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如何更好地应用技术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 13:27 华夏时报

  技术分析是短线操作必不可少的投资“法宝”,但要想用好技术分析指标,就必须对各项技术指标的效力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绝不可机械化套用,失去灵活性。

  指标效力受公众认同度约束

  技术指标效力指的是:单一指标在某种应用方法下,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具有效市场理论,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推论:指标的公众认同度越高,指标效力越低。譬如在公众中广泛流传的KD指标。

  KD指标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用法:金叉买,死叉卖。为了验证这个用法,我们进行了一个严格的测试。1996年至2004年的9年间,中国沪深股市所有个股的金叉死叉,即根据KD进行全部投资活动。

  结果:如果不算印花税和佣金,这个方法还是可以小有盈利,但加上交易成本,9年的累计投资回报便是-3.755格(一格等于10%),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年浅亏约4%。这就对了,一个著名的KD指标不可能让投资者发财,也不会让投资者明显感觉到它的错误。这大概是所有著名指标的通病。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判断趋势的流行方法,其准确率不会高于60%,也不会低于40%。经过测试,这个假说是成立的。这个假说在天狼系统中也称四六定律。

  人们注意到,一些逻辑严密、并被历史数据验证的新技术,在其发布的一两年内是非常灵验的,而过了一两年后,其效力会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一个指标逐渐获得了公众的认同,公众认同度提高,就会造成指标效力的降低,于是最终难免一同进入了有效市场的约束。

  技术分析中的技术陷阱

  人类都有发现自然规律的能力,当一个现象重复出现时,人们便由此总结了这个现象背后的规律。而且,自然科学的规律往往将年复一年地重复下去,人们得到的规律不会轻易出错。然而在社会科学领域,重复出现却可能并不意味着规律。尤其在股市这种集结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场所,即便重复,常常也只有很少的样本,由此进行归纳,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这是很多投资者都容易忽略的事情。于是在技术分析中受到技术陷阱的蛊惑,也是投资者常见的问题之一。

  比如当市场的一个形态出现二至三次后,投资者会主动依照这三个样本的模式进行思考。请看下图中的K线:(000756新华制药)

  这张图上的B点和A点不是很像吗?在一根大阴线之后,均出现了一个带长上影线的小阳线,A点之后连续大涨三天,那B点之后呢?这是2000年3月2日的故事,相当多的投资者认为该股还应该上涨,没有人能预测出该股随后的暴跌。

  这样似乎有规律的图形模式,我们称之为技术陷阱。在经过大量的图形统计之后,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图形的重复,对未来趋势有预测价值。相反,我们却找到了很多 m n令人警醒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主力机构利用重复的图形反向操作,以在投资博弈中取胜。在技术分析这个行当,这种行为也叫骗线。所以,当投资者根据近期的某些市场表现总结出若干模式或规律的时候,对技术陷阱的提防一定要纳入思考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