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抓大放小 产业基金“发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05:3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上接T01版)在天津渤海基金于去年底获得特批之后,全国各地加快了产业基金项目的报批进度。今年9月,包括上海金融产业基金在内的五只产业基金获批。这些基金也如渤海产业基金一样,在申报材料中强调的很多是政策的需要,是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促进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市场的认可。“这很容易造成社会上认为产业基金是政府政策工具的印象。”发改委一位官员称。发改委财金司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产业基金发展的重点应由区域化转向专业化。报告认为,在我国,区域化基金容易被地方政府掌控,不利于宏观调控。因此即使是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基金,也不应仅限于本区域选择投资项目,而应通过专业化管理,控制投资风险并提高投资效率。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基金的设立是否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这是此前各界争论的焦点。据悉,经国务院同意,由发改委牵头,包括中国

人民银行
银监会
、证监会、保监会、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指导小组正在拟定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总体方案。

  “目前,我们的意见倾向于‘抓大放小’,即对大的基金加强审核,而对小的可以放开。”这是牵头人国家发改委财金司的意见。财金司司长徐林表示,如果能简单地进行标准化核准,就绝不搞审批;如果能备案,就绝不搞核准。徐林认为这更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政府部门的审批、核准并不是产业基金成功设立并良好发展的保证,最重要的是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及资产管理能力是否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可”。

  对于大多数小型的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只要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先到工商局注册,如果将来愿意接受监管,再到发改委备案,当然备案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相关优惠措施。而对大的产业基金进行监管,也是发改委财金司和

北京大学共同组织到国外考察产业基金监管后,看到的全球的经验。英国在全国有200多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但是只监管其中最大的18家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和我们现在的思路一样”。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