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动性调控的针对性有待调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05:2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高璐 在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特别国债、央票等紧缩手段连番“轰炸”后,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的大旗依然不倒,大盘新股等短期影响更有放缓迹象。在记者多方面采访进程中,各机构研究人士纷纷提出,目前资金面结构分化情况有加剧趋势,专项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调控手段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面对银行体系外流动性泛滥局面不断加剧,国内流动性调控方式和力度都有待进一步调整针对性。 流动性过剩局面仍未缓解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也在本周四表示,中国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的反映,他指出,有大量短期投机性资金通过经常项目进入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而他也坦承道,中国央行采取的包括发行央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在内的诸多紧缩政策,仍未缓解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东吴基金金融分析师莫凡指出,在力度有增无减的紧缩进程中,流动性仍然如此充裕必然会引发央行对于流动性管理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申万研究所宏观策略部分析师梁福涛告诉记者,目前资金面的主要源头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贸易顺差带来的增量资金不断增加;二是资金活期化以及贷款快增带来的货币乘数的上升。而顺差扩大原因在于财政赤字下降和出口上升进口不足,而这些的原因在于要素价格被抑制低估。 他认为,实际上,目前资金紧张是结构性的。这主要在于金融脱媒过程中,资金结构性不均衡和资金流动性日趋不确定性。受新股发行增加,银行存款利率偏低影响,金融脱媒加剧。银行体系外资金流动,受调控影响较小。此外,新股发行对短期的资金面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金融脱媒导致货币供应日趋内生性。紧缩政策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也日趋无效。接下来紧缩政策,将对银行面资金会进一步趋紧,但是外部流动性依然会宽裕。 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目前银行体系中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面仍然非常宽裕,中小型商业银行部分存在短期资金紧张的状况,而上述银行分析师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上调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都是对整个银行体系做出紧缩调整,并没有根据不尽相同的资金面状况区别对待,这就造成了银行资金面的“大小分化”。而目前推出的紧缩政策着眼点也大都放在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调控上,对于银行系统之外的流动性调控却十分有限。 流动性调控任重道远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分析师林朝晖认为,从9月末超储率2.8%,以及上周末7天基准回购利率一度下行到2.10%以下来判断,虽然新股冲击影响时市场流动性压力阶段性增强,此外新股超额收益本身对货币利率有比价影响作用(即新股高收益对资金成本的带动作用),但资金面并未实质抽紧。而从未来流动性来看,目前双顺差格局没有变化,明年第一季度央票到期回流资金将超出12000亿元,央行对冲压力将继续存在。 东吴基金金融分析师莫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在通胀风险和衰退之间会选择抵御衰退,因此美元弱势可能是最为主要的经济手段。而这必然会推动新兴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再繁荣。更加重要的是,全球经济不会单单让欧元升值,人民币升值必然也将会遭遇更大的压力。如果中国连续加息,同时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将可能使得国外资金更加关注国内资本市场,从而可能导致银行系统外的流动性泛滥局势进一步恶化。 梁福涛指出,在今年剩余时间里,监管部门可能还将通过数量加价格政策配合使用来调控流动性。他认为,虽然可能受到外汇运用的约束,特别国债的发行量还是应该有所加大,同时,应当防止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更重要的是提高要素价格,促进产业升级,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贸易顺差持续扩大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