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扬:加速发展资本市场吸收流动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05:3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在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表示,金融脱媒不可避免,其对中国的整体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或将使得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增大、资产价格过度上涨、货币政策效力递减。但与此同时,金融脱媒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促使银行改变经营模式、调整货币政策范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五大表现

  所谓“脱媒”,即在分业管理和分业经营的制度背景下,储蓄者和投资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李扬指出,从五个方面的主要表现来看,金融脱媒现象正在中国发生,首先是居民存款增长和环比增加额的下降。去年首次出现了居民存款的环比增加额为负的现象,今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储蓄存款的同比增长率下降,并且变为负数。

  其次,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在减弱。目前所有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部分比重越来越高,贷款比重越来越低,这就引发了一系列复杂问题,如已经较难通过管住信贷闸门来控制投资。对于银行来说,其主要利息收入是依靠中长期信贷,但这一比重越来越低,使银行逐渐丧失了传统优厚的利润来源。

  第三个表现是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增大。历史上,居民储蓄存款占比始终高于银行中长期贷款,银行基本不会发生流动性风险;过去尽管银行的

不良资产率很高,但由于有新资金源源不断地补充,这个问题也不突出。但进入2007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储蓄存款占比首次低于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这就使得原先被掩盖的银行贷款信用风险问题暴露出来。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贷款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存款增长速度,如果新增存款能够大到足以覆盖所有的新增贷款,银行不会有流动性问题,银行中的所有问题不会水落石出。但是,一旦情况发生逆转,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而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

  第四个表现是利率政策的问题。目前看来,管制、半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有关系,但并不非常密切。市场融资利率的变化,并不完全跟随货币政策的意图而变化。大量的资金在银行体系之外,货币政策能控制的是银行体系内的贷款、存款利率,但对于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及其在这个供求基础上形成的利率,货币政策不能控制,或者说控制力比较弱。

  最后一个表现是,M1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M2的增长速度。在中国历史上M2的增长速度始终是高于M1。这说明中国的货币供应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金融资产的作用。即其他可以保值增值的资产不够多,人们只好把自己的储蓄放在银行,赚取银行利息。但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M1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M2的增长速度,并且超过的部分越来越大。

  带来三大挑战

  李扬指出,金融脱媒产生有其必然性:居民在信贷管制、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或者持久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为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和更多样化的资产形式,脱离银行等受到管制的金融中介机构;企业要寻求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获得更为低廉的资金成本,也要脱离银行,因为银行不能提供这样的便利;有大量的集体

理财机构,他们所做的事情已经不能被简单的定为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而是在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基础上,通过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来完成资金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变,他们也同样会使资金从银行体系中流出。

  李扬表示,金融脱媒对中国的整体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存款类金融机构来看,存款相对缓慢的进入,使他们失去了传统稳定安全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同时,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离开银行而去,使银行丧失了传统稳定高质量的贷款收入。综合结果就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在增大。

  从

资本市场来看,金融脱媒则使资产价格过度上涨。

  从货币政策来看,金融脱媒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货币供应已经难以准确计量;货币需求的易变性增大;越来越多的货币金融活动脱离当局的监控视野。总的结果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力在递减。

  李扬还表示,金融脱媒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促使银行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可以调整货币政策范式;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因为面对资金“脱媒”的形势,资本市场需要加速发展,用以吸收日益增加的流动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