化的造船厂之一,2006年完工量就已经达到311.5万载重吨,产量和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一。目前外高桥手持订单1350万载重吨,预计2008年净利润将达到40亿元。 据中国船舶定向增发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外高桥总资产108.44亿元,净资产21.5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6.07亿元,净利润7.0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ROE)32.87%。详细>>> *ST金泰:“涨停王”上演迷离大戏 这是一只被*ST的股票,却演绎着乌鸦变凤凰的神话:连续42个涨停,紧接而至的是7个跌停板。从涨停到跌停,中间,只有短短8分钟的空隙。一家常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一个低调隐世的富豪,一个神秘的“最牛散户”,带着少数散户,推动着这只名为*ST金泰的股票,成为中国股市的“涨停王”,在资本市场上演着一出扑朔迷离的戏剧。涨停之间,有人哭有人笑也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见识到了财富剧增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也有人感叹这一切只不过是纸上财富…… “山顶勇士们好!”“我们很好!”“在山顶你们怕黑吗?”“再黑,也不够庄家那里黑!”“那你们有打算吗?” “有啊!我们打算在山顶做上几十年野人了!” “你们也不用那么绝望。等庄家那里不再黑了。就有人跟你们换班了!” 国内一著名股市网站的*ST金泰论坛里,挂出了一些股民的哀告。 马文波是最后一批爬到了*ST金泰高山上的一批人。他沮丧地摇着头:“为什么以前挂单总是买不到,而到了最高点时,一下子就买到了?”他怪运气不佳。好心的朋友告诉他,以前买不到是涨停就封单,看交易量就知道,散户在最初的交易日里买到的少之又少,而在最后几个交易日里,庄家在大量抛单,当然就买中了。 *ST金泰是幕后所为还是遭机构暗算 42个连续涨停,7个连续跌停!*ST金泰股价浮沉于一个又一个漩涡中。面对市场的一片质疑,新恒基集团掌舵人黄俊钦首度接受媒体采访回应质疑。 然而,这一切似乎仍不足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 解限股托升股价 回顾*ST金泰的走势,8月31日成为该公司股价的转折点,这一天*ST金泰结束了连续42个交易日涨停的走势,在东北世贸广场“停工”的利空消息打压下转身下跌,这一跌就是7个交易日,该公司的股价也从26.58元下跌到17.68元。 然而,随着9月12日*ST金泰的3595.61万股股权分置改革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其股价又出现转机。9月13日早上,*ST金泰如往常一样开盘即陷入跌停,但在早盘最后一分钟被一笔1.4万手的买单打开。午后,在经历一个多小时的多空厮杀后,于14时24分涨停,直至最后收盘。 市场人士指出,*ST金泰12日、13日两天的换手率均在23.5%以上,日均成交额超过3亿元。这种成交量与9月初以来日均700余万元成交额相比,放大40倍以上。该人士认为,*ST金泰能够打开跌停,一方面是受12日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澄清东北世贸广场“停工”报道;另一方面,与股改解限股上市流通,改变市场内多空力量对比有关。 12日当天,*ST金泰上市公司澄清“东北世贸广场正按计划施工”。 东北世贸中心没有停建 9月13日晚,针对新恒基集团拟注入*ST金泰的九大项目之一——东北世贸广场被媒体披露属于“无照经营”,已被辽宁省建设厅勒令停工一事,黄俊钦首次通过视频系统接受媒体采访,黄俊钦解释称:东北世贸中心项目没有停建,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沈阳市政府同意该项目边施工边办理相关手续,所以之前确有个别手续尚在办理中。目前,东北世贸广场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已经齐备,施工进度正在按计划实施。 此外,黄俊钦还否认了新恒基方面知情人炒作*ST金泰的说法。黄俊钦称,传闻焦点的刘芳、叶晶与金泰和大股东无任何关系,从各种信息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2007年一二月份买入的金泰股票,是他们对ST股投资中的一部分。相信相关部门会进一步跟进,以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ST金泰遭机构暗算? 尽管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前*ST金泰连续42个涨停是黄俊钦幕后所为,但一些私募机构的看法却出人意料。