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交所创业板中国路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00:57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高文飞

  12月17日 ,新加坡股票交易自动报价市场(SESDAQ)正式更名为凯利板(Catalist)。凯利板将效法伦敦创业板市场(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下称“AIM”)的保荐人制度,快速的融资渠道以及宽松的收购、处置规定。

  业内分析,凯利板将对亚洲中小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并给其他地区创业板带来直接竞争压力。

  对于中国企业,这是可以利用的新机会。而对于新加坡交易所,中国企业也是他们吸引的重点。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巨大的融资需求对各国或地区交易所都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巨大诱惑。”新加坡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兼上市部主任黄良颖在12月13日北京的推介会上说。

  黄良颖此行要在一些中小企业密集的城市进行凯利板的路演,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创业园办得不错的城市。

  “一个亚洲人和一个欧洲人在森林里散步,忽然出现了一只熊,欧洲人拔腿就跑,而亚洲人却站着不动。只见亚洲人与熊耳语几句,熊便走开了。欧洲人惊诧地问亚洲人,你和熊说了什么?亚洲人说,我告诉他,我是中国人。”

  这是新加坡交易所首席执行官谢福华近期来华所讲的故事,形象地表达出世界对于中国内地的极大关注。

  可是谢福华也许不知道几年前一个相似的故事:“两个中国企业家在森林里散步,忽然出现一只熊,一个企业家玩命地跑,另一个则不动声色地走向熊,并耳语几句,熊也走了。那个跑掉的企业家问他,你跟熊说了什么?他说,我告诉他,我的企业是在新加坡上市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到新加坡上市成为中国企业步入全球化竞争的跳板,或者说新加坡扮演中国企业“大后方”的角色。截至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达752家,市值达5684亿美元,其中有132家来自中国大陆。

  “首先是因为新交所的上市门槛不是很高,而且还能很快融到资,并且能够享受市场化的监管体系,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不是一个偏好诉讼的国家。”一位在新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CEO说。

  然而在近期,确切地说,2006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新交所上市的比重在下降,一方面是因为世界各大交易所的分流作用,另一方面也源自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崛起与蓬勃发展。

  据了解 ,中小企业在申请凯利板上市时没有任何财务指标和公司规模要求,上市程序将从现在的12-17周缩短至5-6周,股东人数要求则从原先的500名减少至200名,为中小企业快速融资创造便利条件。

  而更重要的是,凯利板在监管方面充分贯彻了市场化原则。企业能否上市以及上市后监管均由保荐人直接决定,新交所只是“退居二线”进行监督。保荐人制度不是凯利板首创的,但是可能会成为最严格的保荐人制度,保荐人的职责主要为企业上市后,保荐人负责督导公司遵守各项规定,并负责审阅其公开文件,当确定或怀疑公司有违规行为时,需及时通知新交所,新交所则保留对公司和保荐人的处罚权。

  黄良颖表示,相较于新交所主板,凯利板上市公司保荐人的责任更为重大,新交所将在40余家投行中进行一轮严格的筛选,并于2008年1月公布第一批凯利板保荐人名单。

  当然 ,在争夺中国企业的过程中 ,新加坡交易所有很多对手。近期各个国家级的交易所纷纷在华路演并设置在华分支机构,尤其以创业板为主。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针对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大做文章,东京证交所则准备与伦敦证交所合作成立一个效仿AIM的模式,新交所更是将上市门槛一降再降。而一直处于朦胧态的中国本土创业板也有望在2008年问世。

  面对各交易所的殷勤,中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抉择。

  “有选择总比没选择好,过去上市真像爬‘坡’一样,层层关卡,现在感觉这个‘坡’变平了,真正成为创业‘板’了。”江苏民营企业家陈欣平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中国太保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