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应是成长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3:39 华夏时报

  刘纪鹏 王晶晶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创业板”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主要焦点在于如何设计一个既能与国际接轨同时又符合国情的创业板。这就决定了在设计创业板时需要清晰认识创业板的本源,以及创业板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而核心问题其实是创业板的门槛高低问题,门槛太低会导致创业板鱼龙混杂,无论从未来监管还是上市公司质量上都存在较多问题;门槛太高又不能很好地起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作用,因此,创业板的门槛设计是未来推出创业板的核心环节。

  创业板的英文名称Growth Enterprise Market,即GEM市场。从创业板的名称看实际上是“成长板”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创业板。“创业板”这个汉译来自于香港,相传香港人之所以把GEM市场翻译成创业板是因为当初有个电视剧叫《创业》,主要是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创业的故事,但是实际上没有几个知青真正创业成功,大部分都回到了城里。这个电视剧真实地描写了知识青年创业的艰辛,而扶持具有中小企业创业成功是GEM市场的重要职责,因此香港人就把GEM市场叫成了“创业板”。而事实上,创业与成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即将要设立的创业板从本质上看应该是一个成长板。

  为什么我们的创业板市场应该是成长板市场?这就必须回答,中小企业创业的风险到底该由谁来承担。从国际惯例来看,创业的主体是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由于创业存在的风险很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很大,所以创业风险需要能够承担这类风险的投资者来承担,这也是天使资本和创投基金出现的本源。因此,创业风险应该交给那些创业投资基金来承担,实际上,一个企业一旦实现在创业板上市也就意味着创投可以实现退出,承接企业后续风险的将转变为普通股民。这就决定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风险应该与普通股民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因此,创业板门槛的高低对于未来创业板能否成功将至关重要。深交所之所以能从五年前开通创业板欲罢不能、欲上不行的困境中走出来,是因为没有照搬照抄海外的市场,而是借鉴了很多主板的规则,在规模上产生了中小板的特色,这样的一个板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和海外市场的一个很大区别是,直到今天我们的上市资源仍然很充沛,不仅今天在谈股市泡沫的时候不能简单和人家比,而且我们有很多行业还有大量的产业需要开拓。

  现在中国中小科技企业等上市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在门槛上就应该选择已经过了创业阶段而且又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来作为我们创业板市场的候选人。这就决定了创业板的门槛必须要保证候选人的成长性,企业的根本目标还是要实现盈利,所以创业板门槛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有盈利,不是说一个概念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毕竟我们的资源很丰富,应当保证那些已经产生盈利的企业优先上创业板。

  原来人们想象中的创业板,是企业从带着伟大理想抱负的创业中走来,可以刚刚成立、不要盈利,甚至不要有形资产,上市之后还可以全流通,这就是创业板。但是,我们今天搞这样一个创业板的时机还不成熟,决不能照搬照抄英国的、香港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创业板并不成功。而韩国的创业板市场比较成功关键在于严格的入市门槛。所以,我们也要严格把关,一定是过了考验期的、一定是已经盈利并且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作为创业板的首选企业,这样才能确保未来创业板的成功。第二个标准就是如何体现候选人的成长性,这样的指标有很多,比如主营收入或利润的连年递增,设定一定的增长比例来保证候选人的成长性。

  党和国家很多关于科技发展的文件都沿用了创业板的概念,创业板这个概念已经约定俗成,但是创业板的开通将面临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拔企业的问题,特别是首批企业,我们切记不要忘了把创业板搞实,成为真正的成长板,创业板的风险不应该由现在还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股民来承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