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次债危机的深化及其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08:0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王宸

  今年美国次债危机是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典型标志意义的一个事件。在3、4月份美国大量房贷企业破产倒闭,7月全球股市连锁暴跌,9月美联储大幅降息之后,似乎次债危机的影响渐渐平息,格林斯潘10月初最早断言“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随后各国央行有关官员纷纷安抚市场情绪,全球股市也在9月份逐渐回稳。

  但是,我们看到全球央行却仍然如履薄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边密切关注美国通胀走势,一边强调仍然随时准备采取必要的行动,迄今为止美联储仍然在向市场注资。欧盟央行虽然不时提醒人们市场动荡的影响有限以鼓舞市场信心,但同时也多次警告市场次债危机的影响将延后至2008年。次债危机仍然继续深化。

  从美国来看,不仅9月份美联储大幅降息时,布什总统、美国

财政部和国会采取了共同行动,在10月份还由财政部长保尔森推动,花旗银行和摩根大同牵头、11家抵押贷款服务机构共同成立了一个基金,来挽救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美国金融市场如临大敌的这种紧迫态势,与房产市场持续连跌难以见底、抵押贷款人纷纷失去住房是高度相关的,大有危害到美国核心金融机构生存的地步。

  在这种形势下,本来规模有限的次级贷款规模也水涨船高,从最初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所言的500至1000亿规模,一路涨到了一些分析认为的600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的一份分析甚至认为,2004至2006年超过2500家银行、贷款组织和抵押公司发行的1.5万亿高息贷款多数都是次级贷款,“危险的抵押贷款在美国各个角落都有”。而危机爆发之后,不仅次级贷款已经严重贬值,连优质贷款和票据市场都大幅缩水。

  这样就十分深刻地揭示了近年来美国金融市场大跃进式发展扩张的后果,次级贷款导致的信贷信心危机可以看作是大跃进突然停滞之后矛盾的集中爆发,谁都无法回避收拾残局的困境,从总统布什、财政部到美联储,甚至还迫使金融机构成立“自救基金”,以避免美国金融市场从此一蹶不振。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次债危机已经超出了其本身规模多大的范畴,而是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经济结构变迁的深层次矛盾。

  美国次债危机及其后果使其他国家也感受到了压力,各国央行无一不担忧次债危机的后期影响,担心其在2008年继续影响经济增长。表面上来看,次债危机是美国金融市场跃进式扩张的问题,但实际上金融市场的这种跃进式扩张在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由于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使得各国金融市场扩张的程度不尽相同而已。

  正如杜德利所言“美联储希望避免市场资产无序流动”,这是解决危机和挽救信贷信心的唯一途径。但实际上全球资金无序流动早在2006年就出现端倪,2006至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之后,不仅全球

股票性基金在欧美和新兴市场频繁跨区域流动,危机前后美国
货币市场基金
也出现了显著的无序流动态势,特别是美联储大幅降息之后,本来一度流入美国货币市场的资金,在收益率降低的情况下纷纷外流,美国8月份资本流出创2001年3月以来最高,达1630亿美元。

  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同样出现了无序流动的状态,国际资金在一度大规模撤出巴西股市后,伺危机趋于平静又大量流入,印度和日本的情况与此相似,甚至在国债市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第二季度以后国外资金及频繁进出日本股市和国债市场,在中日和东南亚国家持续抛售美国国债之后,中东资金则大量流入美国国债市场。

  在危机得以彻底解决之前,全球资金的这种无序流动态势必然还会持续,这是金融危机随时爆发的最主要动力,如果无序流动的局面得不到有效的调控,一旦出现危机势必会继续扩大。这种形势下,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和中国金融市场就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欧美既希望中国分担和缓冲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又希望中国能够部分地为市场买单,这样必然会将中国央行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随后而来的可能是世界接受中国央行的影响力的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过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