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抑制粮价上涨 俄两度低价投放5万余吨储备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01: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粮价上涨已经不仅是一个牵涉供需关系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资料图
俄市民排队购物 资料图⊙本报记者 朱周良

  面对粮价持续上涨,俄罗斯政府不断打出“组合拳”:与主要生产商签署冻结食品价格协议;向有关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准备征收粮食出口税等等。而在过去的几天中,政府承诺投放储备粮的方案也正式兑现,10月29日和31日,俄政府分两次低价向市场投入了5万余吨储备粮。

  开源两次投放储备粮抑粮价

  根据俄罗斯国家商品交易所披露的消息,在10月29日的第一次投放中,共成交了412宗小麦交易,政府售出了3万吨小麦,价格在每吨5150卢布至5850卢布之间。尽管俄罗斯今年粮食丰收,但粮价依然在上涨,一些地区三级小麦已经卖到每吨约6500卢布(1美元约合25卢布)。俄罗斯农业部此前确定,当三级小麦价格超过每吨5000卢布时,政府将进行干预。

  据悉,在10月29日和31日两天,俄政府共投放5.662万吨三级小麦,平均售价为5293卢布,而俄罗斯中部地区同等级小麦的市场价格约为每吨6400卢布。政府以竞拍方式售出其用于市场干预的小麦,只有那些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的面粉加工企业被允许参与竞拍购粮。该协议规定,购买的小麦只能用于加工面粉和烤制面包(俄罗斯人的主食)。今年俄罗斯政府为干预市场而准备的粮食储备额为150万吨,主要是小麦。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开始利用收购或投放粮食的方式干预粮食市场,以维持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2002至2003年俄罗斯政府为了制止粮食价格下跌,从农民手中购入余粮建立起粮食储备。2004年粮价大幅上涨,俄政府对市场进行了首次干预,投放了150万吨粮食。2005年粮食价格下跌,三级小麦价格仅为每吨2700至3290卢布,为维持粮价,保护农民的利益,政府再次购进大量储备粮。

  节流本月起征收粮食出口税

  在“开源”的同时,俄政府还在积极寻求采取“节流”措施,其中,对粮食出口征收关税就是重点之一。莫斯科方面上月就已决定,为阻止粮食大量出口,缓解国内粮价不断上涨局面,俄罗斯将从11月12日起对出口小麦和大麦征收出口税。

  据悉,俄政府对出口小麦将征收10%的出口税(最低出口价不得低于每公斤0.022欧元),对出口大麦征收30%的出口税(最低出口价不得低于每公斤0.07欧元)。

  俄国内有分析人士称,当局对大麦征收如此之高的出口税,相当于禁止出口。因为法国的大麦每吨价格为359美元,而征税后俄罗斯出口商不亏本的出口价为370美元。小麦的出口税则是可以接受的,今年小麦产量高于国内需求1000万-1200万吨,多余的粮食必将流向海外市场。

  还有分析指出,鉴于目前包括小麦在内的国际农产品价格行情看涨,尽管俄政府将征收10%的小麦出口税,但出口商依然有利可图,所以,最新的措施未必能够阻止国内粮价上涨。

  政府还试图从进口方面着手改善粮食供应。自10月17日起的半年内,俄罗斯的奶制品进口税从15%临时调低到5%。另外,政府还取消了对许多国家肉类产品的进口限制,并采取措施支持食品生产者扩大生产,尽管这些“非市场化的”措施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此外,各地政府还在通过行政等手段干预物价,并动员生产商和经销商限制批发和零售价格。行政措施包括规定生产商和经销商的最高盈利水平;政府与生产商和销售商签订三方协议,保证在3至6个月内冻结物价。有的地方政府还向食品生产商提供财政补贴,并简化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环节。

  据悉,俄罗斯最大的食品零售商和生产商等已与政府达成协议,决定在年底前将某些种类的面包、奶酪、牛奶、蛋类和植物油的价格冻结在10月15日的水平。俄农业部强调,食品价格安排都是自愿的,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规划酝酿建立“粮食欧佩克”

  出于更长远的考虑,做到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调控粮价,俄方还在前不久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建立“粮食欧佩克”。

  俄罗斯农业部部长阿列克谢·戈尔杰耶夫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俄罗斯建议成立“粮食欧佩克”,协调世界粮食贸易。戈尔杰耶夫说,考虑到在生产生物燃料和食用方面对粮食需求日益增长的因素,世界各国应该保持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在6月份举行的俄罗斯-乌克兰农工综合体问题委员会会议上,戈尔杰耶夫首次提出了成立“粮食欧佩克”的构想。乌克兰农业部长梅利尼克很欣赏这一建议,他表示,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必须在粮食市场上协调行动。

  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3国占到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近20%,如果再拉上另外两大粮食出口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该组织就能控制全球62%的粮食出口。

  然而,有观点认为,这一设想很难在上述5国中达成一致。排名世界前八位的粮食出口国(上述五国外加阿根廷、加拿大和欧盟)虽然占了全球份额的90%,但彼此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恐怕难以走到一起。

  俄新社经济观察家格林克维奇则提出,即便这些竞争对手能彼此妥协,但要协调好各国之间的生产规模比例、确定合理的定价机制有很多现实问题要克服。比如,粮食不像石油,实行国家垄断生产,而是分散在各地的私人部门,因此,政府很难指望通过一声号令就实现生产的调控。

