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股]解析中石油优势和亮点:有多少精彩值得期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16:07 全景网
全景网10月25日讯 解析中国石油的现实优势和未来亮点 中国石油是中国利税总额最大的公司,是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如今,这艘游弋海外八年之久的石油航母,正在筹划上演着国人众心所向的“王者归来”。投资者不禁要问:回归母国资本市场后,中国石油能否继续为国内投资者续写以往的辉煌?还会有更加精彩的财富故事向我们展现、给我们惊喜吗? 第一部分 中国石油的现实竞争优势 2006年,中国石油以高达1300多亿元的净利润蝉联《亚洲金融》“亚洲最盈利公司”,占A股1500多家上市公司年净利润总额的30%以上。 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油的油气储量为20,530百万桶,位列全球油气上市公司第二名。截至2007年10月16日,中国石油总市值达到4200余亿美元,已超过通用电气,位列全球上市公司第二名。预计A股上市后将为市场至少贡献3万亿元市值,并使金融股比重下降5%以上。 全球能源领域权威机构普氏能源公布的2006年全球能源企业250强中,中国石油名列第六位,连续五年居亚太区第一位。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的2005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中国石油综合排名第七位;2006年度《商业周刊》亚洲50强企业中,中国石油排名第一位。 支撑这些显耀的数字与排名背后的,显然是中国石油长期形成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一、稳步增长的油气资源储备 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资源的主要拥有者,肩负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油油气探明储量突破205亿当量桶,其中:原油探明储量为116亿桶(约16亿吨),占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总储量的71%;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5141亿立方米,占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总储量的86%。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石油是工业的粮食,正因为有了中国石油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国家才能安心搞建设,我国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才能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不断提高。 中国石油在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近三年公司的平均储量接替率高达164%,远远高于国际同行的83%,这还不包括最近发现的冀东南堡油田和龙岗气田。加上其海外和海上勘探潜力,未来平均储量接替率将远远高于同行。 2006年,中国石油的原油探明储量保持平稳,接替率达1.097,天然气探明储量显著上升,2006年接替率为4.37。换言之,中国石油每开采1吨原油,就能通过勘探增加1.09吨的原油储备;每开采1立方米天然气,就通过勘探增加4.37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 丰富的油气资源,较高的油气储采比,牢固确立了中国石油作为我国最大油气生产和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奠定了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基础。 二、高效运营的一体化油气公司 中国石油是一家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的油气公司,其原油产量与其炼油能力大致相等。这种业务模式使公司可以在中国当前的成品油监管机制下获得相对稳定的盈利,而无论原油价格是否波动。 中国石油的经营涵盖石油石化行业的各个关键环节,从上游的原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到中下游的炼油、化工、管道输送及销售,形成了优化高效、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业务链。公司注重发挥一体化的结构优势,利用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使上游的勘探与生产业务得到了稳定和可持续的市场,中下游的炼油以及化工业务也取得了稳定的原料来源,几大业务在此消彼长中有效地抵御了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同时,一体化的业务链条实现了不同板块间的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1、业绩辉煌的勘探与生产业务 由于中国石油在陆上油气田领域占据领导地位,将成为中国勘探成功率回升的最大受益者。其持有的勘探许可所覆盖的总面积达184.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 从油气产量看,2006年中国石油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8.3亿桶和449.5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产量合计为10.6亿桶,约占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总产量的69%。中国石油拥有大庆油区、辽河油区、长庆油气区等国内大型油气区。这些油气区的稳定高产保证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连年油气产量屡创新高。 2、逐步优化的炼油与销售业务 1998年,国务院宣布重组我国石油工业,变分业经营为混业经营,组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集团。中国石油业务重点一直在上游勘探与生产领域,随着国内石油行业的开放、竞争加剧,中国石油开始投入巨资打造炼油与销售业务。中国石油在原油加工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的83%来自于其自身勘探与生产业务,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较小。如今中国石油的炼油能力已得到大幅提高,2006年加工了约7.9亿桶原油,约占全国的37%以上。 中国石油的炼油厂布局合理,大多靠近原油储存设施,位于油品输送管道沿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完善以上炼油设施的同时,中国石油还加大了对独山子、抚顺等炼油基地的建设,使公司的炼油布局进一步优化,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国石油拥有若干个大型炼油厂,其中千万吨级炼油厂3个,2006年这些炼油厂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的总量接近7000万吨。 在成品油销售方面,中国石油加大了对成品油销售网络的建设,加油站继续向大中城市、城市新区、高速公路和交通要道扩展。目前,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成品油批发渠道已初步形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油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不断攀升,从2004年的29%上升到2005年的31.8%,2006年这一指标又刷新为34.7%。2007年炼油与销售业务的发展潜力已开始显现,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3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扭亏170多亿元。一旦成品油价格放开,中国石油的炼油与销售业务盈利必将大幅提高,整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大大增强。 3、持续发展的化工与销售业务 作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性石油石化公司,中国石油的化工与销售业务处于一体化业务链的末端,是增加石油石化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公司的化工厂绝大多数为炼化一体化企业,与炼油厂处于相同地点并通过管道相连,这有利于确保原材料供应,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的灵活性,从而增强竞争力。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石油的化工与销售业务发展迅猛,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均有大幅提高。其中,公司生产的乙烯、合成树脂等化工产品在我国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 4、潜力巨大的天然气与管道业务 2006年底,中国石油拥有和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长度超过32000公里,覆盖全国26个省、市及自治区,其长度可以绕中国边境1圈半。