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70后”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05:1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吴国才

  “80后”是否成为

  市场上的原始股

  “80后”的市场表现

  就像“70后”终将会有一天取代“60后”的核心地位一样,站在“70后”身后的“80后”也开始对他们的“上一任”暗自窥探,并试图超越起来。但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由于这两个时代的艺术家同处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共通的文化模式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与“60后”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房方向记者解释说,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家和六十年代的艺术家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在他们之间存在于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作品中的时代印记异常明显。但迈过70年代的坎后,是至今未变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这时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化都是缓慢而循序渐进的。如果一定要说“70后”和“80后”之间有多大的差别,那么差别就是30多岁和20多岁人的不同,前者的艺术风格也许更加成熟一些,但同时也少了些后者不断创新活力的时间资本。

  北京“3+3画廊”经理熊鹰,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正坐在798的办公室中忙碌地打着电话,他下一个展览“物质的隐喻”,邀请了分别来自“60后”、“70后”和“80后”的三位艺术家。谈起与他们的合作,同为“80后”出生的熊鹰似乎对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更加青睐也更能够与其交流。这份精神层面的互相理解,一如房方与“70后”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而在房方认为合作将会非常默契的“70后”画家,对于熊鹰来说,则是一些无法掌控的个体。他们与“3+3画廊”的合作多数停留在作品的展览方面,很难维持长期的代理关系。与此相反,其它画廊认为作品风格不稳定,很多将是昙花一现的“80后”画家,熊鹰却能像伯乐一样从中找到优秀的“黑马”。熊鹰说,相对于“70后”,“80后”艺术家对画廊的依赖性更加强烈。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时常变化,一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但是通过画廊的引导,两者共同进退,最终也会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和“70后”一样,流行和卡通文化也是“80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高瑀就是这样一个将卡通与自己的青春联系起来的“80后”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目前拍卖市场的最高价格,是200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约合26.7万元人民币成交的《猜不懂,你也看不透》。2005年,他的作品《长在红旗下》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超过20万港币成交,创80后绘画作品新高;今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他的《色情艺术》又拍得了18.5万元的高价。此外,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保利、北京诚轩、上海泓盛都有其作品上拍,且成交情况良好。对于自己的作品能有这么好的市场,高瑀则说,“别把市场当回事,我觉得是一种机缘巧合吧,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操作者。”

  在新卡通一代艺术家中,1980年出生的朱海是另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主要表现后人类变异特征,通过“神经质的形象”来展现自己内心构想出来的另一个世界:每一株艳丽的花卉里都会在顶部变异长出一个裸眼的细胞体——人的个体进化到一定极限后产生出来的机体。我们跟随着朱海的“眼睛”,放眼世界,边走边看,也许可以带来新的视角。2007年北京荣宝春拍,朱海的作品《来自天空的问候》成交价为17.6万元,此外在匡时国际、北京保利、北京翰海、江苏嘉恒、上海泓盛、崇源国际的拍卖中,其作品表现都较为抢眼。

  80年代的新艺术家还有伊慧,2004年她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伊慧的画面有种婉约派的浪漫惆怅风格,可以从中找到某种感觉和情调。

  而广州美院毕业的吴晓前一段时间刚忙完了自己在广州的个展。吴晓不同时期的油画,总能令观众感受到作者的不安分,他凭借着发自天赋本质中不可抗拒的冲动在进行着创作,情感、观察、记忆、想象、感悟,童年的经验、旅途的起状、爱的趣味等等,都糅合其中,他总能在内在的掘进中找寻最能反映自身现场状态的语言。

  虽然“80后”画家努力在市场中占据一角,大多数经纪人、藏家还持观望的态度,北京保利油画主管常天鹄就明确表示,“80后”艺术家现在出来的还不多,风格还没有形成,还处于一个考察期,需要我们的培养与发掘。但随着藏家群体的扩大和人们审美方式的转变,“80后”是一个潜力市场。

  同意这种看法的还有偏锋新艺术空间主持人王新友,“为什么年轻艺术家走上来了?其一,上十年的那些艺术家价格已经很高了,升值空间可能也不是很大;其二,现在藏家的眼光也越来越成熟,修养也越来越高,以前那些艺术作品已经是公众的眼光,不再是个人品味和品质的象征。所以他们选择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既有升值空间,又证明了自己的学术品质。而正是藏家眼光的成熟,使我们自然地将视线转移到‘80后’这一群年轻人。”

  因而,“80后”画家逐渐引起了藏家、投资人、拍卖行、画廊的关注。不少画廊开始签约一些“80后”画家,环碧堂就是其中之一,董事长李国胜透露,“前不久,我们就签约了一位80年代的画家。因为我觉得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需要新事物来激活的市场,年轻艺术家不管在创作风格和创作意识上都很适应当前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他们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反映了我们身边的生活状况,比较适合一些新的藏家来接受它。”

  新藏家接受年轻艺术家的过程就是市场不断用新人来冲击现存的艺术体系的过程,用“改变”来激活整个艺术市场,但作为投资人来说,最担心的应该还是风险问题。原华辰拍卖油画部主管李峰在谈到“80后”作品市场时就表示,“现在‘80后’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还不是很高,人们购买他们作品也属于时尚消费。在投资‘80后’艺术家时,我们还应注意几点:第一,作品是否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其二,考察这个艺术家是不是将艺术作为他终身的追求,而不是画了几年就不画了;第三,我们在投资时应选择好的经纪人,因为他们在艺术品价值衡量上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西五画廊董菁则向记者说道, “80年代艺术家肯定是具备收藏投资潜力的,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比较酷,特别新鲜,属于一种新锐势力;但另一方面作品的沉淀还不够,还有些稚嫩,在绘画技法上还有欠缺。如果要投资‘80’后艺术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艺术家是否真诚,而不是跟风。如果跟风的话就肯定存在阶段性的摹仿。”

  “80后”的新艺术家虽然在人们眼里可能还稍显稚嫩,但他们的新视角,他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的个性表现却不容小视。他们有的并不仅仅是轻狂,至少年轻的他们正兴致盎然地做着用艺术记载社会记忆、让市场走向成熟健全的探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