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四川须赶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6:09 金融投资报

  2006年四川直接融资比例只占全省全部融资的8.6%,其中股市融资只占0.3%;近6年来,四川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及再融资资金量只有194亿元,而同期全国融资量为6840亿元,四川仅占2.84%……近年来四川省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昔日同辉煌的沪、深地区,而且与新成长起来的京津、江浙等地区比较,差距也在扩大。

  “四川应加大力度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近日,长期关注和研究资本市场建设的国内著名公司证券法专家、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周友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应抓住目前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国家首次明确区域资本市场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成部分的有利机会,将现有资源与产业经济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区域资本市场的建设。待时机成熟,建立四川区域资本市场,从而促进四川经济发展。”

  外部环境趋于成熟

  在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上,周友苏认为,目前已基本具备和趋于成熟。

  随着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历史拐点,市场正在孕育新的格局。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在贯彻落实今年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时表示,将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重点规划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问题列为证监会今年的首要工作重点。此外,今年8月下旬,中国证监会关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规划已经获得批准,其中第四个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就包括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

  周友苏认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设立上,目前学术界和证券业界已基本认同,资本市场主要是指证券市场。多层次证券市场架构应当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全国性证券市场和区域性证券市场。对此基本不再有分歧,这样也有利于市场的建设。

  周友苏强调说,其中区域性资本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在贯彻落实“国九条”关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能够有较大作为的一块领域。

  法律条件已经具备

  在目前的法制环境下,周友苏认为已有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法律空间。

  他指出,经过重大修订并于2006年实施的《证券法》和《公司法》突破了长期以来证券交易只能采取单一方式的限制,为区域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空间。而从理论上进行梳理,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绝不等同于一些人主张在沪深之外的第三地建立全国境内“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的思路,因此不会受到决策层的排斥。

  周友苏说,区域资本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健康、高效的区域资本市场有利于进行资源配置,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历史机遇,尤其是面对重庆近年来对于发展资本市场(甚至直呼“在重庆发展西部区域资本市场”)的迫切渴求,四川没有理由放弃区域资本市场建设这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平台。

  四川现状堪忧

  相对于四川目前的现状,周友苏不无担忧。四川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继上海、深圳之后我国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至今仍然是西部地区资本市场最具影响的省份。在目前全省60多家上市公司中,重装备、白酒、化肥以及电器、钒钢、饲料等行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不仅具有竞争优势,甚至具有垄断竞争优势。但是,近年来四川省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不仅明显落后于昔日同辉煌的沪、深地区,而且与新成长起来的京津、江浙等地区比较,差距也在扩大。

  周友苏指出,从数据上看,2006年四川直接融资比例只占全省全部融资的8.6%,其中股市融资只占0.3%;近6年来,四川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及再融资资金量只有194亿元,而同期全国融资量为6840亿元,四川仅占2.84%;被证券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四川上市公司和绩差公司数量占了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截至2007年7月13日,全川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为4521亿元,仅相当于工商银行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的25%。

  这些数字清晰地表明,四川资本市场的现状已经没有往日的地位和辉煌,更重要的是,滞后的资本市场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四川省实现经济发展的跨越。

  此外,周友苏还认为,从其他省份看,已经在区域性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开始了较有成效的探索。湖北、上海、浙江、天津都已经开始进行区域资本市场的探索和建设。四川曾在成都、乐山等地也建立了诸如产权交易所、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股票托管中心等具有区域资本市场特点的场所,但由于受当时法律政策的限制,并未得到充分发展,近年来处于萎缩状态。《证券法》和《公司法》修订后又没有像一些发达地区那样在新法律制度环境下对这些场所进行整合和展开新的试验,对于如何结合四川省情建立区域资本市场的研究则更是基本处于空白状况。这与四川目前作为西部省份上市公司数量第一、股民数量第一的证券大省地位和目前拥有的证券资源很不相称。

  先探索的先发优势

  在研究中周友苏还注意到,目前管理层一方面在今年加大了推进创业板市场设立的力度,另一方面却难以应对各地缺乏实质性推进计划的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呼吁。随着近年来我国陆续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如何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充分挖掘区域资本市场的潜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天津被周友苏认为是先探索先积累而具有优先优势的一个典型。周友苏认为,最近国家放开境内居民投资香港股市,即是指定性地借道天津滨海新区这个崭新的“金融通道”实现的,这不能不与滨海新区近年来在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上所作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有关。

  基础工作先行

  那么,四川该怎么推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呢?

  对此,周友苏认为,四川应首先做好充分准备,立足于四川的基本省情和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从经济和法律的综合视角展开对构建我省区域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多维度分析和研究。

  而成立强有力的牵头协调机构则是周友苏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在具体做法上,他认为,可考虑由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学者共同对区域资本市场进行专题调研,并考察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试行做法,对区域资本市场的基本体系、主体框架、交易系统、市场主体、监督管理、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基本架构提出设计方案和相关对策建议,为四川区域资本市场的建立提供理论、法律上的支持,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一俟时机成熟,可以及时推动这一构想变成现实,促进四川省区域资本市场的早日建立。

  本报记者孙健摄影李里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