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石油调整仍未到位 机构观望大盘方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 23:50 中国经营报
“中国石油(601857)已经成为空军挤压市场泡沫尤其是蓝筹泡沫的标杆,只要它一日不止跌,大盘就一日不会企稳。”某机构人士这样判断市场。 自从回归A股上市以来,中国石油不仅未能延续此前中国神华(601088)连续上涨的神话,反而出现自上市之后就节节败退、持续阴跌的走势,在让人失望之余,更让不少人饱尝了深套之苦。 截至11月28日,中石油已经出现惨淡的八连阴,股价亦报收在每股32.15元,较之上市首日收盘价43.96元已经跌去26.87%。 与此同时,在中石油的拖累下,从计入指数的11月19日开始,上证综指也出现了加速下跌态势,股指从5300点一路奔向5000点,并击穿4850点的半年线位置,而这一位置一贯被技术派视为牛熊市的分界点。“中石油能否实现华丽转身,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市场能否再度雄起。” 30元以下考虑建仓 “即使在目前32块钱的价位,中石油仍然不算便宜。”华富基金研究总监陈茹向记者坦言,从估值上看,中石油此时的价位仍然偏高,而且其盈利能力虽强,但是成长性一般,除非国际油价继续上涨,否则难有新的亮点。陈茹认为,如果是指数型基金,从配置比例的角度考虑可以适当关注并开始建仓,但是对于一般的基金而言,则没有必要在此时买入。 招商证券研究员裘孝峰表示:“预计明年中石油每股收益在1块钱左右,因此我们乐观定价在32~35元,而此时二级市场价格仍在目标价位区间,对于机构显然没有吸引力。”对于机构们来说,建仓时的股价必须要和目标价位之间有一定的空间才有运作的余地,因此较为理想的股价自然是在30元之下,“如果价格到了28块钱左右,我们应该会开始建仓”,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员表示。 “即使跌到20块钱,我也不会买中石油。”招商证券资产管理部投资总监张益凡表示,目前中石油的A股价格相比H股溢价达到两倍之多,显然是被高估了,而从基本面上看,中石油没有什么成长性,实在没有买的价值,即使考虑到将来股指期货推出,也不是一定要买,毕竟沪深300指数是按照流通股计算权重,中石油地位不比在上证综指中。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吴亮。他表示在此前的新股认购中旗下资金已经认购了一部分中石油新股,由于三个月的限售期,所以目前仍持有,但是解禁之后怎么处理,尚需观察届时形势,“或许会长期持有作为必要的配置,但是我不会再买进了。” 机构面临估值困惑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号称坚持基本面研究和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们面对中石油上市之后的定位出现了困惑,在表态要观望的同时,大多不能明确地告诉记者中石油到底价值几何。 陈茹向记者表示:“中石油的估值现在肯定是高了,但是至于说到什么价位是合适的,我也不能肯定。”之所以不能肯定,是因为现在市场仍处于震荡时期,悲观的氛围可能会使得中石油的跌幅超出预期。 “市场从来是强市不言顶,弱市不言底”,在市场好的时候,人们可以给予一只股票更高的预期,而一旦转弱,则底也可以一再向下探。 东方证券石化研究员王晶的话或许可以代表一部分券商分析机构的思路。“我们当初在中石油上市的时候给它定位在35~40块钱的合理区间,但这是基于当时市场仍处于强势的一种判断,综合考虑了当时的市场平均市盈率,而现在市况下,这个判断就不行了,定位在30元恐怕都打不住。” 海通证券的研究员邓勇当初给中石油的定位是在26~30元,他认为这是按照基本面估值得出的结果,但是就当前的市场环境而言,这一定价恐怕也有些高了。 吴亮则直言,在上市当天股价48元的时候都敢买,现在到了30元人们也未必买,都是因为对当时市场的判断不同,“现在到了25元我也不敢说就到位了”。 事实上,伴随着中石油的回归,围绕着估值争议就始终存在,在之前各家券商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就已经很明显。如有的券商给予35元甚至40元的估值,而有的券商则给予最低仅12元的估值,而在弱势之中,这种分歧则进一步放大。 静等底部确认 在机构们的评估体系中,中石油在港股市场的价格是必须放进视野的参照物,具有A+H概念的股票之间存在的比价效应一直为市场所关注,中石油也不例外。 “不说在A股市场上了,只是和港股价格比,就表明中石油很贵。”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表示。截至11月28日收盘,中石油港股价格为14.5港元,A股价格为32.15元,二者之比为43.75%,即A股价格是港股价格的2.29倍,价差之大,在48家具有A+H概念的股票中位居前列。 在目前这种估值混乱的情况下,怎样操作似乎都不安全,于是也有机构选择了大撒把。某基金投资副总监表示:“我们现在只是关注中石油,但是不会有什么动作,要等整个市场企稳了才考虑建仓。”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股指甚至整个大盘的走势将取决于中石油的走势,因此一旦中石油企稳则意味着市场这波调整见底,各路资金亦将纷纷进场,一场新的升浪可能随后展开。中国经营报记者:李辉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