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股限行令冲击波 外资投行生意锐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8日 11:03 经济观察报
袁朝晖 贾胜春 监管层的一项新举措让外资投行陷入了新的两难境地。 “禁止国有企业同时在香港和内地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在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必须首先在内地发行股票,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方可进行H股发行交易,但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个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出台的这项新政策让外资投行必须重新对手中的项目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这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年在中国的收入。 “我们正在评估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某投资银行中国区主席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正在计算进行中的项目里究竟会有多少个受到影响,假设这些预计在四季度做的项目全部停止,对我们全年的业绩究竟会有多少影响!” 这并不是一件愉快的工作。受此影响的除了外资投行的钱袋,还有年底业绩的座次,更甚者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与路径。 生意锐减 消息人士称,最新受到这项举措影响的是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ChinaRailwayEngineeringGroupCo.,下称“中铁工程”)的上市事宜。该公司原计划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香港和上海同步上市,但现在很可能选择先A股,然后择机再选择H股的方式。 中铁工程计划通过两地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资金15亿-20亿美元。瑞银集团(UBSAG)、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BOCInternationalHoldingsLtd.)已受聘担任中铁工程H股IPO的承销商,而中银国际与瑞银证券还将担任中铁工程中国大陆A股IPO的承销商。 按照一般行规,外资投行的承销费用占融资额的比例大约3.5%,这样算来,仅中铁工程一项,几大投行就至少要损失将近1个亿的承销费用。 “我们必须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很多项目已经确定,而且也动用了公司很多的人力物力,现在一下子就要推倒了,确实无奈,”一家外资投行高管表示,“从技术、市场上说,这样做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有分析人士认为,新举措将使得A股和H股的定价难题再次凸现。 由于A股市场没有对外开放,而且,短短两年时间内A股已上涨了近五倍。在这种情况下,根据A股来给H股定价就显得不合理,但A股投资者显然不愿看到H股定价较A股有较大幅度折价。目前A股价格远远高于H股价格,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上市公司主动舍H取A的做法更让香港面临挑战。因为,目前A股60倍的市盈率较港股不到30倍的市盈率在IPO定价方面能给予更高的发行溢价。 项目延缓将带来的是业务费用的增加和整个行业座次的“颠覆”。有投行人士坦言:“我们现在不敢大规模的招募投资银行家了,对于国内潜在的市场,我们或许还考虑增加一点人手,但香港市场,最好观望一段时间再说,别忘了很快要到年底了。”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由于突发的影响,今年投资银行在中国区的业务排名或许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如果禁止国有企业同时在香港和内地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在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必须首先在内地发行股票的比重大的话,比如像作为阿里巴巴上市保荐人的高盛 (亚洲)和摩根士丹利的排名就会非常靠前,因为此消彼涨,态势很明显。 内地业务受阻 让外资投行们“不愉快”不止港股承销业务的缩水,其内地业务的拓展也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快。 尽管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曾表示,中国将很快恢复审批有关成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申请,但从实际情况看,漫长的等待似乎不可避免。 外资参股中国证券经纪行业受到严格限制,在中国政府去年下达禁令之前,只有瑞银、高盛(Goldman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达成了相关交易。 中美两国官员今年12月将在北京举行高层会议。业内预计中国监管机构将在此之后公布修订后的规定,允许外资购入证券经纪公司少数股权。 事实证明,不能涉足中国蓬勃发展的证券行业,国际投行代价很大。过去两年,中国基准股指上涨5倍,同期的市场交易量和承销量均大幅飙升。 业内管理人士估计,仅今年在内地证交所进行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就让外资投行从中赚取了超过2亿美元的收入。 以高盛为例,该银行去年的税前收益有28%来自亚洲,相比之下只有21%来自欧洲。这一增长部分源自中国规模巨大的私有化交易。 今年以来,A股IPO速度几乎与股指涨速同样的快。仅前三季度就发行84只新股,共募集资金2979.66亿元,而这也给券商带来了57.91亿元的承销收入。 这种态势下,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等外资背景投行开始在A股承销业务上崭露头角。高盛高华因承销宁波银行进账1.13亿元,瑞银证券则从西部矿业发行中获得承销费1.49亿元。随着A股承销业务对外资投行不断开放,他们将会成为国内券商在投行业务上的强劲竞争者。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没有想到的挑战,原本大家都认为,今年投资银行业务的排名大势已定,现在看来,变数不小!”一外资投行高管称,“最可怕的是,国内蓬勃的市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参与其中,而这也许要等很长时间。” 开辟新路 外资投行当前的境地是:一方面做出去的业务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进来的业务无法操作。由此,很多外资投行不得不改弦更张,将目标瞄准了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现在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他们本身也是投资银行业务中最主要的客源之一了,”某外资投行高管表说,“包括像pre-IPO业务,债券业务等等。” 以摩根大通为例,2006年年初,通过配售可转换债券和私募股本,绿城引进了以摩根大通和STARKINVESTMENT组成的国际财团,募集资金1.5亿美元。当年7月,摩根大通协助绿城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11月,摩根大通帮助绿城发行高回报债券。一系列融资之旅皆起于最初的投资。 现在,类似绿城这样的大批民营企业 “已经开始成为外资投行的主战场。”某外资投行高管说。甚至有投行人士认为,由于监管层新举措的实施,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内,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上市数量将决定外资投行的中国收入排名。 在谈判获得全牌照希望渺茫的时候,外资投行已开始从各种路径出发,在业务领域分路开拓。 近日,摩根大通决定和中山期货组建合资公司,这样,摩根大通可以通过该合资公司在中国本地交易所从事衍生产品交易。 摩根大通拒绝透露该交易的财务细节以及合资公司的详细情况,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状况目前尚不清楚。 数周后,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39)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向摩根士丹利转让该公司持有的巨田基金35%股权的议案。 类似的操作手法正在各家外资投行的中国战役中上演,其曲线渗透的力量正逐渐加强。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