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用型设计:最简单要求最难过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自由撰稿人, 现居北京世上有一种跟人过不去的别扭设计。例如我最近见到的一个浴室调节阀,热水和冷水由两个并排的旋钮控制,特异的是,热水旋钮转到最右,即是热水流量全开,冷水旋钮转到最右,则是冷水流量全关。难道厂家的思考方式是:两个旋钮都转到最右,代表最热,反之则是最冷? 造出这一类产品的人,恨不得把操作手册就做在产品上边。因此设计学专家唐纳德·A·诺曼在一本新书里,对他们狠狠嘲笑了一通。不过,诺曼对一款电脑软件Visicalc好评有加。Visicalc其实是1979年上市的老古董,界面简陋,程序大小也只有几十KB,功能大体上是现在的Excel一路,早就没人再用。话虽如此,Visicalc的江湖地位却是至高无上,号称“从此PC不是玩具,而是正经工具”。 Visicalc跟今日巨头微软的早期产品BASIC编程软件不同,开发者没有拿它卖给IBM这样的大公司当作随机工具,而是冒险吃螃蟹,选了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途径,这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与同期的其他软件相比,Visicalc的使用方法也让人耳目一新,诺曼赞道:“它让用户感觉到自己在直接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在操作一部机器。” 这个评价看起来简单,实则非常难得。就算今天技术突飞猛进,电脑的用户界面比当年要友好了无数倍,但随着技术对生活的深度渗透,人们对“直接处理问题”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过关。 有两个例子,提起来不免让人觉得可惜。即是“时间管理”和“思维导图”软件。 所谓时间管理,大意是说要利用个人电脑或是PDA等便携装置来“数字化管理”人们的日程表,这种软件的优点是记载项目更清晰、规范、记得更多,不会搞混,一旦计划赶不上变化,还能够灵活调节。有一款时间管理软件的说明这样写:“……实际上是在通过一种隐蔽而有效的心理机制促使使用者克服拖延、浪费、忘事、主次不分、顾此失彼等不良习惯,帮助您掌握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使您的工作与学习更有成效、有更多的时间享受闲遐与亲情……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动安排日程,日程安排精确到每半小时。任何时刻,您都不会觉得无事可干”。 “思维导图”被称为“学习工具”和“思考工具”,它的功用,是“基于人脑具有的产生连接与联想的功能,用导图的形式把信息按关联程度储存,已经被全世界许多人作为创造性思维工具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合作战略开发、行为分析与评估、信息表达与比较、思路收集等等。”使用一个叫做Personal Brain的思维导图软件,你还可以把认识的人全都摆在屏幕上,倘若其中A又认识B,B又认识C跟D,鼠标一拖,多么复杂的关系网都不在话下,并且点击任何一人,这个网络就会自动变形,以他为中心再度展开。 看起来又有趣,又强大。但这两种软件的普及现状都不很妙。先说“时间管理”软件,几乎每一个手机上都有个简化但基本够用的日程表功能,更不用说装上Windows Mobile或是Symbian系统的智能手机待机画面上就有一栏写着你今天还有几件待完成的任务。可是真的天天用到这些功能的人士,我还无缘结识几位。目前的时间管理软件能够让使用者自己翻屏寻找哪里有空档可以插进新的计划,却不会直接弹出个对话框问你要替换掉哪一个预定项目,也不会在原定的出行被取消之后自动询问要把什么计划提前来办。哪怕你觉得手工调整也可接受,对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得逐个删除、添加、删除、添加。倘若事事按部就班,光靠头脑也应付得来,何苦在小小机器上按那么多键呢? “思维导图”软件在中国的命运更加不佳。虽然网上一搜,能见到许多热心用户撰写的推广文章,也可以见到不少收费培训班,但能够找到的实际例子,却往往是像学生听课所作的笔记一样,把一本书、一篇文章的主题和概念大小嵌套。不知各位读者的经验如何,拿我来说,倘若白纸黑字地写下主题,头脑就变得笨拙无比,再怎么用力,也只是把主题在语义层面上拆来组去,想不出新鲜花样。反倒是轻松地吃零食、或是等待睡着的片刻里,潜藏在头脑里的印象会浮出海面,变化为各种形状,说不定就恰好嵌上等待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软件本来号称应用放射结构来模拟自然思维,要抓住天马行空的想法,但硬是被人用成了一二三四条条框框的笔记工具。 “思维导图”方法的创始人东尼·博赞说:“买电脑、汽车等都会有很厚的说明书,而人的大脑———这部全世界最有深度和力量的机器却没有说明书。我就是要写这样一本书。”我想,“时间管理”和“思维导图”软件这两种本应很有用的工具成为屠龙之技,也许就是因为它们要给大脑也配上厚厚的说明书。 所谓“好用型设计”,借一个成语“如臂使指”来描述正合适,顺其自然,才能因势利导。倘若一项工具是要帮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最好还是先认真学一下我们本来是怎样干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