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ST大水重组谜题年内揭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05: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ST大水重组谜题年内揭晓

  □本报记者 李若馨

  原本因获得政府补贴而缓解短期重组压力的*ST大水(000673),上周五的一纸拍卖公告再次将重组一事提上了日程。面对苛刻的竞买要求,业内普遍认为,一周后的拍卖无非是走个过场,*ST大水很有可能已经找到了“婆家”。

  重组方即将浮出水面

  根据*ST大水上周五的公告,公司收到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鉴定中心鉴定委托函称,已委托山西晋德拍卖有限公司于12月31日对大同水泥集团持有的公司12240万股国有法人股进行拍卖。根据出让方的要求,本次股权拍卖旨在为上市公司重组寻找理想的战略投资者。竞买人应提出明确的上市公司重组计划及原业务经营发展和人员安置方案,且该重组方案应取得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同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大同市国资委的认可,并就主要安排与大同市国资委达成意向。

  其实,*ST大水的管理层,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重组一事,*ST大水公司董事长王建辉曾在今年年初表示:大同水泥集团公司和*ST大水在积极寻求重组,集团公司和*ST大水已与多家有合作意向的重组方进行过接触,但一直没有与任何一方达成意向。

  而在今年的11月16日,*ST大水控股股东大同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因身陷与建设银行山西大同南郊支行发生的借款合同诉讼纠纷,其所持有的*ST大水12240万股(占总股本的58.82%)被继续冻结,续冻期截至2008年5月15日。此消息给*ST大水的重组进程蒙上了阴影。

  此后的12月14日,*ST大水又公告披露,根据大同市财政局《关于下达亏损补贴的通知》文件精神,大同市人民政府给予*ST大水的3000万元财政补贴款于2007年12月13日到账,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收到此项财政补贴后,预计公司2007年度将实现扭亏,盈利500万元左右。而由于该笔政府补贴,使得*ST大水今年再无退市压力。而*ST大水扭亏的消息则让投资者认为公司重组难行。一位老股民甚至称:*ST大水的扭亏为盈消息是重大利空。

  但是,几天前的拍卖公告显示,即将于本月31日举行的拍卖,将直接决定*ST大水股权的变更,原本渐行渐远的重组方似乎又要瞬间浮出水面了。

  15.6亿元重组门槛

  关于*ST大水的重组方,市场传言版本多多,大同齿轮、山西证券、中国建材、东莞证券都先后出现在*ST大水的重组方名单中。而大同水泥内部人士称,包括冀东水泥海螺水泥、内蒙古乌兰水泥、瑞安水泥等多家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曾来公司接洽,但最终的重组方是谁则一直难有定论。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ST大水的去向完全掌握在大同市国资委手中,拍卖公告中含混指出的“竞买人应提出明确的上市公司重组计划及原业务经营发展和人员安置方案”,其实在大同市国资委和大同水泥集团心中早有明确底线。这条底线就是:重组方需承诺为大同水泥建立两条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解决6000多职工的人员安置问题。

  据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大同水泥在职的正式职工共有3000人左右,新建的两条生产线基本能够解决这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而包括偿还银行贷款、支付拖欠员工保险等费用合计5.6亿元左右,两条干法线的总投资则在10亿元上下,因此,重组代价在15亿元左右。

  “如果是这样的重组代价,对于非产业投资人来说,未免太过昂贵了。”国金证券研究员贺国文说。

  *ST大水价值几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同水泥的生产线几乎没有什么投资价值。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大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1月7日由大同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募集设立。公司主要从事硅酸盐水泥及水泥熟料的生产和销售,生产的“云岗”牌高标号优质水泥销售市场覆盖晋、冀、蒙、京、津地区,是山西省最大的高标号水泥生产企业。公司前身为“一五”期间引进前民主德国设备,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的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湿法水泥生产企业大同水泥厂。

  但是,此前大股东的资产注入以及广阔的山西水泥市场又给了投资*ST大水足够大的想像空间。

  因*ST大水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形,公司从去年起通过以资抵债等方式解决了占用资金问题。其中,大同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去年年底将石灰石矿保有储量为15832.5万吨,年生产能力180万吨,服务年限约79年的石灰石矿采矿权,以6915.31万的估价抵偿给了*ST大水;另外,*ST大水还以15897.11万元的代价获得了1636479.2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在这两笔买卖中,*ST大水土地收购均价仅为97.14 元/平方米,而吨水泥收购价格则明显低于公允值,仅此两项资产足见*ST大水的隐性价值。

  另外,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山西省的水泥市场也将成就*ST大水更高的价值。根据山西省建材工业“十一五”规划,到“十一五”末,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要达到1800万吨,占比达到60%,而根据发改委的规划,到2010年全省将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700万吨。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长期产能落后,山西境内处于被淘汰的立窑水泥生产线数量庞大,随着市场需求的上升,淘汰产能的放量,山西水泥市场拥有着广阔的前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ST大水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