“按照常理,黄俊钦不会在新恒基注资*ST金泰计划等候相关部门审批的时候‘搞事’。”一位总部在山西的私募基金操盘手告诉记者,*ST金泰连续42个涨停不仅创出A股开市以来的纪录,也对黄俊钦本人造成巨大压力。 “东北世贸广场‘停工’事件,不排除是某些不希望*ST金泰过份上涨的相关方刻意放出的消息。事后证明,东北世贸广场所谓手续不齐,实际上是整个房地产业通行的‘潜规则’,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该人士认为,尽管*ST金泰42个涨停后又出现7个跌停很有轰动效应,但新恒基集团方面的压力却从此减轻不少。(综合南都周刊9月14日、北京商报9月17日报道) “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 中石油:“套牢全中国” 中石油的回归,在A股掀起了不小的风波。3.3万亿的申购资金、7.12万亿的市值,一再刷新中国甚至全球股市的记录。 “价值投资,大胆买入”,IPO之前,“中石油将复制中国神华走势” 几乎成了股民的共识,高预期赋予了申购与抢筹强大的动能。而中石油上市表现却令投资者大为失望,前两日累计跌幅18%,“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几乎套住了上市后的所有参与者。疯狂的追捧与修长的阴线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上市后的一个多月里,中石油一路阴跌不止。 中石油成07年最大陷阱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话在中国石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家号称“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从发行到上市都吸引了最广泛的关注与期望;然而上市后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将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套牢在高处。说它是2007年股市最大的陷阱绝不算过份。 ○事件回放 发行创多个之最 2007年10月下旬,中国石油启动A股发行:发行40亿A股,每股发行价16.7元,略低于当时H股交易价格,相当于当时H股交易价的九成,被市场誉为“让利于民”,“打折发行”。招股活动广受追捧,冻结资金3.3万亿,创出A股资金冻结之最,瞬间即顺利募集668亿元,也创出A股募集资金之最。A股投资者,无论机构还是散户对该公司的追捧可谓达到极致;然而,股神巴菲特却在发行前连续不断地减持中石油,或许这已为中石油上市的失望表现埋下伏笔。 上市成就世界第一 11月5日,中国石油正式在上交所上市。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一声鸣锣,这个“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正式登陆A股。其一上市即让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为之让位,中石油一举登上了世界第一大市值股的宝座,远远将埃克森美孚甩在后面,埃克森美孚、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世界最大的金融财团———花旗集团,三者相加才和中石油市值打个平手。一时间,中石油名噪一时。 “套牢公司”套你没商量 然而,中石油上市当日,在见到48.62元的高点后即低走,从此走上了一条漫漫下跌的不归路。上市次日,几以跌停报收,两交易日套牢资金800亿元。此后,出现三个跳空下跌的缺口,资金大举出逃,将追高买入的散户套牢其中。 截至昨日,该股仍然没有止住跌势,创出了上市以来新低29.98元,累计最大跌幅38.3%,业内预计,其上市一月以来,保守估计,套牢的资金超过1000多亿元,包括机构和散户,成为名副其实的套牢公司。投资者为之色变。 ○事件影响 蓝筹泡沫开始破灭 如果说“5·30”的暴跌宣告了题材股、中小盘股的春天暂告一段落;那么,中国石油的上市则宣告了大盘蓝筹股行情的暂告一段落,市场开始挤压已吹大的蓝筹泡沫,A股再度陷入2007年以来的又一波中级调整。 伴随中国石油的逐波走低,中字头的中国神华、中国石化、宝钢股份、长江电力、中国远洋、中海油服等一大批大盘蓝筹股陆续加入杀跌行列。一线蓝筹股杀跌后,基金重仓的二线蓝筹股也迭创近期新低,杀破半年线甚至年线,沪指最终多次杀破有着“牛熊分界线”之称的半年线。 还有一个影响是让自“5·30”大跌后就一直沉寂的中小盘股继续萎靡不振,市场成交量长期维持在地量水平;直到近期才开始出现一些起色。而中石油带来的另外一个重大影响还在于,使得A股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更加趋于加强。投资人更加关注国际股市的运行。 ○事件点评 不能盲从蓝筹股 中国石油的暴跌应该说既有自身估值过高的原因,也有整个市场估值,尤其是蓝筹股整体估值过高的原因,还有政策面的原因。但是,如果投资者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也不会上这个“美丽的蓝筹泡沫”的当。 不少投资者都冲着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最大的石油开发商,独具垄断地位,油价将继续看涨,权重大等理由勇敢买入。而没有做实际性的、深入的研究。而实际上,48元乃至40元的价格都已经远远高出其H股价格,较高的市盈率,而且利润的增长性并不是很突出,买入的风险是很大的。 所以,一名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不会在很高的价格买入即使是很好的蓝筹股的。当你在追捧蓝筹股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其是否已经泛起了你不能够承受的泡沫。(金融界 郑建超) 相关阅读:“疯狂”的中石油 年赚上亿 “最牛散户”传奇 刘芳,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名字,全中国叫这个名的估计至少得有几万人。然而,在股市上,只要一提到刘芳,人们只会想到一个人,他被称为中国最牛的散户,只要他买了哪只股票,哪只股票的股价就打着滚往上涨。有人统计过,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刘芳起码从股票上赚了上亿元。 2007年,中国股市高歌猛进,一个接一个的财富神话不断涌现,在众多的神话中,一个叫做刘芳的名字脱颖而出,成为让无数散户羡慕、让众多大户甚至是机构都嫉妒的对象。2007年一季度,刘芳成了st金泰的十大流通股东之首,共计买入312.24万股,这时候的st金泰股价只有不到4元钱,但是随后st金泰停牌,7月9日复牌后,st金泰因为重大重组信息连续42个涨停,股价一飞冲天,摸高至26.58元。 水皮:“刘芳在ST金泰上面神话般地演绎了一个财富故事,让很多人非常羡慕。” 水皮,华夏时报总编辑,著名财经评论家。刘芳的名字开始在媒体上曝光后,他一直在关注“刘芳”。 8月28日,有媒体披露了刘芳在桐君阁的行踪,桐君阁连续两日涨停,10月22日,桐君阁三季报披露刘芳增持桐君阁93.7万股并成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的消息,时值大盘调整,但是桐君阁当天却逆势上扬,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升行情。 水皮:“有很多散户现在是看着刘芳的名字出现在哪个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中间,可能很多人是照此操作,把他作为一个风向标。”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2007年,刘芳还先后买进了另外多家公司的股票,其中持有川化股份52.68万股、汕电力60.43万股、三环股份115.82万股、凯迪电力74.11万股,按当前股价计算,刘芳持有的这6只股票总市值已超过1.5亿元,基于刘芳介入了多家具有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题材股票,获利之巨以及赚钱之轻松,神通广大的刘芳亦被称为“史上最牛散户”。 水皮:“如雷贯耳,因为她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标志性符号。” 不过,让人吃惊的还不仅仅是刘芳从股市上赚到的巨额收益,他买入这些股票的时机之准,更让人觉得蹊跷。变幻莫测的股票,只要到了他手上,就好像变成了可以任意摆弄的魔方,想涨多高就有多高。刘芳身上的种种巧合,让投资者既羡慕又疑惑,大家越来越想搞清楚,他到底是何方神圣?我们也开始寻找刘芳的踪迹。 谁是刘芳,很多人在一家名叫开封鑫丰商贸有限公司的资料里找到了刘芳的踪迹,资料显示,开封鑫丰注册于去年底,今年一季度这家公司就大举买入S飞亚达A的股票410.18万股,而这家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为两名自然人,其中一位就是刘芳。这位刘芳是不是就是被众多散户热捧的刘芳?众多股票流动股大股东里出现的刘芳是不是同一个人?是不是就是开封鑫丰商贸有限公司的这位刘芳?为了寻找刘芳的踪迹,记者来到了河南开封,一到开封,记者就直奔开封市工商局,查阅开封鑫丰商贸有限公司的资料。这就是刘芳,让记者大吃一惊的是,原来一直以为刘芳是位女士,没想到刘芳竟是位先生,这是刘芳的身份证。详细>>> 刘芳不是一个散户,而是一个机构? 我们没找到刘芳,却找到了一家神秘的公司——开封鑫丰商贸有限公司,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这家连几百块钱房租都要赖掉的企业,竟然就是最牛散户刘芳的落脚点。