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未必过热 通胀已然扩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2:2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联合证券研究所 王晓东

  最新一轮投资、消费、工业数据陆续公布,为观察宏观经济形势和通胀趋势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分析显示,11月份当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约为26%。考虑到基数原因,近期的投资增幅相对平稳。

  值得注目的是,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含新开工项目)增幅继续大幅反弹。但由于前期增幅过低,目前的剩余投资额水平依然处于历史低位(不到1.2年)。

  工业增加值增幅继续明显回落,11月的17.3%实为年内最低水平。

  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虽然是再创新高,但实际增幅却并未继续上扬。进一步地,以吃、穿、用口径来看, 今年以来显著攀升的也仅是“吃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所致),而“用的”增幅大致平稳(“穿的”情形类似)。

  总体来看,11月份的经济增长明显呈现“降温”迹象。

  与此对应的是,美国经济近期却佳绩频传。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长最大支撑的居民消费,第四季度的前景也并不悲观。持续造好的就业数据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预期。

  然而,与中国并无不同的是,美国也感受到了与日俱增的通胀压力:11月份的CPI、PPI以及进口价格指数,无一不在大举攀升;月度环比涨幅,不论是名义值还是核心水平,都是一年来的新高。

  值得提及的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从5月份涨幅首次达到正值以来,到11月份涨幅已攀升至2.3%。与此同时,美国从东盟、亚洲四小龙以及日本等经济体的进口商品价格却仍在下降,这无疑是

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凸现。但对于中国出口商而言,价格的回升幅度还远远不够,因为按人民币口径,反而是下跌了3.5%。

  考虑到10月份再度创出历史记录的中美贸易顺差,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并不可能因美元走势的新变数而放慢。

  特别是,加快升值步伐可以有效缓解通胀压力,这在中美PPI的历史走势上可以得到充分验证:可贸易品的全球定价以及中美间固定

汇率是两国PPI高度联动的基本解释。而2005年7月份的一次性升值以及其后的渐进升值,则可解释当时走势出现的背离及其后价格水平的差距。

  PPI上扬的自然结果是企业毛利率水平的相应抬升,因为油、煤等资源品价格是主要推动力,上游企业显然将充分受益。当然,加工业品价格的小幅回升,表明下游企业盈利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