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强海运物流 中国-东盟就港口达成七点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客商在柬埔寨展馆内洽谈 本报传真图
广西防城港码头作业区一角 新华社图为期四天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8日在南宁正式开幕,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共签订国内和国际投资合作项目各81个,总投资额分别为443.94亿元人民币和242.70亿元人民币。除了会议的主题港口合作外,中国和东盟还在农业、金融、电力等领域达成了共识。

  目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2008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

  ⊙本报记者 李雁争

  一个主题

  务实合作建立港口协调机制

  据了解,从本届起,每届博览会选择一个领域作为主题,突出特色,务实推动合作。本届博览会将港口合作为主题。中国交通部部长李盛霖28日在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上说,港口和海运已成为联系中国和东盟友好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双边贸易额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港口物流实现的。

  据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拥有港口1400多个、生产性泊位3.5万个,基本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200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300多万标准箱。

  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29日闭幕。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宣读了《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

  这份名为“南宁共识”的联合声明包括7点共识,包括应尽快审议通过《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规划》,并在即将召开的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海运协定》;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协调机制;鼓励在未来的《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下进行讨论在各次区域进行港口合作;鼓励支持各自企业积极参与对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利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技术与信息交流;拓展融资渠道,包括政府投资、国际金融组织和优惠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以多种合作方式,促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国际海事框架下加强港口国监督、海上安全、海上保安和海上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

  两个进展

  劳务农业领域成为合作亮点

  除港口合作外,本次大会还在劳务、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8日,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与新加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能吸纳1000人的劳务合作项目,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立以来第一个签约的劳务输出项目。

  这项国际劳务合作项目的合作内容为食品加工、酒店管理、家政服务、电子及半导体等专业1000人的劳务合作。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将为新加坡提供劳务输入人员、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和维权等综合服务。新加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提供人力资源信息、人力配置信息和培训等服务。

  当天,中国广西农业企业龙头、净资产达130亿元人民币的广西农垦企业集团,也与东盟国家的多家企业和国内、港澳知名企业签约项目42个,签约项目总金额188.5亿元人民币,成为博览会上熠熠生辉的亮点。广西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勇表示,“(近年来)农垦一方面加快了与东盟相关产业的优势整合,一方面直接‘走出去’,加大境外项目的投资力度。”

  他说,中国农业之所以借势“闯”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东盟十国总人口约5.3亿,人均占有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资源均高于中国。东盟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物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相当丰富。而中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严重约束,到东盟投资,利用东盟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解决中国加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

  根据介绍,和前三届博览会一样,制造业依然是国际资本看好的行业。今年博览会的国际签约项目中,制造业继续活跃在各行业之首,签约项目39个,投资额为19.36亿美元,占了国际合作投资总额的60%。

  三个领域

  建议扩大金融电力食品合作

  在达成以上协议的基础上,与会代表还建议在金融、电力、食品领域扩大合作。

  在28日下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金融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金融稳定和安全是实现本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指出,随着中国-东盟区域内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开发项目的增长,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金融业是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此外,开放有序的金融环境可以为各国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条件,有利于区域内营造开放的市场环境,并能为双边和多边贸易投资往来提供形式多样的便利化服务,实现各国的优势互补。

  在当天的“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尤权指出,在区域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电力产业将对中国和东盟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他说,中国和东盟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存在着优势互补。一方面是世界一流的电力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是我国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预计未来5至10年内,东盟电力建设投入资金约2000亿美元;未来30年内,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将超过2万亿美元。

  29日,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上也决定,中国将与东盟构建起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通道”。

  专家指出,随着以上三个领域合作的深化,中国-东盟的贸易总量将继续扩大。

  ■新闻链接

  质检部长会议发表声明:

  加强食品安全

  保护消费者权益

  首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于29日在南宁落下帷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南宁联合声明》,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盟食品安全合作,促进食品贸易,保护消费者权益。

  联合声明说,双方一致同意食品安全是大家的共同责任,各方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合作与交流。对此,双方将积极推进各国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信息方面的交流,增加法律法规、标准和信息方面的透明度,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加食品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互访和交流,共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水平。

  联合声明说,各国将各自指定联络点,及时相互通报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除非在紧急状态下,任何一方对其他各方的食品采取新的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措施前,都应通过联络点事先通报,通报的内容应包括拟采取措施的范围、形式、原因和期限。被通报方应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帮助通报方正确处理相关问题。

  各方一致同意,出口国应担负起食品安全责任。对在各自领土内出现的有关其他各方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及时进行核实和澄清,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各国还将加强合作,打击非法食品贸易,防范蓄意制造食品安全事件的行为。

