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产重组莫用短期快乐换长期痛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03:10 第一财经日报
洪其华 王芳 《第一财经日报》:你经常说,只有把公司本身搞好了,才有长期投资的价值。你特别提过一个观点,中国现在的很多公司搞重组、注入、置换,这跟成熟市场中的那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是两回事。你能具体谈一下吗? 华生:我们大量的上市公司是从国有企业转化过来的,由于现在国有控股的比例还很高,很多公司真正结构治理上的建设比表面上还差不少。很多国有控股企业本质上还是一班人马,两块牌子,就是说它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是很科学、很合理。 同时,民营企业因为历史比较短,家族性的企业还比较多,公司治理也存在缺陷。这两方面都需要发展,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对于你提到的一些公司重组、资产注入的问题,我最近正打算写一篇文章,专门说这个问题。 在股改一周年的时候,我说了股改完成之后,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制度改造是整体上市。因为你不整体上市,那么利益冲突、关联交易、内幕信息都没有办法制止。我们目前的问题是没有进行这种规范化的、有一定时间要求的整体上市。 在这种情况下,我开玩笑说,巴菲特到中国来,他也没办法做价值投资了。因为从价值投资分析不出大股东的心思。现在是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外延式”增长。“外延式”的增长取决于大股东什么时候和愿意注入多少资产,用什么价格注入。这些是证券市场分析不出来的。所以,如果不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每天市场上都在传这种资产注入的消息,怎么做价值投资?怎么打击内幕交易? 《第一财经日报》: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是不是会让那些做价值投资的人也“弃明投暗”? 华生: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我们看到一些证券公司的分析报告,集中分析的一个内容,就是大股东背景,分析大股东在什么场合下是不是说过什么话,有无想注入资产的意图。它必须分析这个,否则就会与市场表现有很大的出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乌鸡变凤凰、垃圾变黄金,包括把证券市场之外的资产简单地放进来,这个做法并不会增加社会的财富。这种情况下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是用短期的快乐换取长期的痛苦。 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它搅乱了证券市场正常的价值投资理念,影响资源配置的方向。另外一个问题,证券市场,本来是要靠它本身的机制和活力去提高效率和促进发展的。 我们现在的这种注入是把场外的资产摆到场内来,仍然是同一大股东自己的行为。所以它跟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收购兼并造成资产重新配置、真正的资源整合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应该说并不是证券市场的正道,是旁门左道,在规范市场是被限制的。如果真正是整体上市,你就没有东西可装。有一个名词,叫做“后门上市”。 比如香港证监会对于内地企业去香港搞“后门上市”,专门出台了一些针对性的监督政策,凡是“后门上市”都有一些规定。第一,如果你是新的大股东收购的企业,两年以内不能随便注入资产,给你一个期限。 第二,如果你一定要注入资产,应按照首次上市即IPO的程序去要求和审计及批准。这样的话,“后门上市”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