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股:大者恒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20:56 卓越理财

  文/王倩

  在银行利差不断缩小的前提下,未来投资银行类股票,我们看好那些规模大、渠道广、创新能力强又拥有综合金融平台的银行。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行业整体利润增长更是超出市场预期,但年内央行已经实施四次加息、七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紧缩信号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银行业的投资价值是不是将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如果不是,哪类银行才真正地更具投资价值?

  资产状况不断转好

  要弄清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一下中国银行业目前整体的资本、财务、经营状况。

  近三年来,通过经营积累、上市及发债、兼并扩张、国资注入等方式,银行业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主要体现在总资产和净资产的不断扩张,存贷款的迅速增长。

  2007年1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接近46万亿元,是3年前行业总资产规模的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9%,银行业净资产规模达到2.4万亿元,是3年前行业净资产规模的2.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13%,净资产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总资产,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总体资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2006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有100家,达标银行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77.4%,而2003年底仅有8家

商业银行达标,资产占比为0.6%。

  总体来看,资产快速扩张,资产安全性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一直以来存贷款利差收入。那么,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变吗?

  据统计,2007年1季度末,银行存款余额为35.42万亿元,是3年前银行存款余额的1.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17.08%,贷款余额为23.96万亿元,是3年前银行贷款余额的1.4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0%,贷存比持续下降,自2004年1季度的75.92%下降至2007年1季度的67.63%,存贷款增长迅速,行业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也就是说,目前银行业的存贷款余额正在迅速增长,行业流动性更加充裕。

  除此之外,目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在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结构的改善使得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得到持续优化。

  据统计,2007年1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25万亿元,较2003年底下降0.8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63%,较2003年底下降11.2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损失类和可疑类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较快,与2003年底水平相比,2007年1季度两类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3.22和6.65个百分点。

  也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各家银行的资产状况、财务收益都较前期由显著的提升。

  数据显示,2006年12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总利润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52%、17.99%、25.49%、29.99%、39.65%,200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1041亿元,同比增长60.90%。

  利差收入继续扩大

  要弄清楚银行业头来的投资前景,我们除了要掌握这个行业的整体资产情况外,还要弄清楚这个行业在利润增长机制上的最新动态。

  实际上,根据2007年上半年俄数据显示,中国上市银行利润快速增长仍然主要来自于信贷业务扩张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长,但中间业务收入迅速增长、成本收入比和有效税率的下降以及拨备转回对利润增长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分析上市银行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得出的结论。

  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收入比例为83.64%,较去年下降4.23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8.66%,较去年上升1.76个百分点。银行的收入中绝大部分仍为信贷业务带来的利息收入,但中间业务占比明显提升,对利润的贡献度逐年加大,中间业务以外的其他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也就是说,目前决定各家银行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还是贷款规模和净息差水平,而中间业务收入尽管正在迅速提升,但贡献度相对不大。至于成本收入比、有效税率、减值准备这三项因素,由于更接近利润终端,短期来看而对利润水平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其推动利润增长的后劲有限。

  所以,目前信贷规模的扩张和存贷利差的扩大仍然是提升银行业绩的主力动因。

  如果观察金融运行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银行体系相对充裕的流动性蕴含着较强的信贷扩张冲动,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和投资需求,上半年主要受益于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贷款余额实现了较快的增长,12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59%。

  上半年为了收缩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加息两次,虽然紧缩的效果目前还不明显,但却直接导致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存贷利差的扩大。两项因素促进了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大幅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35.21%。

  三大账面支出越来越少

  除了利差继续扩大外,中国银行业的三项支出类因素正在不断下降。

  由于受益于业务模式转变、内部运行效率提升等因素,2007年上半年各家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较去年全年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成本收入比下降幅度最大,费用支出因素对利润加速作用明显。

  2008年开始“两税合一”,企业所得税率由原来的33%降低到25%,同时扩大了税前扣除项的范围,减少了税基。这一政策将从明年开始有效降低各家银行的有效税率。但由于采用债务法计算所得税,各家银行将于今年将一次性调整递延税款,对今年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2006年底,除了工行递延税项为负债外,其余上市银行递延税项均为资产,在所得税率下降情况下,调回递延资产将减少净利润。