  此外,为促进各方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和东盟各国决定,将每两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各方主管进出口食品安全事务的高级官员参加的会议。会议商定,下一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将于2009年在东盟轮值国举行。会议还就在今年11月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关于加强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

  又讯 记者还从质检部长会议上了解到,为了确保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中国政府建立了以“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把出口“安全门”。 “一个模式”是对出口食品实施“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即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必须来自符合要求的种养殖基地,在出口种养植基地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种养殖。“十项制度”包括,源头监管三项:对种植养殖基地实施检验检疫备案管理制度、疫情疫病监测制度、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工厂监管三项:严格实施卫生注册制度、全面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稳步推行高风险大型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驻厂检验检疫官制度;产品监管三项:对出口食品的法定检验检疫制度、质量追溯与不合格品召回制度、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制度;诚信建设一项:对出口食品企业实施红黑名单制度。

  (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观察

  中国-东盟区域合作

  或成世界经济新引擎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对于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成就,专家认为,随着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但有利于我国外贸结构的升级、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提升,实现区域合作多赢新格局,而且可以担当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角色。

  贸易总量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双向投资的不断扩大,目前,双方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去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6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2007年1月至9月双边贸易额达14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另据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的消息,到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将首度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如果继续以目前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时,东盟将成为中国最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世界银行副行长乔伊·普曼菲认为,这一地区的成功在于它相互开放,同时中国进一步融入区域生产网络,成为贸易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作为与东盟的桥头堡,广西受益最大。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广西与东盟贸易保持了去年以来快速增长的势头,外贸进出口总额 1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3%,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出口10.9亿美元,进口8.2亿美元,分别增长58%和37%,占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6%。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服务贸易协议相继实施,相互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自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中国对东盟各国平均税率从9.9%降到目前的5.8%;东盟各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给双方企业互补贸易创造了可能。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雨时认为,这一互补关系客观上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由于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间在产业结构上互为比较优势,中国东盟间的贸易往来,不但可为双方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可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促进国内产业转移和形成合理分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双方产业互补性强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的方式主要是引进来,即引进资金、技术和经验等。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出去”变得越来越重要。专家认为,“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最近最方便的地区就是东盟,与东盟的合作无疑是重点方向和领域。”

  专家指出,这其中的方便不仅仅是区位理论所认为的、中国沿海发达城市接近东南亚市场从而节约运输成本的区位优势所使然,更是广东、广西地区民族的包容性及与东南亚民族长期往来积淀而成的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等独特的边境资源所决定的。

  此外,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有千百年的历史,目前的产业互补性很强。从双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交易开始,至今已有多次质变:中国商人从早期输出丝绸、生丝、陶瓷等大宗特产;到输出茶叶、药材,输入大米、布匹乃至鸦片等面向民众的生活用品;如今,中国从东南亚进出口产品已经涵盖了标准国际贸易商品分类(SITC)的各大类、近万种产品。

  广西师范大学李闰华介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领域已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扩大到金融、旅游、环境、能源、资源开发、贸易、湄公河流域开发等领域。

  他说,我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的身份已顺利地从原先的承包商向投资商转变,投资形式也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形式。以往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海外投资,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截至2006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累计达到419亿美元。中国对东盟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达到80%,高出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平均增速近20个百分点。

  将实现区域一体化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双边投资、贸易总额的扩大,东盟希望在2013年前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六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完成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东盟秘书长黄景荣近期表示,东盟与日本的FTA谈判取得了突破,双方在FTA的大部分条款上达成一致,该协定最早可在今年11月签署;东盟与韩国的FTA谈判可望在2008年结束;而与中国的FTA谈判可能在2010年结束,与印度的谈判则希望于2011年结束。

  东盟8月发布的 “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显示,构想中的该共同体允许灵活执行自由贸易政策。比如,盟内相关协定若要求在2010年前削减指定商品的进口关税,只需先由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这六个经济较发达的成员国执行,而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四国在2015年前削减关税即可。而且,如果需要削减进口关税的商品中,有对这四国经济造成影响的“敏感商品”,最终期限可延长至2018年。

  黄景荣表示,“跟这些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东盟实现区域一体化。东盟计划在2015年前将东南亚地区改造成为类似欧盟这样繁荣的经济共同体。”

  近年来,由于受到了来自于美元贬值策略的

汇率政策夹击,以及美国经济波动的牵连,欧元区经济萎靡不振。据欧盟委员会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也只有0.5%,全年经济增长率为2.5%,较春季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金融专家谭雅玲认为,由于美国经济波动的牵连和欧元区经济的萎靡,国际金融面临的风险压力将日趋严峻。对此,有专家认为,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和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以及稳定国际金融的基石。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