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做空金融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00:54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袁鹤

  临近岁末,股市中的金融板块表现让投资者怀疑:它们将以下跌走势走完这一年。

  据Wind资讯统计,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自本月11日金融股开始放出阴线以来,金融股整体下跌8.98%,在此区间内,金融股约9%的市值凭空蒸发。

  那些国有银行的外资股东们似乎也开始推波助澜,继淡马锡减持中行、建行后,上周美国银行表示,他们正在寻求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CCB)部分股份。

  同时,伴随着宏观政策的收紧,越来越多的担忧笼罩在金融类企业的头上。

  做空

  抛、抛、抛,成为了外资们一致的选择。

  美国市值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近日警告称,由于贷款损失以及资产减值的原因,第四季度的业绩可能会“相当令人失望”。而美国银行的进一步表态激起了中国市场的强烈反映,美国银行表示,可能寻求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CCB)部分股份。此举可能会让该行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上个月,新加坡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出售中国建设银行H股总价2.55亿美元股份,此次所售股份仅占其所持中国建设银行总股份的2%,每股作价为7.09港元,由淡马锡控股旗下企业Fullerton Asia Financial Holdings Pte Ltd通过摩根士丹利出售,该价格较建设银行香港股市当日收盘价折让5%。

  这是淡马锡第二次大额出售中国银行概念股了,此前,淡马锡控股已卖出10.8亿股中国银行H股。

  和外资机构相比,国内的机构还没有限售的束缚,结果,他们更是选择了行动。

  从12月10日至13日,金融板块以7.6%的跌幅居板块跌幅榜首位,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只有2.63%。

  国内机构的集体行动不是没有道理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9%,创下今年月度新高的同时,也创下了自1996年12月以来的新高。  

  市场人士认为,上述情况显然开始改变市场此前的一贯预期,尤其是银行股的盈利增长方面,如果确实出现不对称加息或是连续的银根紧缩政策,那么市场一度看好的60%以上的平均盈利增长可能被迫下调。之前已经抬高的行业估值也要重新经受考验。

  此外,为了平抑宏观经济的波动,央行频繁采取调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以控制信贷的过快投放。这将会压缩银行高盈利资产的规模,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也许这些都将成为银行股,甚至金融股拐点的出现。

  抛空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开始遭到“遗弃”?

  美国银行首席财务官乔·普赖斯(Joe Price)表示:“从账面上看,我们的潜在获利超过了300亿美元。”他补充称,在未来2至3年内,该银行将能够兑现其持有的部分股权。

  而关于减持,淡马锡发言人很“外交”地表示:“我们定期评估我们的投资组合,并根据新的市场机遇对我们现有的投资组合加以调整。此次出售10.8亿股在中国银行首次公开招股时认购的股权,属于我们对投资组合进行积极管理的一部分。我们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这些公开说法的背后,突显的只是海外投资者们通过持股中国的银行,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

  此外,汇丰(HSBC)、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林(Merrill Lynch)在内的银行,也对中国的银行进行了类似的投资。由于中国股价飙升,这些持股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与此同时,他们自身正在困境中挣扎。

  10 月以来,花旗银行、美林证券、摩根大通等多家金融巨头均在三季报中披露了巨额的损失。其中花旗银行固定收益业务收入下降56 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8%;美林证券FICC 业务亏损55.72 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63.44%;而摩根大通银行尽管在固定收益业务收入上有76.7%的下降,但净利润仍有25%的增长。这一结果对深受次级债影响的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时候,中国的丰厚收益让外资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战略——卖出中国银行股,让业绩变得好看一点 ,成为很现实的方法。

  看空

  更重要的是 ,看空中国银行业的阴影正在变大。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作为明年落实宏观调控的主要部分掷地有声,其中“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也被提及。2008年严控信贷投放的政策导向可窥一斑。从敏感的政策环节看,银行股面临挑战。

  显然,“从紧货币政策”不仅会造成银行信贷规模收缩,减少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影响盈利,而且政策的调整也会带来银行坏账的增加。

  两周前,央行宣布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4.5%,达20年来的最高水平。

  国泰君安金融业分析师伍永刚认为,银行股下跌是综合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滞后反应。他指出,由于种种好的预期干扰了市场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反应,而存款准备金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对银行业盈利负面影响大约为1.2个百分点。由此,伍永刚将2008年银行板块盈利预期由45%下调至43%。

  事实上,央行、银监会等职能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今年四季度已经预演。此前,多重货币政策效应在中小商业银行身上率先显现,银行体系内流动性结构性收紧,资金压力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逐级递增。  

  多位市场人士还透露,央行很可能在明年以季度为单位调控信贷投放。

  从外部环境上看,宏观经济的可能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成为了看空理由。

  高盛 “悲观”地认为,中国在短期内面临的政策挑战主要归因于今年以来政策滞后时间过长。换句话说,在今年前三个季度里,在种种迹象表明经济面临严重的增长过热压力之际,一直没有果断的调控政策出台。所采取的一些政策调整措施,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远不足以抑制整体需求的强势。因此,本轮经济着陆也会更加颠簸。

  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适时表示,国内金融机构要维持竞争力,不断应对金融周期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他特别提到,金融机构要提升可持续竞争力,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应对经济周期风险的能力。

  同时,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同样受到次债危机的影响。虽然从已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金融机构所受影响非常有限,三季度数据表明国内金融机构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市场普遍认为美国次债危机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延续,国内金融机构究竟遭受何种待遇似乎不得而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