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运输和销售商,中国石油拥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在我国天然气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区域天然气供应网络。 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已成为中国石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处于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石油将抓住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规划建设西气东输二线等一批重点油气管道,使公司的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基础将更加牢固。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初具规模的国际化布局 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预计一到两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国际原油价格的正常或非正常波动将更深入地影响我国油品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甚至影响国民经济安全。 为了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早在十年前中国石油就前瞻性地迈出国际化步伐,制定了国际化战略。2001年成立中国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海外油气开采业务。2005年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收购中国石油集团下属中油勘探50%的权益,中国石油藉此拥有了中油勘探分布在11个国家的多项油气资产;2006年中油勘探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67%股权,海外油气业务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中国石油正在实现从国家石油公司向市场化的跨国公司转型,逐步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国际化的新兴力量。 按照资源、市场、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思路,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段、合作重点各有侧重的合作方式,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布局逐步展开。2006年境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中国石油的6%和3%。其成功关键的因素不仅在于其能充分借助我国政府在国际舞台强大的影响力,处理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政治、经济问题;还在于其能严格遵循互利双赢的原则,从合作国获取资源的同时,反哺东道国,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从而赢得东道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积极进取的海外业务,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化水平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开辟了保障我国油气资源供应的多元化渠道,提升了我国油气资源供应的保障水平。集海外平台、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于一身的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的发展必将大有作为。 四、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优势 中国石油在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方面拥有5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拥有3家总部研究机构,47家地区研究机构,以及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构成的研发组织体系。技术支撑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催生技术。科技资源整合为科技创新搭建了创新平台。中国石油高扬自主创新旗帜,催生出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支撑起中国石油的经济大厦。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十五"以来,中国石油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组织完成了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特别是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工程技术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体系和领先的技术优势,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勘探开发科技攻关取得重要突破,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炼油化工领域取得新进展,特色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技术集成配套和应用创新成效显著,有效保障了国际业务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管理理念;整合科技资源,构建了新型的科技研发组织体系;完善科技管理,创新了科技管理运行机制。 目前,公司已研发出一系列陆相盆地勘探开发、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在很多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强化精细三维地震勘探、配套应用整体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地震及解释技术、大位移斜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等先进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应用,2007年5月,勘探业务取得令人振奋的突破,在渤海湾冀东滩海发现一个整装、优质、高效、储量达到11.8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 五、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 中国石油拥有一支执行能力卓越、经验丰富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团队,管理经验丰富,平均拥有超过25年的石油行业工作经历,政治过硬,心系国家能源安全,情牵百姓能源供应。 自公司成立,尤其是2000年在海外上市以来,公司稳健经营、规范运作,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据统计,境外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含2007年中期股利)3400多亿元,是公司股本融资额的4.5倍,分红比例一直维持在45%的高水平,股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六、高度负责的企业典范 作为国家石油公司,担负起保障国家油气资源供应的重大使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无疑是中国石油最大的社会责任。同时,践行社会责任、争做社会典范,也是中国石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对国有大型企业使命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基础上做出的自觉选择。 蒋洁敏总裁的一番话,道出了中国石油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社会各界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必须担负起各种不同的责任,并付诸坚实的努力:持续稳定地为社会供应能源,保证生产运营过程的安全清洁,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关注民生,支持作业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实践中,中国石油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践行其社会责任: 一是安全清洁生产。“HSE”是记者在一线采访时多次听到的一个名词。简单来说,“HSE”就是健康、安全与环保,中国石油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把保障人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近年来用于治理安全环保隐患的资金累计达310.5亿元人民币。 