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受累A股调整 资产重组概念股见光死频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00:00 中国经营报

  随着市场调整的到来,曾经在证券市场炙手可热的资产重组概念正在面临狂热退却之后的尴尬,复牌之后的“见光死”现象越来越普遍。

  *ST宜地(000150)在资产重组之后实现脱胎换骨,变身房地产企业,但是近4个月的停牌并未能带来复牌之后的暴涨,反而出现连续数个跌停板的情况。被中冶集团纳入旗下的锌业股份(000751)同样如此,此次大股东变换一度被市场看好,但是在最近复牌之后紧跟着就是连续几个跌停板,出乎市场意料。

  “从近期市场上看,出现‘见光死’的股票确实在增多,这反映了资产重组题材开始受到更为理性的对待”,长江证券分析师钟华指出,如今A股市场大势不好则是导致投资者趋于冷静的直接诱因。

  自从上证综指触摸到6000点之后,市场调整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市场各方普遍判断市场已经进入中期调整格局。“面对调整和震荡,市场信心发生了变化,投资者的判断也出现分歧”,钟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风险意识开始凸显,寻求更为安全的投资品种成为首选。

  系统性风险导致“见光死”频发

  万国测评高级策略分析师叶柒平指出,“资产重组概念股的核心在于预期,但这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牛市中,投资者会把这种预期向好的方向放大到一种极致,出现连续涨停的现象,但是在市场调整的时候,这种预期却因为不确定性则成为投资者极力规避的对象,所以会出现‘利好出尽是利空’,复牌反而跌停等现象”。

  而不同时期的市场估值因素也同样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德鼎投资研究所所长胡嘉指出,“如果停牌前市场氛围好,市场预期较高,则股价也会相应上去,但是复牌之后市场形势出现变化,市场价值中枢下移,则原本认为是合理的估值就会有高估的嫌疑,资金也会趁机出逃”。

  以*ST宜地为例,该股此前名为S*ST光电,主业原本为光电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由于业绩不佳等问题,引入宜华企业集团入主,通过一系列资产重组和置换,实现对公司控股51.11%,并置入了旗下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6%的股权,至此,光电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转身成为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

  在人民币升值等各种利好推动下,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市场上涨的两大领头羊,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最典型的莫过于ST金泰(600385),连续几十个涨停板创下A股历史之最。此前有分析人士预测,改名之后的光电复牌之后涨幅将至少在50%之上,应该说这种预测在当时并不为过。

  然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市场正在向6000点高歌猛进,此时则陷入会否跌破5000点的争论之中,市场可以说是人人自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今的*ST宜地只有感叹生不逢时了。

  股价已对预期收益有所反映

  除了遭遇到系统性风险之外,这些资产重组本身对于上市公司带来的利好也可能因为已经在停牌前的股价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复牌之后反而出现获利盘兑现,导致连续跌停。

  如原水股份(6000649),该股作为一只公用事业股,业绩平平,其大股东上海城投集团立志把它做大做强。在10月29日公布的公告中,原水股份表示要通过定向增发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大股东拥有的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城投置地(集团)有限公司各100%的股权。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使得原水股份迅速、高起点地进入城市环境保护和房地产开发行业,打造出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内巨头,公司的经营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

  但是复牌之后,股价虽然一度拉出两个涨停板,但是随后即迈入连续下跌的走势之中。原水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也没有想到二级市场的股价会这样下跌,本来我们认为这次资产重组对公司是个很好的事情,应该受到欢迎的”。

  招商证券研究员王旭东对此指出,根据公告披露资料测算,原水股价如果股价达到20元,则城投置业的06PE已超过80倍,且对应的必要价值为预估值62亿元的3.5倍,净资产倍率已经达到8倍以上,甚至评估值已经达到注入资产后总资产的2.75倍,明显高估。而股价在13元时,城投置业的对应PE已经在20倍、PB在2倍左右,为相对低估状态。因此目前原水的股价在17元左右则是比较合理的估值区间。

  方案低于预期增加不确定性

  胡嘉进一步指出,“如果上市公司重组方案出台之后低于之前市场对它的预期,则同样会出现‘见光死’的问题,尤其是在市道不好的情况下,这种低于预期的方案更会加剧下跌”。

  如锌业股份(0000751),该公司作为一家锌冶炼企业,在中冶集团入主之后,将会注入相关上游矿产资源,这对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和提升业绩无疑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当前整个有色金属行业资源整合的形势下,此举一度为市场看好。但是目前的方案显示,中冶集团仅获得锌业股份大股东葫芦岛有色集团33%的股权,并未控股,且集团仅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对有色集团增资。

  光大证券研究员江宇昆指出,这对于其短期业绩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这一方案与此前市场的期望相差不小,而本就估值偏高的股价更是难以支撑下去。结果在复牌当天涨停板未能封住,此后3天更是连续跌停板。而成交明细显示,部分机构也在下跌中仓皇出逃。

  更早之前,则有东方集团(600811)的惨痛例子。虽然大股东按股改承诺注入的是很热门的矿产资源,但人们更期望它置入金融资产,故当天股价高开后也以跌停报收,时至今日,股价已经跌去一半还要多。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资产重组仍将是市场中重要的题材,但是从近期市场看,规避风险应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应该盲目的染指这种题材。

   对待重组题材应慎重

  事实上,资产重组虽然为投资者所欢迎,也确实往往起到妙手回春的作用,并它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沪深股市的历史上,重组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些公司被多次重组、多次改名,但最后依然亏损。因此,在目前A股市场方兴未艾的重组浪潮中,投资者也要仔细分析重组质量,特别是要辨别注入上市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不要落入重组“陷阱”。

  一位曾经操作过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证券业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上市公司的重组目的并不在于创造更好地业绩,而是混合着阴谋的一系列幕后操作,并且通常伴随着一些主力资金的介入。“主力资金的介入的成本非常低,他们在完成消息散播,股价拉升的过程后,已经获利丰厚,最后的重组方案如何并不重要,往往消息出尽之时,就是股价暴跌的开始”,因此对于资产重组题材要保持很高的警惕,不要轻易参与,“这往往是陷阱而非馅饼”。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监管机构相关制度的出台,资产重组的过程将会逐步规范和完善,幕后操作的成本和机会都在缩小,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一题材获取暴利的机会在减少。

  不过,尽管“见光死”公司为数不少,但是“中”字头企业的资产重组机会仍然值得关注。胡嘉认为,在国资委政策鼓励整体上市做大做强的情况下,旗下央企资源整合甚至整体上市欲望强烈,谋求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为目的的主动性资产重组开始占主导地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仍然不应该盲目的捕捉消息而买入股票,而应该选择具有明确预期的公司进行投资,比如国电电力(600795),中国远洋(601919)等,这样即使公司的资产重组需要时间或者未能尽如人意,但是由于公司本身基本面仍然有支撑,故仍可放心持有,可以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中国经营报记者:本报实习记者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