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波动不会显著放大信贷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 05:4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上海报道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给其带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资本市场的发展究竟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哪些影响?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推动银行转型

  记者:从总体上看,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什么样的长期影响?

  连平: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经历深刻转折,这将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将推动商业银行实现功能转型,由“信用和支付中介”向“全面金融服务机构”转变;同时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元的业务,即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资金融通业务、资金存放和结算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投行业务等,从而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有望长期、大幅提高。此外还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水平。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将受到负面影响,负债波动加剧,存款增速下降,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负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中间业务将高速增长

  记者:资本市场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具体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连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已经对银行的负债结构、收入增长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从银行存款方面来看,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显著分流。但由于股市上涨速度放缓,波动有所加剧,银行存款的分流程度会有所降低,储蓄存款余额减少不会成为常态。与此同时,银行贷款增长尚不会被股市持续上行、实际利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商业银行资金结构和资金成本发生变化。从资金结构看,一般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比重下降,同业存款比重上升,而在一般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上升,定期存款比重下降;从资金成本看,存款活化有利于银行降低资金成本,而同业存款比重提高会抬升银行的资金成本,由于活期存款增加的幅度小于同业存款上升的幅度,因此同业存款导致的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幅度要大于存款活化所带来的银行资金成本下降幅度,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略有上升。

  另外,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明显提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股票市场行情火爆。预计明年银行的基金托管、代销等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将持续快速发展。

  风险不会显著加大

  记者:目前存在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风险会不会显著加大?

  连平:的确有部分企业套用、挪用银行贷款申购新股或者直接投资股市,还有部分企业动用自有资金进入股市,并向银行借款以弥补流动资金缺口。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不会因股市波动而显著加大,其总体风险暴露较小,这是因为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总量较小。

  以居民户贷款为例,2007年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月增量最高不超过当月贷款增量的6.5%,余额占比也仅有1%左右,其中流入股市的比例相应更低些。另外,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不是很大,企业挪用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往往是以认购新股为主,而能从银行借到款炒股的居民或者有抵押物、或者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随着股票价格的高位振荡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增强,2008年居民和企业借款进入股市会更加谨慎,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问题会有所缓解。但股指期货推出后,商业银行应当关注信贷资金挪用于炒作股指期货这一新的风险因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