而更让人看不懂的是,这家小公司注册资本只有区区80万元,却在成立后动用2000多万元购买了400多万股ST飞亚达,这中间的1920万资金又是从哪儿来的?调查越深入,笼罩在刘芳身上的谜团就越多。 尽管在开封没有找到刘芳,但是在开封市工商局和菜市办事处,记者都看到了刘芳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有刘芳的住址,记者来到郑州,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记者找到了位于中原东路上的这个院子,敲开了16单元57号的门。 “你好,家里有人吗?” “你好,你是刘芳吧。” “谁?” “你是刘芳吧。” “你是?你是?” “我认识你。” 记者不由得一阵惊喜,眼前的人与刘芳身份证上的照片一模一样。 “我就找你,你能让我进去一下吗?” “不要,你是干啥的。” “我是中央电视台的。” “我们在这租的房子,我们没这个人。” “你肯定就是刘芳。” 我们的发现恐怕让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一下相信,市场上盛传已久,很多投资者心里憧憬过无数次的最牛散户刘芳,竟然一家三代栖身于陋室。难道刚才那个打了个照面的刘芳,和股市上身价过亿的刘芳,就是同一个人?为了更确切地验证这个结果,我们又开始进一步查找。 对记者的避而不见以及刘芳的生活现状让人感到困惑,在股市上书写众多创富传奇的刘芳是不是一个人,是不是都是s飞亚达大股东开封鑫风商贸有限公司的这个刘芳?为此,记者联系到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希望能够通过查询买卖记录和账户开户人的身份证进行确认。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把你想知道的这些事情都给我们写在来函里,我们会回复你的。” 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记者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水皮:“这一定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的名字,一定是被人冒用的或者说借用的一个身份证的符号。” 记者:“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人自己去炒的吗?” 水皮:“可能性不大,因为从介入的资金量上来讲,然后从他出神入化般时机的掌握来讲,他一定不是一个散户,所以确切地讲,史上最牛的散户一定要是打引号的,他一定不是散户,他一定是个机构,一定是一批人在做这个事情。” 记者:“这一批人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 水皮:“应该是一个投资机构,我个人感觉类似私募。” 详细>>> 半小时观察:我们需要答案,不是因为好奇 面对刘芳,我们有太多的疑问。刘芳所买的股票无一例外都具有重组的重大利好,刘芳总是在重组消息公布之前重仓介入,刘芳买的股票总是成倍地往上翻。如果说买对了一只、两只股票还是运气好的话,那么先后买对了如此之多的重组股票,而且总是买对而没有买错,刘芳究竟是怎么做到未卜先知的呢?尽管刘芳这个名字很普通,但如此密集地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里,这是同一个人所为,还是很多叫刘芳的人都有同样的好运气?我们记者在河南拍到的这位刘芳,并不是一个有钱的人,那么又是谁借他的名义在股市上兴风做浪? 我们需要有人对这些疑问给出答案,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位最牛散户的好奇心,也不是因为我们对他暴富的嫉妒心,而是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是不是身处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监管有没有漏洞。 前两天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当前资本市场上违法违规行为有抬头迹象,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他表示将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希望各级监管部门能把尚主席的这一表态落实到位,能够让我们对刘芳的疑问找到答案。 (央视 孟庆海) 短评:“最牛散户”嘲弄的是股民知情权 2007年,中国股市高歌猛进。2007年一季度,刘芳成了ST金泰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首,这时候的ST金泰股价只有不到4元,但随后ST金泰因为重大重组信息连续42个涨停,股价一飞冲天。刘芳名义上是一个散户,却看起来神通广大,轻松赚取上亿元人民币。