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废气”买卖孕育巨大商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07:20 金融投资报

  靠卖“废气”,也能赚钱?这要是在10年前就如天方夜谭,但现在,四川威远钢铁集团公司就因为减排废气赚了大钱,每年可从国外换回上千万元的收入。因此,减排降污有利可图,投资环保的商机很多,而且也很现实。

  减排废气赚大钱

  有关专家称,针对世界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一种灵活的“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允许发达国家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投资,来换取或购买温室气体排放权,以此履行减排义务。通过CDM机制,发达国家降低了减排成本,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生产工艺改造的资金和技术,最终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这是一种双方共赢的合作机制。

  CDM项目使四川威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川威集团有望每年将减排下来的14.7万吨废气排放指标卖给荷兰国际

能源系统集团,通过卖‘废气’换来每年约1200万元的收入。”川威集团技术中心科技处赵斌向记者证实,目前,川威集团与荷兰国际能源系统集团签署了《二氧化碳减排量销售协议》,川威每年可获1200多万元的收益。川威也因此成为了四川第一个受益于节能改造项目、出售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企业。

  为何发达国家要花巨资买“废气”呢?四川省清洁发展机制中心副主任孙高峰解释,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大,《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发达国家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其中欧盟国家减少8%,如果超标排放要处以重罚,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减排要求。

  CDM项目运作被人看作是“卖废气换钱”的项目,减排一吨二氧化碳能换得约8美元。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全国CDM项目蕴藏着近200亿美元的商机,其中四川市场在40亿美元左右。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125个CDM项目中有7个四川项目,这些四川项目能卖的减排指标所涉及资金将超过10亿元。

  “通过卖‘废气’,四川企业不仅可以从发达国家拿到不菲的回报,而且还能从废气利用中获得收益。”赵斌介绍,CDM项目对川企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项目。以川威为例,该公司建电厂共投入2亿元,出售二氧化碳排放权期限为6年,一共能收回7200万元。电厂每年发电2亿度,利用技改项目回收的废气发电,一年也可给公司节省电费近亿元。

  减排商机还有很多

  杨立新是成都环卫设备厂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成都每年有5万辆机动车需要改装成CNG装置,经改装后的机动车,一方面,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改烧天然气,以降低用车成本。因此机动车改装CNG装置促进了机动车改装设备市场的发展。据了解,平均一辆改装车的收费为3000元,那么,每年仅成都市机动车改装市场就有1.5亿元的商机。

  由于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忧,汽车业正面临着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巨大压力,因为这些气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2006年全球改装设备销售量为290万套,预计201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00万套。

  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并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除了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原因,例如发动机研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油品质量不高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不强等,都是造成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超标的重要原因。正由于此,将给有关投资商带来诸多投资商机。

  提升发动机技术会使投资商有望获得超额利润。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一般规定,车辆排放劣化指标是行驶16万公里时排放性能仍能达到法规要求。在产品设计上,

新车性能通常高于法规要求一定比例,而国内目前要求保证行驶8万公里时污染物排放达标。

  某合资汽车企业的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能达到欧Ⅲ的排放标准,无论是现在实施的欧Ⅲ,还是以后要实施的欧Ⅳ,他们都会通过不断提升研发技术来体现并达到排放的标准。排放达标的车辆,其销售价格也会相应高一些。成都某汽车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他们也乐于经销这样的汽车,因为好卖可以加快资金周转。用同样多的本钱在单位时间里可以多赚几次钱。

  政策力挺环保产业

  “对于今年12月31日前达不到减排降污标准的企业,银行将不予贷款。”这是前不久四川省政府给出的新招。现在距治理最后期限只剩50多天了,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努力,以期望能够在“大限”前达标过关,这也给从事环保产业的投资商带来了商机。据悉,省经委、发改委等部门还要联合银行、银监局等融资机构,对企业的信贷进行监管。对仍处于等待观望、肆意排污,严重违反环境管理的企业,不予“输血”;对长期超标排污、治污不力、严重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其贷款、融资。

  省商务厅称,此次“绿色外贸”政策实施后,企业生产成本会依据行业做相应地增加,包括排污设备费用、检测费用等。依据不同行业企业成本将相应增加5%—10%,冶金、

化工等重工业稍高,纺织和轻工偏低,成本的抬升可能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出局。而这些增加的成本实际上就是环保产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本报记者 杨成万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