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券商合资牌照审批等待开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2日 09:22 经济观察报
袁朝晖 消息人士透露,申请设立合资券商的有关规则已经修订,将很快出台,今后将按新的程序来操作。而其中几个重点包括:持股比例、牌照问题、经营范围等等敏感的问题,但“好象对外资金融机构并不是非常有利”。 进入12月,合资券商审批启动已经不容再推延。这几乎是一个最后的期限。在去年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会议结束后,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中方已承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其中,包括同意在今年下半年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禁令,并恢复发放对包括合资券商在内的证券公司经营牌照。 12月12日和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即将在北京举行。也因此,近日很多在门外“徘徊”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对合资前景表示了看好。 时机 虽然中国方面同意在今年下半年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禁令,但直到现在,合资券商的闸门并未松动。 而在等待的期间,合资券商的威力渐显,今年以来,瑞银证券已经完成了中国石油、中铁工程、西部矿业的A股发行,瑞银集团担任了碧桂园、绿城、汇源果汁、栾川钼业、复星实业、SOHO中国香港上市的保荐人。在新航入股东航的交易中担任新航的财务顾问。瑞银证券手中的项目还包括招商证券、太平洋保险的A股发行等。而高盛高华亦不甘示弱,也有很多重大项目积极运作中。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四大天王。”瑞银集团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难掩喜悦,“下一步伴随着H股回归的浪潮,我们只能是越做越好。” “现在来看,当时以合资券商审批因券商综合治理而暂停为借口。现在随着券商综合治理工作的完成,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着手准备恢复受理相关申请。”某外资投行负责人颇为急切。 当然,急切自有原因,尽管最近市场波动剧烈,但仅仅10月一个月就有7只股票首发,一共募集资金691.9亿元,其中中国石油募集资金668亿元,股票首发带给证券公司超过6.5亿元保荐承销收入。 “希望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成为一个契机。”一家正在和国内券商进行亲密接触的外资投行中国区负责人表示。 不过,潜流在暗动。 据悉,瑞士信贷集团正将目标瞄准方正集团旗下的券商。目前,泰阳证券、方正证券的合并步入最后冲刺阶段,并谋求明年实现IPO。作为两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方正集团有意减持旗下部分券商股权,淡化绝对控股地位。在当前,瑞士信贷集团与方正集团进行了洽谈,并对泰阳证券进行了尽职调查,此外,汇丰、德银等也与方正集团进行了接触。 在方正集团的推动下,方正证券与泰阳证券正积极展开合并工作,合并方案已上报证监会。 另有消息称,摩根士丹利对华鑫证券产生了兴趣。摩根士丹利有意从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手中收购华鑫证券的1/3股权 (即政策的上限)。双方的谈判始于今年年初,截至目前,摩根士丹利与上海仪电已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玮曾表示,摩根士丹利在寻找比较合适的战略伙伴。一旦政策开门,摩根士丹利可以建立非常好的关系。“我们现在在寻找,最终我们在等监管层给我们机会,希望尽早介入这个市场。” 尽管如此,知情人士表示,从政策层面看,最为外资金融机构看中的持股比例并没有松动的迹象。对外资持股33%的上限以及在华设立独资证券公司两个关键方面,监管机构并没有让步。 价格 但是“现在买太贵,现在不买也许以后更贵。”外资进退维谷。 价格曾经一度不是问题,而今却成为了焦点,时机到了,价钱高了,让外资金融机构们有苦难言。 “简直是漫天要价了。”某外资投行中国区元老级人物感叹道,“一年前的价格居然可以翻4-5倍,还是那个公司、还是那些人、还是这个市场,太不可思议了。” 他坦率地承认,因为价格因素,一些以前认为非常好的进入机会不得不放弃,同时,价格之高绝非一家所面临的困境,“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价格的波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市场环境在发生变化,但是,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如此飙升的价格无法让人接受。” 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禁令是去年10月份发出的,当时对外资收购国内券商全面叫停。不过,禁令只是暂停一年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股市经过了近5年熊市刚开始复苏,且股改尚未结束,券商并购价格太低。而如今,券商股份已是炙手可热。 2007年上半年,24家创新券商净利润总额约为379亿元,同比增长425%。而随着盈利的大增,券商的整体实力也出现明显增强。截至2007年6月末,除中投证券外的23家券商的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到8415亿元和1105亿元,较2006年末分别增长了123%和56%。 由于证券市场的迅速走好使得证券公司实现大幅度盈利,从而国内证券公司在寻求合作时更加谨慎,主要由于合资证券公司外资股东寻求控制经营权的意愿都较强。中金公司研究员范艳瑾表示,2006年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的正式终结,也显示国内证券公司与外资券商合作的意愿正在迅速减弱,这使得外资券商通过合资进入国内证券行业的难度加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外资金融机构正在对持有期货公司牌照的券商兴趣渐增。 显然,其目标是针对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对证券公司的中期业务的影响会比较显著,这主要表现在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上。光大证券表示,国内的市场交易量将由此增加30%-50%;申银万国对这一数字的预测是20%;国泰君安认为可能会成为券商股再次启动的转折点。 根据相关的规定,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由期货公司开展,券商不得直接从事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要从事IB(介绍经纪商)业务,应通过其全资或控股的期货公司来参与股指期货。故此,管理层酝酿推出股指期货至今,被券商收购的期货公司将新增20余家,而两年前,券商参股的期货公司总共仅24家。 所以,能为外资金融机构看中且有谈判可能的国内券商其实也就是那么几家,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壁垒就显得异常刺眼。 牌照 同样,一还是多,这是个问题。 当然,所有的外资投行都期望得到全牌照,全牌照对于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中国战略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们也都深深知道,类似瑞银模式也许将不再重演。 从外资进入的战略角度来看,倾向于选择牌照较齐全、规模适中的证券公司。中小券商特别是业务牌照齐备的区域性券商将具备明显的并购价值。 但据本报获悉,综合治理结束后,外资进入中国证券行业时可以采取子公司的模式,在投资银行方面主要可以以合资为主,但全牌照券商只能以参股的方式进入。 “不花门票钱就进场,特别是获得全牌照的模式也许将彻底成为历史。”知情人士透露。 此前的经典案例就是瑞银证券收购原北京证券,在北京证券的资产和业务资格的基础上组建的,总股本为15亿元。当时瑞银集团出资17亿元,获得20%股份,其中14亿元用于不良资产处置,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占33%的股份,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分别持有14%的股份,国际金融公司(IFC)持有5%的股份。瑞银集团在新组建的瑞银证券中派出董事长,在董事会的11个席位中占据4席,并控制管理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8家券商的股票交易金额超过万亿元大关,仅股票交易佣金收入总额就将达到600亿元。而如果没有全牌照,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分切蛋糕的愿望显然无法实现。 “牌照的稀缺性,也抬高了价格。但是市场总是遵循其自身的发展模式的,所以,是好是坏还需要检验。”一家已经获得合资券商资格的外资投行中国区主席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