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各国央行还会出手救市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2:46 第一财经日报

  林纯洁

  上周全球证券市场的大幅下挫让我们不禁有了这样的疑问:如果那些金融机构为其持有的资产抵押计提的准备只是九牛一毛、如果证券市场再度大幅走低、如果信贷市场再度丧失流动性,中央银行是否仍将出手救市?就像几十年前他们做的那样。

  答案可能是:不完全一样。中央银行正在避免直接对市场进行干预,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仍然拒绝不了诱惑。

  在上个世纪的后几十年,中央银行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观念以及角色的转变。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OECD经济政策委员会中还只有格林斯潘和前联邦德国的Hans Tietmeyer坚持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制定准则,当时大多数人相信中央银行的政策可以操控经济发展。

  不过之后,情况却出现了变化,大量中央银行开始从政府中独立出来,并且将控制通胀作为唯一的调控目标。就如伯南克在《通胀目标》一书中提到的观点:“事实上,在长期内,央行只能影响通货膨胀,而不能影响产出之类的真实变量。”

  当然在经济出现极端状况的时候,央行也会面临强烈的“救市”诱惑。1987年那次股灾后美联储一次性将利率调低了75个基点。不过此举虽然让经济短暂地逃过劫难,风暴还是在两年之后重现。

  很多人认为“9·11”事件之后美联储的救市举动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不过这更像是一次改变美联储理念的事件。

  对于“9·11”事件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格林斯潘的回忆录《动荡年代》,与一些言论不同的是,在书中格林斯潘透露出了当年的一些细节。与政客不同,当年美联储并不愿意对“9·11”事件匆忙作出应对,当年的美国白宫经济顾问Larry Lindsey曾表示减税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马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市场注入1000亿美元。而最后的情况的发展甚至出乎格林斯潘最为乐观的预料。

  “‘9·11’事件对于经济的影响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的经济是如此有弹性。”格林斯潘在《动荡年代》中写到,“我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前乐观的表态变成了事实,在经历了前几个糟糕的星期之后,美国的家庭和商业企业就恢复过来了。”所以,当年美联储将利率调低到1%可能并不全都是因为“9·11”,其实当时美国正处于降息周期中,“9·11”事件可能只对最后1%的利率水准有一点点贡献。不过即使这样,最后的事实还证明过低的利率是造就目前这种市场困局的重要原因。

  另外,目前经济本身的状况也与之前两次股市大幅下跌不同,而重点就是通货膨胀预期的状况。这从黄金价格的走势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1987年股灾和“9·11”事件之后黄金价格并没有大幅上扬而是走低,部分原因是人们预计将会出现经济萧条,而萧条的时候通胀水平往往不会更高,对于黄金不利,这也为中央银行下调利率创造了条件。

  不过现在的状况却不同,黄金价格的走势可能预示着这样一个未来,那就是“滞胀”,而上周

原油价格也触及到了每桶90美元。经济增长放缓而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这让中央银行的调控空间变得很小。

  所以虽然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国中央银行都展开了行动,但是都集中于挽救信贷市场,同时各国央行还在重申对于通胀的忧虑。美联储即使在降息50个基点之后也在强调通胀压力,而不愿意让市场认为央行已经开始了降息周期。

  中央银行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过多的举动可能将适得其反,就如伯南克曾表示的那样,政客和中央银行容易受到诱惑而产生为经济放缓做一些什么的冲动,但是这类政策的好处(高产出和就业)大多数是暂时的,而其成本(高通货膨胀)却是永久的。

  在很大程度上中央银行已经没有了几十年前的那种救市冲动。真正的冲动可能来自于政客,我们反而应该关注外汇市场,如果美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再度出现暴跌,可能会导致各大央行联手入市干预,届时金融市场将会出现一次大动荡。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