二是促进员工发展。公司始终秉承人本理念,倡导平等和非歧视的用工政策;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珍视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搭建员工健康成长的职业平台;积极建设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企业,让员工在学习培训中终身受益;不断将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是支持社会公益。“十五”以来,企业累计投入公益资金25亿元,进行定点扶贫、赈灾救助、捐资助学及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石油",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之一。 第二部分 中国石油的未来亮点 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石油已经确立了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综合能源公司的目标,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有效地运筹着具有前瞻性的新的业务布局,正在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海外扩张势在必行 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蒙上浓重的阴影。中国石油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敢于且善于大规模地加入对国外油气前景非常优秀的地域的投资竞争,最大限度地分享海外资源,以购买油田股权的方式,积极参与世界各产油国及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并利用地缘优势共同建设周边国家至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输送项目。 目前,海外业务虽说对中国石油的收入和利润贡献有限,但海外业务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对于我国石油公司而言,相比从国际市场买油,自己的海外产油地进口石油可以节省更多成本;此外,不管国际油价涨到多高水平,全球供应如何紧张,这些海外资产都能够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 中国石油的海外油气业务在"十五"期间发展迅速,已实现了由单一合作开采向跨国并购、风险勘探和上下游一体化的跨越。“十五”期间,在海外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l4.8亿吨,年均增加近3亿吨,5年累计实现收人853亿元,利润总额173亿元。目前,公司正在执行20多个海外石油合作开发项目,海外原油产量已突破每天37万桶,天然气1亿立方英尺,标志着其海外油气业务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二、陆相发现贡献巨大,海相发现前景光明 所谓海相,就是在浅海里面、海洋环境中沉积下来的地层,海相生油是世界油气勘探的主要趋势。所谓陆相,就是海水从中国大陆推出去了以后,剩下河流、湖泊和沼泽。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地层里找到的。当时全球学术界都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里才能找到油气。但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的第一次创业是陆相生油,即在湖泊、河流和沼泽里形成的陆相地层里找到石油。1937年,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年产12万吨原油。1959年中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1963年,发现了胜利油田,1965年找到辽河油田,产量最好时前者达到3300万吨,后者2000万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原油的年产量达到1亿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67亿吨,占世界第5位。所有这些都是在陆相地层里找到的石油,因此陆相石油理论对中国油气有巨大的贡献。 中国原油产量和实际需求存在的落差很大,光靠陆相生油是远远不够的,而海相勘探理论的突破可能是挖掘中国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所在。长期在中国海陆地区从事油气地球物理研究的刘光鼎院士告诉记者:“其实,中国的石油跟天然气的资源潜力都很大。据评估,中国石油的总资源量是940亿吨,现在只发现了其中的22%;天然气总资源量有38亿万立方米,仅探明了7%。还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有待开发,尤其海相残留盆地,是我们亟待开拓的。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要把主战场锁定前新生代,即中生代、古生代甚至于元古代地层。千万不要用陆相找油的思路去勘探海相,而应具体分析我国的地质条件”。 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地质理论的建立,为中国油气勘探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新领域,前景十分光明。海相勘探理论是一个前景光明的新领域,可以帮助缓解中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尽管难度很大,但依靠科学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三、陆上勘探技术成熟,海上勘探异军突起 中国石油是在2004年7月获得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在中国沿海进行勘探及开采的许可证的,据悉,海上勘探是中国石油“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滩海勘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石油以其敏锐的发展眼光,逐步加大海上勘探的投入。2007年,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开始实施海上发展战略,加大了海上勘探技术装备更新和改造力度。隶属于该公司的海上勘探事业部是由原大港物探公司和原物探局海龙公司重组成立。该事业部已进行过大量浅海勘探,形成了比较成型的浅海勘探技术系列,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浅海作业的管理模式。重组后,海上勘探事业部的滩海勘探能力得到提高。该公司现有9支熟悉水域作业、作风顽强的海上勘探队伍,有4艘气枪船、两艘海底电缆作业船,有国际先进的408ULS、BOX、TELSIE-STAR等仪器设备,还有气垫船、空气船、挂机艇等多种滩海运载装备。围绕海上勘探,该公司还进一步完善了海上检波点二次定位技术,推广应用了高分辨率勘探技术,开展了海上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和M4C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实现海上地震勘探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 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就是很好的例证。2002年,冀东油田公司收回南堡滩海探矿权,大发现就出现在冀东的这片滩海。此前,公司曾与两家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勘探此区块。但两家国际著名石油公司最终带着遗憾离去。事实上,冀东油田公司在滩海打的第一口探井,也就是南堡油田的发现井-老堡南井1号,就在外方勘探井的同一位置。外方拥有先进的技术与装备,但为什么与大发现擦肩而过?因为外方的目标是深层,所以外方错过了。2002年收回探矿权之后,2003年,公司对以前的陆地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发现:在三百多口井中发现大批以前漏掉的油层,而这些油层都位于中浅层。简单估算有上亿吨的储量。很快,陆地经验被复制到海上,中浅层成为冀东海上勘探的主要目标。2004年5月23日,第一口预探井老堡南井1号开钻。在此之后,仅用两年半时间,一个规模储量达10亿吨的南堡油田浮出水面! 四、传统能源中流砥柱,新型能源未雨绸缪 在继续巩固和强化石油天然气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同时,中国石油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综合能源公司,已形成了到2012年累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的合成原油生产规划,将按照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有效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煤层气、燃料乙醇和地热利用,开展生物柴油生产试验,同时进行砂矿、油页岩的资源普查和开发试验等,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情不自禁地慨叹:中国石油回归,有多少精彩值得期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