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05:2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据新华社电 近一时期,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农业部及时制定并下发了有关技术规范和方案,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采取及时组织开展疫苗研制、抓好重点地区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等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全国疫情已得到遏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科学锁定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 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2007年1月,农业部专家组对变异猪蓝耳病病毒开展了致病性研究,最终确定变异猪蓝耳病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变异猪蓝耳病病毒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热病”病原锁定后,农业部及时组织研制成功疫苗、诊断试剂,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关科研单位加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研制,先后完成基础细胞批建立、疫苗种毒批生产、疫苗安全性试验、攻毒保护试验等实验室研制工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的免疫攻毒保护在80%以上。 疫苗生产使用过程中,农业部采取赴企业督察、派驻厂监督员、对疫苗使用全程跟踪等措施,加强疫苗质量和使用效果监管。疫苗优先在重点地区和重点猪群(种猪、母猪)使用。随着免疫工作的推进,疫情大幅下降。免疫过的猪群没有再发生疫情。 疫情初步得到遏制 南方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来,各地兽医部门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实施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随着各地免疫等防控措施的逐步落实,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所有疫情均被有效控制在疫点上,没有造成扩散蔓延。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农业部及各地兽医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及时制定并下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指导各项防控措施。 抓好重点地区和重点猪群的免疫工作,在新型疫苗供应紧张情况下,重点保证长江流域省份免疫需要,把种猪和母猪作为免疫重点,有效保护养猪业持续生产能力。截至8月28日,各地共免疫生猪近1.5亿头。 加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报告。 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生猪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防止疫情跨区域扩散蔓延。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截至8月28日,农业部共派出94个督察组和专家组,共253人次,指导各地防控工作。 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普及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养殖者防疫意识。 同时,除由各级兽医部门网络直报疫情外,农业部还向社会公布了农业部和各省兽医部门举报电话,对谎报、瞒报、漏报疫情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积极参与和支持动物防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夏,在部分地区发生不明原因猪病疫情尚未确诊病因的情况下,农业部就多次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政策,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通报了有关情况。 今年5月初广东云浮发生猪疫情后,先后两次将有关情况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OIE等国际组织通报。此后,一些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我国也向FAO、OIE通报了全部疫情情况。 中国政府不断完善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机制,建立了农业部、卫生部、FAO、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同时,邀请国际组织专家来华考察,派员参加有关国际会议,参与分析、研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防控政策、防控技术。我国还公布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全部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向WHO有关实验室提供23株禽流感病毒毒株。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与有关国家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早期预警预测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为东盟国家、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培训班、派出专家组,协助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完善技术措施。应有关国家请求,中国政府及时提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供试用,并将派专家帮助确诊猪蓝耳病疫情。 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评价我国所采取的预防为主、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疫苗研发、科技攻关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成效,认为中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研发能力世界领先。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