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矿业资源整合大幕开启相关公司终将受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 05:2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李玉亭 在我国对矿产资源整合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内矿产资源的整合相继在各个层面展开,国内矿业巨头成为各地政府及地方央企寻求合作的首选。 资源整合全面展开 据了解,自今年初国务院下发《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至今,国内29个省(区、市)的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已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备案。国土资源部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目前多数省份已在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重点矿区和重要矿种的整合实施方案,各地正按照方案抓紧实施,国内矿产资源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 据了解,在全国已划定的4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中,30个规划矿区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已批复,11个已进入审查程序,可望近期批复,剩余4个也正在编制之中。按照计划,我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3个以上重要矿种和5个以上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在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合工作。 事实上,国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市早就在酝酿省内资源整合,如安徽省以前有1000多家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全省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煤炭产量已占全省总数的92%以上;鞍山市全市规划整合13个矿区,涉及持证矿山126家,整合规划设置采矿权32家,缩减矿山78家。截至目前,已完成两个铁矿区、1个滑石矿区和3个菱镁矿区的整合工作,涉及矿山企业72家。 矿业巨头成最大赢家 借助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之机,国内矿业巨头如中国有色、中国铝业、中国五矿、金川、江铜、紫金矿业、湖南有色等一批有色工业企业纷纷利用各自优势,通过资本运营方式进行低成本扩张,成为矿产资源重组的主体。 近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夏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重组签字仪式,东方有色资产重组悬念终于水落石出。这起央企资产整合的强强联合成为业界关注的亮点。东方有色集团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而中国有色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企业,其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对外贸易以及资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海外勘探的铜、钴、镍等有色矿产资源超过了国内资源储量,这些都成为成功重组东方有色的重要筹码。 在国内矿产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国内矿业巨头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近期,中国铝业公司并购柳州华锡集团旗下的中国有色新金属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西藏华泰龙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整合开发甲玛铜多金属矿意向书,西部矿业投资30亿元在老河口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等,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矿业巨头频频开展“跑马圈地”运动使国内矿产资源呈现集中趋势。江西省国土资源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近年的资源整合,江西的有色金属资源进一步趋向集中,江西铜业集团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铜资源储量的95%;江西钨业集团占有全省黑钨矿保有资源储量的60%;赣州稀土集团占有全省稀土资源储量的90%;江西煤炭集团煤矿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0%。 另一矿产资源大省云南省向地方矿业巨头聚集资源的程度也令人瞩目。据统计,目前云南省探明保有资源储量中,74%的锡资源集中到云锡集团;60%的铜资源集中到云铜集团;64%的铅锌资源集中到金鼎锌业公司和云南冶金集团、祥云飞龙公司三大企业。另外,该省金、磷等资源的集中度也大幅提高。 上市公司终将受益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几年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呈现出加强资源控制、整合进程加快的趋势,尤其是矿业巨头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渐成风潮,这一方面是壮大国内矿产企业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根据“十一五”规划,有色行业将通过联合重组,培育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组建8至10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集团。而从全球来看,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将继续向上游资源和下游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领域转移,中间的冶炼和初加工只能赚取较低的加工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国际矿企的资源争夺战已经白热化。普华永道报告显示,过去5年间排名前40的公司有1/3因被并购而从名单上消失。资源问题将是影响矿产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作为集团核心融资平台的矿企上市公司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将得到许多实惠。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宝峰认为,大型矿企拥有的整合资源优势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的原料采购,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并为后期发展注入活力。尤其是对于垄断程度较高的有色金属,对其垄断意味着拥有更强定价能力。招商证券分析师赵春认为,目前最有可能进入垄断定价的有色金属为铜和铝,必和必拓等世界四大铜生产企业控制了全球60%以上的铜资源供应量,各自被四家公司控制着全球60%以上的资源,这使得国内铜加工企业在铜精矿加工费等谈判中处于既没有“定价权”也没有“话语权”的尴尬境地。对比之下,中国铝业公司等四大氧化铝企业控制了全球60%以上的氧化铝产量,这对中铝旗下上市公司的发展较为有利。 东方证券分析师施卫平认为,有色金属行业利润正逐步向上游集中,以冶炼为主的上市公司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毛利率大幅降低,利润增长远远落后于拥有矿产资源类公司。在全流通环境下,金属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及政府部门有动力将所拥有的矿山资源进行整合,注入上市公司,这一线索将一直贯穿于未来几年有色金属行业公司的业绩发展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