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生财政 不仅仅温暖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 02:41 金融投资报

  □华 桦

  刘伯伯的这个国庆节过得很是舒心。作为一个城市里的低保户,他在低保补助提高了的基础上,又领到了一笔社区特别发下来的补贴:副食品提价的补贴。

  两口子都在省级机关打工的老秦夫妇这个国庆节也过得很舒心。留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信说,今年义务教育减免了大部分的费用以后,乡里还推行了对“留守儿童”实行关爱的“代理家长”活动,孩子有了金钱以外的另一种收获。

  刘伯伯和老秦夫妇可能不知道,在一系列的行动后面,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在致力构建“民生财政”的道路上,因为理念的改变和实践的结果,所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有这样的数据可以佐证:

  

财政部统计显示,今年前五个月,财政在卫生、教育、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108亿元,增长29.4%;教育支出同比增加475亿元,增长2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加389亿元,增长32.9%。

  我们身边的四川省,也有这样的数字:四川全省去年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07亿元,但今年安排的惠民资金就达到了309亿元。

  已经很久了,我们习惯于从地方官员们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财政是“吃饭财政”,勉强保证干部工资。而近年来,这种状况正在悄然改变,“民生财政”的阳光开始普照百姓:从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到

北京地铁收费通过听证调整为一律“每次两元”;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扩大,到城镇困难职工低保标准每年提高;从今年起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了77亿元——一个个数字正在无可辩驳的表明,民生与和谐,代表着温暖的这两个词,正在从纸面上,从官员的讲话中,切切实实的走进民生,走进人心。

  以往的财政统计数字,常常是和官员的政绩联系得非常紧密的。“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干部”曾经是一部分官员梦寐以求的从政目标,是一部分官员以求“官运亨通”的不二法门。地方经济发展了,财政上有了钱,很多地方便“大手笔”搞基本建设,搞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接连出现。于是,我们就常常看到这样具有强烈反差的图像:光鲜的大街与简陋的小巷并存;林立的高楼与低矮的平房同在。

  我们还应该看到,数字背后的深刻变化:政绩观和权力观的根本改变.。“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旧制度下,连七品芝麻官都知道的“小道理”,换成现在的话,就是“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哪些小事是和人民利益相关联?哪些小事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明白这样的道理,是我们现在的官员们的必修课。其实,“小事”不小,小事里面有民心,涉及群众的小事做好了,同样是善莫大焉的政绩。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这句话包含的辩证法,一眼可见。老子还有著名的一句话:“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为执政为民,正是最大的自然之道,和谐之举。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