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股市“非卖品”的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3:0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投资 徐辉 中国的价值投资者现在面临一个节点———在优质股票上获得了巨大收益,现在这些优质股票的估值又相对较高,卖出的诱惑相当大。过去几年,中国价值投资者在贵州茅台、万科、招行等股票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收益在1000%到2000%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现在的问题是,这批优秀股票的估值并不低,而且,中国股市是否存在“非卖品”,大家仍在讨论。 如果说过去的10年我们学习巴菲特,更多的是学寻找好股票、在相对较好的价格上买进,然后一直持有它们的话,现在中国股市进入到高估值时代,中国的价值投资者们要学的则是鉴别中国股市“非卖品”。假如说,我们国内的价值投资者在过去几年,凭着对巴菲特思想初步的、简单的理解,在较低的价位上买进了贵州茅台、万科、招行等公司的股票,而且到现在还一直持有这些股票,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它们能否构成中国股市的“非卖品”? 中石油并非巴菲特的“非卖品” 2001年,巴菲特投资中石油是对中国价值投资者的巨大鼓励,很多投资者以此为精神支柱开始了价值投资之旅。今年巴菲特卖出中石油获利而去,众多中国的价值投资者们突感靠山顿失。 假如我们分析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会忧虑巴菲特的举动。巴菲特的中石油投资之旅并非要找中国上市公司中的“非卖品”,而是参与一次国际油价走高的周期性投资。我们大可不必对巴菲特卖出中石油过于介怀,因为股神这次所做的仅仅是一次为期4、5年的短期投资,而不是进行“非卖品”投资。我们不能因为老师卖掉他的周期性产品,就跟着把自己的“非卖品”也卖掉。 两种观点 中国目前的价值投资者已经形成鲜明的两派:一派的观点是继续持有这些优秀公司的股票,另一派的观点是卖出获利,转战其他战场。 对于第一派的继续持有的观点,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现在的公募基金和证券信托基金,它们只有投资国内市场,甚至连国内的B股都无法购买;二则是确实看好具体的A股投资标的,并渴望长期持有。 另一派的观点是卖出获利。一些从A股市场退出的私募基金或者投资者,并未就此停止投资。一般来看,他们有几个新的投资方向:一是做PE。近期上市活动相当活跃,使得这类投资的胜算也相当大;二是曲线参与定向增发。比如近期海通证券增发,就有不少深圳的私募曲线介入;第三,如果是个人投资者,投资B股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个选择 假如一般投资者长期投资10个股票,而且这些股票已经逐步被我们定位为“非卖品”,那么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我们就可以有这样的最优选择:第一,看有没有可能通过定向增发或其他手段完成成本的降低;第二,看其他市场,例如B股市场是否有同一品种,进而完成替代;第三,继续持有这些非卖品,尽管现在看起来估值很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