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双高增发 到底是福还是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2:5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 作者 杨欣

  万科A昨日盘中一度跌破增发价。

  本报讯(文/表 记者杨欣)随着中信证券和万科高价增发行为的公布,上市公司不断刷新的增发价格越来越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而目前公开增发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种“双高增发”:高发行价,如中信证券,发行价高达74.91元/股,创下了新股最高发行价纪录;高市盈率发行,如万科A股,发行价市盈率达到了95.84倍,也已逼近了新股发行最高市盈率的纪录。这种“双高增发”,带给投资者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增发价格不断刷新

  2006年增发最高价为思源电气苏宁电器的47.8元和48元。这个纪录到今年的8月9日被保利地产刷新,但十多天后中信证券再度以74.91元刷新纪录。此外,今年以来,金地集团的50元、置信电气的48元、金发科技的36.98元、三一重工的33元、万科A的31.53元,也位居上市公司增发价格排行榜前列。

  同一家上市公司刷新自己前一次增发价格的现象也非常醒目。比如,中信证券这次74.91元的公开增发价格,较其去年12元的定向增发价格飙升了524%;金地集团此次50元的公开增发价格,也较其7月才完成的26元定向增发价格飙升了92%;万科此次31.53元的公开增发价格,则较其去年10.5元的定向增发价格飙升了200%。

  “疯牛”抬高增发价格

  在前几年的熊市中,再融资往往会很快跌破增发价或配股价,因此逐渐受到市场冷遇。随着股市回暖,市场创新了定向增发,即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单独增发新股。定向增发往往价格较低,因为依据的价格是董事会公告前20个交易日的均价,等到股东大会批准、证监会批准等一轮程序下来,时间隔了很长,股价上涨了很多,而增发价依然很低,机构投资者自然大赚一笔。

  中小散户由于无缘定向增发,觉得不公平,于是,近期定向增发很难批准,纷纷改为公开增发。而公开增发的价格是依据招股书公布前20日的均价,加上去年以来股价不断上涨,越来越高,也就大大抬高了增发价格,出现了保利地产55.48元、中信证券的74.91元这种以前不敢想象的高价增发。

  有“圈钱”嫌疑?

  牛市固然是造成“双高”增发的因素之一,但是投资者却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再融资高市盈率、高发行价格的“双高发行”,使得中国股市再次陷入“圈钱”怪圈。 

  以万科为例,根据2006年年报,万科A的每股收益为0.493元。该公司今年5月16日实施了每10股转增5股的股本扩张方案,按此摊薄,该公司2006年的每股收益不过只有0.329元。而本次增发所确定的发行价高达31.53元/股,发行市盈率达到了95.84倍。这样高企的市盈率,甚至比目前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都高出50%以上,很难说这样的发行价格有多大的投资价值了,投资者想不认为是圈钱都难。

  而就在去年12月19日,万科A还向包括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十家特定对象(其他九家主要为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了40000万股A股,增发价格为10.5元/股。而在8个月之后,万科A股的股价已经是高高在上了。此次面向广大的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发行价格却是前次增发价格的3倍。因此,面对万科A这前后两次增发,投资者不难感受到这次公开增发的风险所在。上市公司如此“厚此薄彼”,公众投资者岂不又成了万科A此次增发的“冤大头”。

  东海证券分析人士何先生表示,在增发概念股中确实有不少绩优蓝筹品种,但投资者必须了解,作为再融资的市场手段之一,增发并不是某只股票具有业绩成长性的代名词。很多时候,在经历了股价大幅上涨之后的增发计划,恰恰表明上市公司很“珍惜”当前股价带来的融资机会。

  知名市场人士皮海洲认为,“双高增发”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不仅加大了市场的投资风险,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也使上市公司的融资沦为赤裸裸的圈钱行为。

  因此,要消除“双高增发”,使上市公司的融资跳出圈钱的怪圈,其办法无非有二:一是挤出二级市场上的蓝筹股泡沫,使蓝筹股的股价回归理性投资的水平;二是取消公开增发的方式,推行配股融资的方式。

  高价增发是福是祸?

  高价增发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上市公司,但是,如此高价增发,投资者以后能否得到收益呢?到现在为止,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投资者在增发股身上是亏多于赚。2000年刚时兴增发,价格也非常高,当时,同方股份的增发价为46元,在当时已经高得离谱了。但后来同方股份的价格曾下跌到10元左右。

  在近期的增发股票中,也有表现一般的股票,比如,金发科技的增发价为36.98元,昨天的价格不过是36.29元;万科A的增发价为31.53元,而昨天最低价位曾到31.40元,已经跌破了增发价格。一旦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股价只要出现微幅下跌,投资者手中的增发股份将成为一堆“废纸”。

  高价增发的盈利效应已不如前,某种程度上将中小投资者推向了尴尬境地,是参与还是放弃?目前已经有一些大股东放弃了增发,比如,面对中信证券的74.91元的高价增发,第四大股东雅戈尔就选择了放弃。

  投资建议:增发股细“辨别”

  广发证券认为,对于增发题材是否具有投资机遇要辩证地分析。首先,对于增发收购资产的上市公司,需要关注的是收购资产的质量。如果收购进来的资产的盈利能力赶不上公司总股本的扩张速度,那么这类收购资产的上市公司股价并不会大幅上涨。

  其次,增发的资金也有用于建设项目的。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而言都比较长,然而增发后公司的总股本将扩大,短期内将会降低每股收益率。若该项目未来发展前景不好则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收益水平。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增发价格前10名

  证券简称       增发价格 当前价格

  中信证券(600030) 74.91元   83.80元

  保利地产(600048) 55.48元   79元

  金地集团(600383) 50元      55.60元

  苏宁电器(002024) 48元      66.15元

  置信电气(600517) 48元      55.01元

  思源电气(002028) 47.8元    76.48元

  金发科技(600143) 36.98元   36.23元

  三一重工(600031) 33元      50.50元

  万科A(000002) 31.53元      32.40元

  宝钛股份(600456) 31元      74.02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