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晓钰
2006年以来,在股指的跨越式飙升和总市值的疯狂膨胀下,A股市场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投资者投身其中。今年“5.30”之前,市场上几乎少有不赚钱的人,机构如此,散户亦然。“5.30”之后,特别是第三季度,A股市场繁荣依旧,股指、总市值不断创出新高,然而市场格局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多散户赚了指数却不赚钱,成为市场看客,而机构投资者则担当起推动大盘上涨的主导力量。随着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第四季度,A股“盛宴”似乎难以为继。
调控政策逆风袭来
投资A股的狂潮必然会形成泡沫,然而这个泡沫有多大?什么时候会破灭?这些问题还没有准确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股市估值偏高,俨然已经成为资金推动型市场,强劲的市场走势正酝酿着流动性风险。加上我国近期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经济过热的迹象相当明显。为了对付股市泡沫,控制流动性风险以及抑制通货膨胀,政府今年出台了不少政策进行调控。例如央行此前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加息5次;财政部获批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其中2000亿向社会公开发行等。
第四季度,前期货币及财政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一方面通胀预期会逐渐稳定,居民储蓄持续“搬家”的势态得以控制,商业银行可能出现的资金紧张状况也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增加的资金成本将抑制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抑制投资和信贷投放过快的步伐,防止经济过热。他预计,如果调控效果仍不明显,央行还将进行两次小幅度加息。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第四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央行将通过窗口指导把贷款增长率从目前的16.6%调整至15%,并可能加强按揭贷款风险控制。他预计,未来几个月,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增长可能会放缓,银行的借贷增速也有所降低。此外,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表示,监管机构还可能通过直接控制流向市场的资金,加快新股发行和超级大盘股登陆A股的速度,提高交易成本等手段直接干预股市泡沫。
资金面压力在身
多股政策逆风的预期使得A股高处不胜寒。第四季度,A股市场原有的流动性泛滥局面很有可能发生逆转。除了之前政策效果的积累,央行未来可能实行的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窄放贷口径政策,以及财政部特别国债的进一步发行等,都将对A股市场资金的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而港股直通车的正式启动以及QDII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将直接导致A股市场的资金分流。作为A股市场主要支撑力量的机构投资者,如券商、基金公司,他们在获准开展QDII业务后,其利益将直接跟港股挂钩。A股的高估值和对港股业务美好前景的预期都会促使这些机构投资者们偏向港股。
第四季度,海外蓝筹股的回归以及新股审核速度的加快,将给A股的资金面带来扩容压力。今年9月,建设银行回归A股,募集资金达580.5亿元,其首次发行申购的冻结资金将达2.26万亿元,刷新了内地IPO的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这仅仅只是大盘股海归潮的序幕。除建行外,中海油服和中国神华也将陆续上会,中国移动、中石油等央企巨头正在排队。据预测,未来几个月,大盘股海归带来的A股扩容压力将达3500亿元。
此外,股指期货准备就绪,公司债也即将推出,“大、小非”减持将在第四季度迎来新一轮高潮,这些都将进一步对A股的资金面施压,冲减其积聚的流动性。可见,在多重政策调控和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下,A股正在走向一个理性平和的发展阶段。因此,第四季度投资不仅要关注A股,还应放眼于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寻找良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