  ■新闻观察

  粮价上涨或成通胀“催化剂”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粮食价格上涨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不仅是俄罗斯,在印度、韩国、中国和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粮价高涨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分析人士指出,高粮价如果不得到控制,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粮价持续上涨也可能加剧当前各国面临的通胀压力。

  粮价之忧不仅是经济问题

  以俄罗斯为例,现在连莫斯科方面都不得不承认,粮价和农产品价格等上涨已经不仅是一个牵涉供需关系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份就曾警告称,由于难以应对不断飙升的食品价格,许多国家面临爆发严重社会动荡的危险。该组织总干事迪乌夫表示,小麦、玉米和牛奶等基本进口食品价格不断攀升,“有可能引发社会局势紧张,导致社会动荡,甚至最终出现政治问题”。迪乌夫表示,食品价格将继续上涨,原因是需求强劲、全球人口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导致洪水和干旱日益频发,以及生物燃料行业对谷物的需求日益上升。“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最可能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迪乌夫表示。

  对于正处大选之年的俄政府来说,平抑粮价、控制通胀已不仅是经济任务,而且也是政治任务。此前一度有报道称,粮价上涨在俄罗斯国内引发了恐慌,而俄政府也频频“出招”。另一方面,俄农业部长戈尔杰耶夫等官员则指责说,反对派在有意放大粮价问题。

  分析认为,莫斯科方面如此重视粮价和通胀问题,是担心物价持续上涨会严重损害政府声誉,并导致社会局势紧张。全俄民意调查中心负责人瓦列里·费多罗夫说:“民意调查表明,人们正期待物价上涨问题得到解决,这个问题令大家感到强烈担忧。”

  业内人士还注意到,不仅是俄罗斯,在埃及、约旦、孟加拉国和摩洛哥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增加补贴或降低进口关税的措施,以降低国内粮食和农产品价格。发达国家同样未能幸免:意大利消费者团体前不久就组织了一次抵制面条的活动,抗议价格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粮食出口国,该国即将采取的抑制粮食出口行为,不仅会对国内的生产商带来影响,也可能直接波及到欧洲等粮食进口方。在俄罗斯之前,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已经采取了粮食出口的限制措施,该国6月份实施了谷类产品的限制性出口关税。

  在俄罗斯宣布要征收粮食出口税后,欧洲粮食经销商就开始担心,一旦俄罗斯采取这一措施,将会使欧盟粮食市场形势更加恶化。而交易商则认为,俄方的这一决定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国际小麦等商品的价格走势。

  高盛称涨价加大通胀压力

  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一些研究机构、业内人士也注意到了日趋上升的通胀压力。华尔街投行高盛则在上个月重点提示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四国”。高盛认为,在这四国食品价格上涨推高通胀的迹象比较明显,值得引起关注。

  高盛10月份发布的报告称,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的食品价格上涨,将影响其他消费品和服务业,促使通胀压力持续增大。 报告表示,最近数月内无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基础价格都急剧攀升,比如小麦价格再创新高。报告认为,市场对于气候的担忧,以及全球特别是亚洲需求的快速增加,是推动食品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

  从俄罗斯的情况来看,伴随着粮价上涨,近来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呈加速趋势。政府设定的今年通胀率上限为8%,但是10月中旬通胀率已达到8.5%,预计年底将超过10%,价格上涨最快的是粮油肉奶等食品。9月份,俄罗斯人的主食——面包的价格就上涨了5%,奶制品价格上涨了7%,黄油价格上涨了9%。

  世界银行在5月份发布

中国经济季报时也指出,中国尽管从长期来看,粮食的实际价格趋于下降,但是有些时候粮食价格会急剧上涨。虽然世行上调对2007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但同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粮价上涨引发物价普遍上涨的风险。而在印度,今年2月初,粮价的上涨一度促使印度通胀率升至两年多来的最高点。

  高盛认为,食品价格走高的现象在许多新兴市场都清晰可见,特别是金砖四国。报告认为,至今为止,虽然上述四国的食品价格上升还没有推动核心通胀率显著走高,但已开始影响到其他消费品和服务业。不过,高盛也指出,如果这些国家的通胀能得到较好控制,则国际农产品价格上升可能会对农业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带来更高的农村收入,比如中国和印度。

  谨防高粮价波及其他领域

  对于中国,专家认为,粮食价格同样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年CPI持续维持在高位的背景下,粮食价格成为了主要的一个因素,而且,一旦粮食通胀间接影响到其他领域,则可能进一步加剧整体通胀压力。不过,据有关部门透露,今年的秋粮生产情况乐观,有望在一定程度缓解粮价上涨的情况。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中国的粮食和肉类价格仍然看涨,也许能用行政手段暂时将食品价格稳定住,但大幅下降的机会不大。陶冬指出,非粮食通胀是中国目前需要关注的更大的问题。中国现在面临全社会通胀预期的改变。老百姓对于通胀下一步的预期走势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接下来不可避免带来的是工资上涨、租金上涨以及服务业涨价。

  “一旦粮食通胀转移到下游环节,一旦通胀预期起来,服务业价格上涨不可避免。”陶冬说。“我担心,非食品通胀可能成为拉动中国通胀下一轮上涨的重要动力。”

  不过,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上月底表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夏粮总产为2307亿斤,比上年增产29亿斤,增长1.3%;早稻产量为639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从目前情况看,秋粮可望继续增产,粮食生产将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分析认为,秋粮丰收有助缓解粮价上涨压力。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