(11月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正如新闻里所质疑的,我们需要有人对这些疑问给出答案,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位最牛散户的好奇心,也不是因为我们对他暴富的嫉妒心,而是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是不是身处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 众所周知,中国的股市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内幕交易、诈骗行为等可谓屡见不鲜。从几年前的亿安股价跳水事件,草草了事;到如今充满诡谲意味的“最牛散户”,历经数月,却是由中央到地方的媒体实地调查,逐步揭露出来的。而监管层在出台政策上的摇摆、失误甚至言而无信。这说明,中国股民仍然严重缺乏真正的知情权和监管权。 证券市场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市场,信息是证券市场交易的核心。而证券市场最为核心的信息又是处于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市场没有严格的监管,信息优势方随时都可能利用其信息的优势来侵害市场其他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如果普通股民难以享有最大限度的知情权,那么在这种股市的信息战中,损害最大的必然是最迟知道信息的广大股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财富很容易被他人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方式来掠夺。 对“最牛散户”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猫腻,我们当然希望证监会和公安等部门,联手调查核实,水落石出,不冤枉任何一位股民,但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者。(东方早报 叶扩) 相关阅读:年赚上亿的最牛散户 中期调整,“比5.30更冷” 上周两地大盘先抑后扬,顺利完成二次探底的艰难过程。其中,周一大阴线破位下行,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片恐慌气氛之中;周二小幅低开后奇迹般地止跌企稳,收一意味深长的小阴十字星;周三出人意料地跳空高开收一近乎光头小阳线,从此大盘摆脱调整的沼泽走上阳光大道,周四周五均以阳线强势向上攻击。全周日K线组合为三阳两阴,并以全周最高点收官,多方逐步获得市场主动权。 沪指在瞬间下探至30周均线后被迅速拉起,最终以一光头小阳周线顺利收官,形成强烈做多的技术形态。最近3周的周成交量呈逐级放大趋势,盘面来看有增量资金在逐步建仓,在30周均线继续保持上扬的大背景下,长达2个多月,最高落差超过1300点的中期调整有望结束。(中山日报) “黑色”数据大盘点 数据可以显示近期市场下跌的猛烈程度,在投资者资产持续缩水过程中,一组让人心惊的“黑色”数据出炉。 指数:下跌1345.32点 自11月16日大盘创出6124.04点历史新高后,指数一路下行,到11月28日最低4778.72点,最大下跌幅度达到了1345.32点,跌幅21.97%。盘中个股却跌幅更大,如锡业股份从102元跌到58元,跌去43%。 总市值:蒸发1.32万亿 据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248235亿元,流通市值为54375.45亿元,平均市盈率为55.08倍;深市总市值为47848亿元,流通市值为24151亿元。两市总市值为296083亿元,较前日单日蒸发13243亿元。 黑色周四:4次 或许仅仅是巧合,10月16日后大盘单日下跌超过200点的4次大跌均发生在周四。10月18日,星期四,指数下跌211点,6000点告破;随后的10月25日、11月8日均是星期四,指数分别下跌279点和272点,5400点告破;昨日又是星期四,指数大跌230点,5000点失守。单单是这四个黑色星期四,大盘便损失近千点。 百元股:减少13只 代表市场繁荣程度的百元股曾一度达到18只,这些“暴富”的新贵也没能抵挡住下跌力度,截至昨日,两市百元股仅剩下中国平安、天马股份、贵州茅台等5只。“百元股俱乐部”成员缩水严重。 基金:28只跌破面值 股票下跌,基金的净值也在逐步地缩水,跌破1元面值的基金数量正在扩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的基金最新净值数据,共有28只基金跌破到面值以下,如果加上四只QDII基金的话,共有32只基金的净值跌破面值。(成都日报12月22日报道 李龙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