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打新股众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01:0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陈劲

  股市在6000点大关前剧烈震荡,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忧患意识开始抬头,纷纷获利了结,并将主战场转移到“打新股”上来。“打新股风险小、收益高,还有哪个比它好”成了不少投资者最近的口头禅。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何欣指出,打新资金已经从2006年的不足5000亿元上升到两万亿的规模。在这支日益庞大的打新大军中,既有小股民,也有职业打新者,更有来势汹汹的机构。虽说都是打新股,他们却各有各的打法。

  “碰碰运气”

  9月20日,建设银行A股IPO的网上中签号码公布,股民老赵喜中一个签。

  这是他炒股五年来第二次中签,上一次中的签是2006年6月发行的大同煤业。那一次,老赵在大同煤业上市首日就把股票抛了,赚了60%。之后,几乎每次有新股发行,老赵都会去申购。不过他用于申购新股的资金量并不多,通常是三五万。

  “也就碰碰运气。”老赵自称是“顺其自然打新族”。按照老赵的想法,本来他用于炒股的资金量不多,总共也就10多万,又不敢满仓,将闲置的资金打打新股,一来没有什么风险,二来哪天运气好还可以赚点小酒钱。

  有证券营业部人士表示,此类股民主要集中在年龄偏大的群体,他们较为小心谨慎,资金量较小,打新股主要是抱着“中奖”的心态。

  事实上,抱着这种心态打新股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年纪大、资金量小。老吴就是个例外。他虽然身拥数千万资产,但仅拿出很小一部分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大部分资金则放在打新股和购买相关理财产品上。按照老吴的话说,他是搞实业出身,这些都是血汗钱,容不得半点马虎,现在二级市场风险越来越大,还是打新股来得实在。

  不过与老赵纯粹“道法自然”的想法有些许不同,在申购新股之前,老吴还是会对上市公司的情况作一定的了解,毕竟打新股也会出现风险。

  2006年8月18日上市的中国国航就着实让老吴惊出一身冷汗。当天,中国国航开盘即下跌了0.7142%。而在此之前,打新股的收益一般都在40%以上,同洲电子得润电子中钢天源等股票首日涨幅更是超过了100%。之后几天,老吴几乎把证券公司客户经理的电话打爆。最后,在坚持了10多天后,老吴在发行价附近分批卖掉了中国国航股票。

  借力打新博收益

  除了“道法自然”的被动者,市场永远都少不了攻击型投资者。大李就赶在中海油服IPO之前,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手中的几套住房抵押,又向亲戚朋友借款,筹得300多万资金,加上之前从二级市场中获利了结的100多万,共500万资金,全部用于打新股。

  9月底,中海油服发行,大李中得三签。9月28日,中海油服上市,首日涨幅高达195.994%。

  之前,大李一直都只做二级市场。他认为,打新股都是大机构干的事情,中签率这么低,以自己百来万的资金,根本“掀”不起一个小水泡。

  但最近与大学同学吃过一顿饭之后,大李改变了注意。他的这位同学在香港券商任职,其根据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的新股表现情况作了一个统计,发现如果每次新股发行均认购1手,而且上市当天即卖出,在扣除手续费的情况下,复合收益率将近200%。

  大李立即对打新股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二级市场的风险正越来越高,打新股却仍然是只会下金蛋的鸡。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股指屡创新高,二级市场的风险已经逐渐显现。8月底市场的PE水平达到44.56倍,30倍PE以下公司只有77家,整体PE低于20倍的子行业已经没有。9月底市场PE进一步攀高,达47.07倍,整体PE低于40倍的子行业也只有5个,而整体PE低于30倍的已经没有。

  与之相区别的是,打新股的风险显然小得多。自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首只股票中工国际上市以来,仅有中国国航上市首日股价与发行价持平,其余将近160只新股的首日平均涨幅接近148%。

