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万科增发首日大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4:20 《财经》杂志网络版

万科增发首日大跌

  房价、地价双双高企,地产类上市公司陷入“不断举债、不断拿地”的怪圈。“拿地是找死,不拿地则是等死”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杨彬彬】 9月5日,万科A(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2)增发股正式上市交易。在大量抛盘压力下,万科股价从开盘34.14元一路下跌至32.15元,收于33.08元,跌幅一度超过5.8%。

  当天开盘后,万科股价一度微涨0.03%至34.50元,但随即遭遇了强大的抛售压力,开始下跌,至当日收盘时,共成交1117537手,换手率2.29%。

  在万科增发表现萎靡的影响下,两市其他地产龙头股也全线飘绿,其中保利地产(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48)下跌3.52%,金融街(深圳交易所代码:000402)下跌2.12%,招商地产(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24)下跌4.98%,金地集团(上海交易所代码:600383)下跌4.13%。

  增发后,万科在深成指的权重由16.51%提高到17.40%。万科与地产股的萎靡一度带动深圳成份指数下跌超过2%,最终深成指收于18002.001点,下跌0.27%。

  万科此次共增发A股股票3.17亿股,发行价31.53元/股,募集资金近100亿元。原A股股东有优先认购权,最终优先认购数占到了此次发行总量的89.43%,包括公司董事长王石在内的公司高管全部行使了优先认购权。第一大股东华润股份也全额行使了5.5%的优先认购权,耗资16.53亿元。

  中金公司分析师白宏炜认为,万科增发股票首日上市即一路下跌,主要还是市场原因。万科此次增发的定价本来就比较高,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出手套利的可能。

  他认为,在当前房价、地价双双高企的情况下,上市地产公司面临两难境地:拿地是找死,不拿地则是等死。对于万科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参与地方政府的招拍挂竞争是其惟一的选择。虽然股本融资成本很高,但由于银行融资难度日益加大,地产公司别无选择。

  白宏炜认为,万科公司结构相对比较成熟,股权比较分散,这是它能在短短一年内三次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原因。股价走势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虽然过多的增发融资,容易摊薄每股盈利,不过万科这几年来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30%以上,暂时的股价下挫,是由于近期地产上市公司都在通过增发进行融资,所以投资者比较敏感。

  自2006年8月以来,万科已连续三次启动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达200亿元。2006年8月,万科向相关机构非公开发行40亿A股,募集资金42亿元。2007年8月30日,万科再次发布公告,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59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期限为3年—7年,其中的15亿元将用于优化公司负债比例,剩余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去年以来,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增发势头迅猛。金地集团继今年6月首家成功定向增发融资45亿元后,8月22日再次发布公告,将增发不超过3.6亿股的A股,募集资金180亿元,以用于西安等地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偿还借款。8月6日,保利地产也决定增发1.26亿A股股票,募集资金近70亿元。除此之外,栖霞建设、招商地产、上实发展等也都发布了自己的增发计划,融资规模在23亿—36亿元不等。

  而与之形成呼应的是,去年以来,各地不断出现的天价地王中,几乎都活跃着上市公司的身影。根据2007年中报,万科的土地储备已达2157万平方米,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的土地储备也已经超过了千万平方米。

  7月16日,万科以26.8亿元的重金拍得广东东莞市35.16万平方米土地。十天后,万科又以17.85亿元的价格获得南京市牛首山地块。

  今年以来,地产商拿地成本大幅攀升。在疯狂圈地的同时,公司现金流和融资能力受到挑战。以万科为例,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从去年第四季度的0.29元逆转为今年第一季度-0.74元。

  分析师指出,土地储备提升了投资者对地产类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信心,刺激股价不断上扬;上市公司顺利融资后又进一步刺激了拿地冲动,形成了“不断举债、不断拿地”的怪圈,

房地产业的泡沫风险也因此不断向资本市场扩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