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申动力”向产业链高端强力推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6:5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赵弘 “宗申动力”是大型民营科工贸(高科技)集团———宗申产业集团的旗舰上市公司。自2003年重组上市以来,“宗申动力” 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主营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9.93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8.56亿元,净利润从2003年的4312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17亿元。目前,“宗申动力”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化摩托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台/年,设计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唯一的摩托车发动机生产上市公司和全国摩托车发动机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公司通过实施“国际合作,精良制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打造全球动力基地”发展战略,正在从一个以摩托车生产为主的企业不断向摩托车研发和通用动力机械领域拓展,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产业政策为企业走向产业链 高端保驾护航 重庆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几年来,重庆借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2%,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重庆也成为重要的资本聚集地,2007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实际利用内资达到27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亿元,增长55.2%。其中,制造业吸引内资10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5亿元,增长162%,占全市利用内资的36.7%,资本的聚集效应为重庆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重庆是我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 摩托车产业生产规模长期保持全国第一,2006年底,摩托车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00万辆,拥有包括“宗申”在内的多个优秀品牌,是我国著名的“摩都”。近年来,为促进摩托车行业发展,重庆市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4年重庆市制定了《重庆汽车、摩托车十一五发展规划》,将打造“中国摩托车之都”列入政府五年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把重庆建设成为规模大、质量高、技术水平先进的举世公认的摩托车之都”作为重庆市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目标,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制定财税政策,用于支持整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开发。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是“提升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摩托车产业要努力实现“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形成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研发能力,注重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占领高端摩托车消费市场。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为摩托车、通用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未来,“宗申动力”借助于多项有利的产业政策,将加速资本积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际化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并坚持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被证明是产业发展的成功路径。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高技术含量的制造环节向中国转移,与国内的优势制造企业建立合资企业,从而降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抢占地区市场,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拓展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机遇。在我国摩托车行业,处于第一梯队的摩托车企业在承接国外订单、开展合资合作等方面均具有规模优势。“宗申集团”处于产业第一梯队,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竞争优势,“宗申动力”通过国际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国外资金、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制造工艺,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逐步由一个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研发型企业。 2004年,宗申集团和欧洲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之一的意大利比亚乔签署协议,由“宗申动力”承接比亚乔45万台踏板车发动机代工业务。对于比亚乔而言,“宗申动力”生产的产品大大降低了产品采购成本,对于“宗申动力”而言,代工业务的毛利率达16-17%,高于传统摩托车发动机业务,极大地提升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2006年,“宗申集团”与美国最大的园林机械制造商MTD公司进行合作,由“宗申通机”生产园林机械汽油机,并签订了有效期为5年的《采购协议修订本》。目前,“宗申集团”正在就其它产品同国外领先企业积极展开合作,如在摩托车制造方面同哈雷-戴维森公司协商合作,在水上发动机领域同欧洲最大的船舶和弦外机发动机制造商塞尔瓦开展合作,另外,在汽车发动机和小型商务机发动机等领域也在积极寻求合作,这将不断拓展“宗申动力”的业务范围,促进“宗申动力”从摩托车行业向动力机械行业的顺利转型。在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宗申动力”在不断拓展发展领域、提升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研发、生产技术和国际化的管理经验,这有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市场+技术+管理”: 产业链高端化的三大基石 “宗申集团”已经跻身中国企业500强,销售收入位于摩托车行业前列,集团的科研实力雄厚,研发经费投入已占到年销售收入的4%,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宗申集团”拥有健全的研发体系,2004年10月,宗申技术中心成为国家认定企业(集团)技术中心,2005年11月,宗申检测中心进入国家实验室名录。目前,宗申集团技术中心设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并建立起了全国行业最完备的知识产权数据库,专利总量在全国摩托车行业中位居前列。依托“宗申集团”的强大研发实力,“宗申动力”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发展产业高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宗申动力”在市场拓展、制造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已经具备的较好的优势和基础。 国内外市场的准确把握。“宗申动力”对摩托车行业以及通机市场的国内发展前景的准确把握,使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摩托车行业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也是我国汽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摩托车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的重要代步工具和致富工具,也将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和体育竞技工具,也是我国公安、武警、军队特种需求的一种重要装备。作为一种使用方便、行动快捷、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摩托车发动机是“宗申动力”的主营业务,发动机是摩托车整车的核心,占到整车价值的1/4-1/3,公司拥有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系统,2006年发动机整机产销量达到223万台,远超出其他的竞争对手,稳居行业第一位。通用动力机械产品包括机动喷雾器、排灌机械、割晒机、机动脱粒机、小型耕作机、发电机组、油锯、娱乐设施、船用动力和园艺动力机械等,通机产品在国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极好的增长前景,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都将极大拓展通机产品的增长空间。通机产品是“宗申动力”另一重点领域,目前公司现有年产通用汽油机280万台,年产微型发电机组、微型耕作机、割草机、微型水泵机组等终端产品50万台的生产能力。“宗申动力”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知名的业内领先企业加强合作,在管理上、生产技术上和生产线的引进上等采用国际化标准,在越南设立发动机生产基地,寻求产业国际化发展。未来,“宗申动力”必将依托现有产业与技术基础,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促进企业高端化发展。 精良的制造工艺水平。制造工艺和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宗申动力”一直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存的基础,通过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提升企业产品制造的水平。2003年11月,公司投资建设国内领先、全球先进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生产线。新生产线引进了先进的工艺设计流程和进口的高端检测设备,对关重零部件进行在线检测、自动分级。通过在线检测,及时发现零部件产品的质量问题,保证了发动机产品的质量要求。通过引进先进工艺,一方面,降低了发动机装配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控制误差,提高了发动机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配套零部件通过传送带自动配送至相应工位,物流配送完全自动化,实现了“检测自动化、传输机械化、装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满足了柔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要求。先进的工艺使产品优良率大幅提升,公司的配件一次交验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机加综合良品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装配错漏装率在0.03%以下,多项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将继续引进先进工艺,加强技术改造,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高效的管理保障。卓越的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不断提高,让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可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带来更多的利润,为发展高端环节奠定基础。“宗申动力”一直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零部件的质量控制,从原材料、零配件的进货检验,到装配线上实施在线检测,再到产品出厂后对售后退返机拆检进行责任判定的全过程监控。在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在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引进和锻炼了由2000多名员工组成的高效团队,为公司发动机制造业务的稳定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公司的发动机研发中心拥有200 多名技术人员,通过制定极具吸引力的研发政策,培育良好的开发氛围,创建开放型的开发系统,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水平。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加强对供应商的信息管理,目前,公司不断完善 ERP建设,这将为公司提供现代化的企业信息和物流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共享,达到资源共享,使公司与供应商、配套厂交易网络化,从而降低采购成本。随着公司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各项管理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管理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依托优越的产业政策环境,“宗申动力”在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推进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发展的同时,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正在由一个摩托车发动机行业龙头企业逐步转变为动力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赵弘, 1962年6月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赵弘研究员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出版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主持编写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蓝皮书《2005-2006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赵弘研究员先后主持完成北京市、科技部以及区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研究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共计发表论著300余万字;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学术奖励5项;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