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华社:三大方面夯实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02:02 证券日报

  据新华社电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5年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政策时面对证券市场剧烈震荡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目前,这场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最大的制度变革已顺利进入尾声。而随着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近日宣告成立,经历重大改革之后的中国证券执法新体制也初步形成。  

  分析人士称,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长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与此相适应,今年以来,随着包括“新型执法模式”在内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制度、法律法规建设的全方位跟进,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正逐步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基础渐渐得以夯实。

  市场活力大大激发

  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制度性变革的努力与经济增长催化出了高成长业绩。2007年以来,市场稳步发展,沪深证券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超过31万亿元,短短的两年时间市值增长了10倍。按照2006年我国的GDP总额21.087万亿元来测算,目前

股票市场的总市值超过GDP总额约10万亿元。A股市场不仅在极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也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资本市场的活力唤醒了投资者的热情。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总账户已经超过1.3亿户,A股账户超过1亿户。这其中,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在增加,持股占流通市值近半壁江山。  

  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也进一步发挥。去年以来,境内市场累计筹资超过7000亿元,而此前5年的累计筹资也只有3986亿元。同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市场化运作,存量资产质量逐步提高,资源配置作用显著增强。  

  “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场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功能不断健全,直接融资功能得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监管层这样定义股权分置等系列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的新变化。 

  制度日趋规范完善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破冰以来,以股改为核心的一系列资本市场制度性改革取得重大成功。在坚持法治先行的原则基础上,我国资本市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新兴加转轨”市场特色的立法道路,以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证券法的实施为契机,资本市场法律规则体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梳理和重构,形成了以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为主体,证券期货类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自律规则相配套的、比较完备的、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也出现了巨大改观: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长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国际市场不再有本质差别。

  ——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展顺利,中行和工行等蓝筹股的成功发行,已经证明了更加市场化的发行体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上市公司清欠的顺利推进和激励机制的引入,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今年,证监部门开展了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的专项活动,以增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规范日常运作,提高透明度。

  ——证券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年9月,历时3年的券商综合治理结束。104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规定标准。在综合治理期间,共31家高风险公司得到平稳处置,清理账户1153万个。与此同时,指导、支持有关方面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  

  ——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社会对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资本市场从此真正走入中国的千家万户,成为中国越来越多家庭

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证券期货一线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协同监管效果显著增强。证监会稽查总队近日宣布成立,随之而进行的是中国证券执法体系的重大改革。

  按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的话说,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建立起了一个基本上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资本市场。 

  法制建设任务繁重

  迄今为止,资本市场被证明是人类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市场经济的最高形式。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像空间,但对管理层而言,在当前资本市场的市值、交易量、开户账户和融资量等不断增长以及影响资本市场的外部因素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挑战面前,强有力的制度建设将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显得迫切。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为《中国资本市场法制发展报告(2006)》作序时也坦言,中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尚福林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加强,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是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资本市场建设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性制度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新兴加转轨”的基本阶段性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还处在继续夯实发展基础的阶段。他强调,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分析人士指出,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有五方面有待完善:市场产品不够丰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市场结构比较单一,多样化的投资融资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面对市场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运行安全和效率的任务依然艰巨;随着市场发展,违法违规和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行为呈现新特点;新入市个人投资者增长较快,对市场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来自证监会提供的信息表明,今后将围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三个方面夯实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基础。

    相关报道:

    中国资本市场最大制度股权分置改革顺利进入尾声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影响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五大导向”的市场化导向作用逐渐加强

    朱开友:我宣布暂别资本市场

    现在推出期指有利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深化资本市场跨国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