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保派送圣诞礼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00:56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何唐 将上市时间锁定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节,还有巨量新股冻结资金以及被市场不断叫高的开盘价格做前奏,中国太保,这家排名中国人寿和平安之后,拥有两家境外投资者的第三大保险集团,在漫长的上市旅途中 ,终于等来了一个看起来很特别的时刻。 12月18日,中国太保(601601)发布公告称,中国太保A股发行数量为10亿股,A股发行价格为30元/股,对应2007年预测市盈率为35.8倍。 与此同时,一些机构在预测中国太保上市首日成交均价上,也毫不吝惜——45元、50元、52元甚至55元。然而,对中国太保目前的身价,市场和业内的质疑同样存在。在没有连续三年盈利的情况下,获得IPO特批待遇的中国太保,其理性身价又该是多少? “从投资的角度,30元偏高了。”对太保每股30元的发行价,上海一家私募基金人士认为,如果单从投资价值而言,中国太保的价值在15元以下还比较有吸引力。 和目前大多数机构研究报告乐观看待保险股不同的是,该人士表示,保险股其实很难估值,这点恰和地产股非常类似。“因为假如在一个周期,不仅保费收入亏本,投资收益也是负数的话,公司的利润就根本没法看,因此从长期而言很难估值。” 上海某投资公司董事长认为,根据金融保险股未来的成长性,中国太保短线每股50元属于基本到位,中长线还有机会。“目前太保这样的公司,其综合性竞争优势远不及中国人寿和平安。如果估值太高,投资者肯定会去配置人寿和平安,而非太保。” “市场都疯了。”某外资投行人士则这样表示。事实上,目前投资者看好的是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是保险公司2007年盈利突出的最主要原因,与今年中国股市表现优秀不无关系。“分析机构都把投资回报率假设到8%-10%,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果以后股票跌了呢?” 事实上,在现有研究机构的相关估值报告中,对太保股价利好因素的篇幅都相当大,相反,对应该着重提醒的投资风险,很多估值报告都寥寥数笔。 有关人士透露:现在机构投资者都打新股,“有60%的溢价,谁都不愿意失去这个机会,特别是能在询价阶段拿到货,都愿意。”据悉,如果询价阶段报低价格,就意味着直接出局,没有机会。“只要赚钱,管它估值高低,先拿了再说。” 15元,市场的看空者们认为这才是太保应该的发行价。 “这个公司其实没有多少净资产。”上述熟悉太保的外资投行人士坦言,现在一些机构的估值分析存在误区。该人士说,一年前他们公司曾对太保进行过计算,当时结果是,太保合理而公平的价值应该是12-15元。“怎么也算不到50元。”在该人士看来,每股50元的身价,5年后或许能达到。 即使其厚达392页的招股说明书,在专业人士看来,也并没有特别让人期待的业绩。 “公司治理明显是个软肋,业绩也有存疑。”某投资公司高管在看了太保招股说明书后坦言,从太保招股说明书中,其实存在很多疑惑之处。“这个太保,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股东结构混乱。将来如果有问题也就在此。给人的感觉,都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谁控制。” 根据太保招股说明书,截至2007年4月30日,公司股份总数67亿股。其中,国家股5.55亿股,占股份总数的8.29%;国有法人股40.86亿股,占股份总数的60.99%。除此之外,发行人境内法人股股东74家,境内法人股股份数为724,885,000股,占股份总数的10.82%;境外法人股股东2家,境外法人股股份数为1,333,300,000股,占股份总数的19.90%。 在招股说明书第71页股份变动说明上,仅2007年的一些股权转让价格就各不相同。从每股1元多到28元都有,“再离谱也不能离谱到这个份上。”分析人士认为,同一公司一年内居然有相差几十倍的股权转让价格,很难不让人质疑。 此外,目前太保第一大股东华宝投资有限公司截至2007 年6 月30 日,总资产为308,864 万元,净资产为308,492 万元,2007 年1-6 月实现净利润2,123 万元。“这家公司就是把钱全押在太保身上,所以上半年就没有利润,太保上市就翻身了。” 而成立于1994年4月4日的太保香港公司,其盈利状况也颇值得回味。太保香港由太保全资控股。截至2006年12月31日,太保香港的总资产为3.01亿元,净资产为1.35亿元,2006年实现净利润0.12亿元。截至2007年6月30日,太保香港的总资产为3.68亿元,净资产为1.39亿元,2007年1-6月实现净利润0.08亿元。“做了13年,净资产才1亿,半年利润仅有800万,实在不算很光彩的数据。” 分析人士表示,就招股说明书来看,太保2006年之前的数据并不漂亮。该人士认为,至少从招股说明书上,很多关键性问题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明,例如,到底太保人寿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到底太保挣钱是靠什么? 某投资公司分析人士认为,好股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贯性。不但大股东相对稳定,业绩相对稳定(可以预期),而且还有一个好的跟踪记录。“所谓的信誉,其实都是历史的表现,而不只是今天浓妆艳抹。” 而太保以往的经营作为,无论是寿险一度面临的偿付能力不足导致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还是擅自投资实业,导致太平洋金融学院资金链断裂,以及在外资引入过程中一系列的股权纠葛,都让太保的形象大打折扣。 尽管上市前,太保已经甩掉了上述负面包袱,但在新的起点面前,积淀依然重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