  说干就干,大李卖出全部股票,套出100多万资金,并全部用于新股申购。7月份,他在宁波银行上小试牛刀,中得一签。结果7月19日宁波银行上市首日涨幅高达140.5434%,大李狠赚了一笔。

  不过,大李很快又发现,资金量过小,不易中签。所以他决定借力打力,融资打新股。大李的算盘是这样打的,考虑到中签率的大小,打新股的收益率在1%上下,而资金成本在10%左右。这样,只要申购10只新股,就可以把融资的利息赚回来。“今年以来,已经有90多只新股上市,而今后随着红筹的回归,中小企业板的壮大,打新股的前景是可期待的。”

  机构也疯狂

  既然打新股风险小、收益高,自然少不了机构的垂涎。更何况,在现有发行制度下,金融机构打新股有着先天的优势。

  在网上申购之前,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可以参加网下申购。由于符合要求的机构数量有限,网下申购的中签率往往比网上申购要高一些。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资料显示,自新老划断以来,近160只新股的网下申购配售比例平均值超过1.6%,而网上现金申购中签率的平均值不到0.5%。

  较高的中签率和较低的风险,更使得机构对打新股趋之若鹜。2006年中,参加新股网下申购配售的机构家数在100家上下,至今年下半年,已经是动辄两三百家。中国神华、中海油服、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更是超过了400家。基金、券商自营、信托、银行理财、券商集合理财等都在其中。

  今年以来,深国投、平安信托等公司推出的“打新股”信托产品就有数十只。银行理财的热情更为高涨,仅9月份,就有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推出25只具有打新股概念的理财产品。具备打新股功能的券商集合理财也占到总数的27.6%。

  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也坐不住了。9月15日,*STTCL公告表示,拟将闲置的10亿巨资申购新股。这一数字占该公司2006年度已审计净资产的32.6%。公告同时表示,申购新股一年的收益率有望达到15%。

  事实上,进入到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的“打新”热潮就一直不减。1月15日,海马股份公告称,将公司短期投资提高至35亿,专门投向新股申购及国债等低风险品种。2月5日,南钢股份宣布,以不超过2亿元自有资金择机申购公开发行的新股。3月1日,新黄浦公告表示,公司拟用不超过4亿元的闲置资金进行沪深两市新股申购。

  收益风险究竟几何

  “打新股”引得英雄竞折腰,其收益和风险究竟如何?

  来自WIND的统计资料显示,自2006年6月以来,157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平均数为148.54%。其中首日涨幅超过200%的股票有37只,今年8月上市的宏达经编和中核钛白更是高达538.1215%和500.896%。首日涨幅在100%-200%之间的股票有47只。而首日涨幅在50%以下的股票仅有19只。没有一只股票的首日收盘价跌破发行价。

  考虑到中签率,“打新股”的综合收益要大打折扣。据统计,中签率在0.1%以下的股票有22只,在0.1%-0.2%之间的有53只,在0.2%-1%之间的有64只,超过1%的仅有14只。

  而且随着各路资金的不断涌入,中签率将进一步降低。如近期上市的东方锆业,其中签率就低至0.019%。招商证券研发中心何欣指出,即便是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到接近7%以上的高水平,也足以吸引资金进入一级市场,因为自2006年6月以来,除中国国航外,大部分新股的申购年化收益率都远高于同期回购利率。

  新股破发是打新股的风险之所在。如中国国航,虽然其上市首日收盘价没有跌破发行价2.8元,但其当日均价仅为2.7925元,而上市后10日,其收盘价也仅为2.76元,仍低于发行价。

  有投行人士认为,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股跌破发行价本身是市场日益走向成熟的表现。一份对香港市场去年新股表现的情况统计报告就显示,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比例达到15%,下跌最多的一只股票跌了将近19%。

  上述人士据此预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破发或者涨幅不大的新股将会不断出现,新股不败的

神话终将破灭。届时,打新股的风险终将日益突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