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息通胀压力考验企业年金“管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01: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加息和通胀周期中,衡量养老金公司企业年金运作成绩的关键标准有三个:首先是战胜通货膨胀,其次是战胜业绩基准,最后是战胜市场平均水平。”平安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永茂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表示。 ⊙本报记者 黄蕾 看好中期权益类投资 除了上述三项关键标准,杜永茂认为,衡量好的养老金公司还要考量它的投资产品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是否能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综合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货币市场工具类等投资工具的研究和判断,形成有效的抵御加息和通胀的投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年金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通过对近期市场的分析,杜永茂说,平安养老得出的结论是:依然看好中期的权益类市场投资机会;宏观经济增长背景下的企业微观盈利增长;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流动性过剩;人口红利导致的金融资产投资需求。 “但是我们也密切关注市场急速上涨后的短期估值风险,市场结构性调整将构成较好的买入时点。”杜永茂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一年债市走势总体上仍不容乐观,尤其是2008年春节后。 他认为,由于债市面临的各种环境再度趋紧,市场可能重演2007年式下跌,相对而言,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春节前,在基本面趋紧,政策面真空和资金面相对充裕的推动下,债市有可能出现阶段性恢复性上涨,但幅度有限,控制风险仍是债券投资的重点。 欲借集团之力领跑市场 在竞争模式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差异化切入市场就成为年金管家们参与竞争的致胜策略。而平安养老的战术便是借助集团之力,领跑企业年金市场。 “我们不做年金投资市场上的短跑者,不追寻高风险、高投资回报的投资轨迹,而是要做年金投资市场中的长跑者,为客户争取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杜永茂在采访中一直强调这点:“因为企业年金的领取需要职工退休之后,这之前任何高的投资收益都不能兑现,只有在职工退休时领取的金额才是真实的,平安养老追求的是风险可控的投资收益,并在漫长的投资马拉松赛跑中最终获胜。” 杜永茂告诉记者,企业年金业务是平安集团重要的战略增长点,依托集团雄厚的财务实力、强大的IT系统以及统一的后援服务平台,平安养老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平安养老险的IT系统应用平台,就是在借助平安集团IT基础平台上建立的。 据平安养老内部人士称,相互独立运作的IT系统,为开展受托、账户管理、投资三项业务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已经运营的系统体系,对业务经营保持高效运作、降低经营单位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均至关重要,也是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交叉销售也是平安养老区别于同业的一个“杀手锏”。据了解,平安集团的交叉销售十分活跃,平安养老与平安寿险、产险、健康险可开展交叉销售。“通过平安养老这一渠道可以向客户介绍更多的金融服务产品,如寿险、产险、银行和资产管理等,客户可以一站式获取平安集团提供的多种金融产品服务。” 截至11月底,平安养老中标受托资产规模达到147.7亿元,中标投管资产规模超过98.3亿元,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杜永茂说,这些数据也是平安养老受托管理、投资管理能力得到客户认可的有力佐证。 选择“管家”更有弹性 作为国内首批专业养老金公司,平安养老已经成为年金市场上受托、账户管理与投资管理三个资格的领跑者。不过,随着第二批年金管理资格的公布,市场竞争无疑更加激烈,杜永茂说,各种资格人之间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的是资格人角色之间的竞争,合作的是年金市场蛋糕将越做越大。 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公布后,市场竞争主体顿时放量,尤其是“一鱼多吃”的银行,其未来在话语权上的空间,令一直独领风骚的养老金公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虽然深切感受到了“骨头难啃”,杜永茂眼中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竞争,还有共同将年金蛋糕越做越大的合作关系。这样一来,市场认可度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市场机遇空间越来越大。 杜永茂认为,正是因为第二批年金管理资格的公布,资格管理人选择上有更多的弹性,“2+2”模式将会受到挑战,但仍然可以继续实行,另外客户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 “3+1”、“2+1+1”等多种模式。怎么选择主要看哪种模式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和职工利益。 而不同行业中的主体有着各具特色的业务结构与经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它们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竞争的角色与战略。业内人士认为,养老金公司专为企业年金业务而成立,其优势较为明显。其人才培养专业化、经营独立性、服务专业性和主动性的特征会更加明显。 对于银行的加入,杜永茂认为,相对来说,银行在托管人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账户管理上也有长期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账户管理系统,在受托人管理上,银行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但实际作用仍需市场的检验。 对于银行在受托管理领域的作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受托管理和账户管理职责的天然差异性,银行在账户管理上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IT系统无法完全移植到受托管理业务上面来。就企业年金业务本身而言,受托人还需要配合客户设计企业年金方案,对企业年金基金未来的充足性和替代率进行精算核定其评估,这方面拥有强大精算师队伍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无疑比银行更能发挥作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