  根据2006年底数据,测算所得税率变动和递延资产调整,对各家银行净利润的累积影响。

  双重调整下,10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增加幅度受到了影响,浦发、深发展甚至净利润略微下降。在上市银行中,中信银行最收益于税率降低,其次是浦发银行,但是考虑了递延税项调整的影响后,工行净利润增加比例最大,浦发银行和深发展净利润甚至下降。

  双重调整下,工行有效税率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兴业银行有效税率最低,浦发银行和深发展的有效税率有所上升。

  此外,随着银行资产转矿的不断向好,中国银行业的拨备率也在不断降低,拔备的转回也为银行释放了利润增长的空间。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12家上市银行拨备支出326.65亿元,占拨备前利润的17.19%,较2006年全年水平下降12.45个百分点。

  回收流动性:“小行”受损

  基于以上的原因,加上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而银行这个行业又具备相对的稀缺性和垄断性,长期、整体来看,我们仍然看好中国的银行类

股票。但是,目前有一个趋向需要投资人格外关注,那就是流动性的回收问题。

  7月份,CPI同比增长5.6%,1月至7月累计CPI同比上涨3.5%,而今年央行已经四次加息,累计提高1年期存款利率1.08个百分点,提高1年期贷款利率0.9个百分点,仅提高活期存款利率0.09个百分点。

  已实施的加息,虽然缩小了基准存贷利差,但由于银行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上市银行贷款平均收益率上升幅度较大,而存款平均成本上升较少,存贷利差有较为明显的扩大,成为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因而净利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考虑到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仍然严峻,未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持续出台的可能性较大,而为了更加有效地收缩流动性,尤其收紧银行信贷资金,不排除只提升存款利率的可能性。

  贷款投放是驱动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央行回收流动性的紧缩效果未来必将逐渐显现。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目前各家银行还主要靠利差之称利润,假如利差缩小,那么银行的利润比将缩小。

  所以,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存贷利差和净息差必然面临收窄的趋势,国内银行必将无法平均持续享受高利差,而只有规模较大或者资产结构匹配较好的银行受到影响可能会较少。

  为什么下这样的结论?

  一方面从未来金融需求规模和服务客户群体来看,金融服务和产品仍然相对稀缺,而另一方面,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银行业的相对垄断特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尽管行业整体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但是大行尤其是超大型的国有银行,将成为宏观经济持续快增的最大受益者。

  再者,在紧缩性环境下,存贷比相对降低,这样,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裕的银行将更可能保持稳健的长期增长。

  小行投资焦点

  短期内,贷款规模扩张面临向下压力,长期看银行业面临基准利差收窄的趋势,单纯的利差盈利模式将无法维持银行业绩快速增长。这样,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正在逐渐成为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这一结论,我们可以从统计数据中得到验证。

  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间业务收入占上市银行营业收入的18.66%,贡献度明显提升。也就是说,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千方百计增加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其盈利模式正在转向多元化。

  这样看来,未来一段时间,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率就成为了银行业战略经营转型的核心内容,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也正在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加速器。

  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款,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企业更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散户不断增加,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的资金。这些都给银行盈利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随着银行积极业务转型、拓宽业务渠道、积极产品创新等方式,资产市场也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代理托管、顾问咨询等新兴产品的崛起,再比如结算、清算等传统业务的发展;等等。

  所以,在银行利差不断缩小的前提下,未来投资银行类股票,我们看好那些规模大、渠道广、创新能力强又拥有综合金融平台的银行。

  比如工行,其中间业务在收入占比和规模的增长就是其他银行所无法复制的优势。(作者系银河证券分析师)

  插排

  这样看来,未来一段时间,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率就成为了银行业战略经营转型的核心内容,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也正在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的加速器。

  资料

  银行业繁荣主线

  近年来,银行业总资产和净资产不断扩张、存贷款迅速增长、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盈利加速增长,形成了以规模、资产质量、利润为三大主线的行业发展路径。

  银行业盈利模式

  贷款规模和净息差水平仍然是推动业绩增长最根本的原因;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相对不大,但正在迅速提升;成本收入比、有效税率、减值准备这三项因素由于更加接近利润终端而对利润影响短期较大,但长期来看,这三项因素进一步推动利润增长的后劲有限。

  银行业盈利动因

  贷款规模增长和利差扩大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加息等流动性收缩措施的持续出台将对贷款规模增长施加向下压力,从长期看,银行利差也面临收窄趋势,但我们看好

中国经济增长下的巨大金融需求,以及未来业务转型,尤其是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加速推动作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