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医药行业正逐渐走出寒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05:1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长江证券研究所

  行业基本面开始回暖

  在低迷数据的掩盖下,医药行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化。中国医药行业有望摆脱多、小、散、乱的格局,走向规范和成熟,成为一个发展前景更为明确、更具吸引力的行业。2007年,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医药股的价格产生短期波动,为投资者战略介入提供了良机。从今年前两个多季度的医药行业运行来看,实际情况正朝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2007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913亿元,同比增长21.31%;完成销售收入2677亿元,同比增长21.75%;完成利润总额231亿元,同比大增34.06%,增幅提高了25.26个百分点。

  医改带来的行业机会

  从我国医药与世界医药行业的比较来看,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一直存在,2005年世界前10家制药企业销售额约占全球市场的57%,而我国仅仅为24%。这也是导致我国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的原因之一。“定点生产”政策将使得普药生产领域不具备成本和质量优势的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高。

  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即同一种通用名且同一种剂型的药品,药品使用单位最多只能进购两个厂家的药。这对于大规模普药生产企业来说,又是一个赢得竞争的机会。在产品相同的情况下,具有价格和品牌优势的规模型企业将替代对手,成为少数供应商之一。“一品两规”规定的出台使得强者恒强,企业规模优势得以显现。

  医改涉及面较广,从目前来看,能够真正受益的是具有规模优势、产品价格较低的大型普药生产企业,不过,从年初发改委批准的十家定点生产企业的情况来看,企业真正受益于医改的仍然有限。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医改的具体政策尚不明朗、企业仍然谨慎观望有关。

  原料药景气有望延续

  本轮大宗原料药价格从2006年下半年出现普涨局面,主要源于全球经济繁荣背景下,国际农产品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产品价格上涨。从2006年第3季度开始,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大幅上涨,加上煤、电等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外企业要么停产要么主动提价,中国由于劳动力及环保成本的优势,竞争力凸现,原料药产业呈现向中国转移趋势。产业向中国转移导致中国企业对价格控制能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大宗原料药行业的周期性。

  我们认为,本轮原料药景气同以往有联系也有区别。相似的地方在于都有产能缩放的循环,这是导致其景气难以持久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地方在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导致产业向中国转移,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议价能力,这种产业转移可能是不可逆的,从而使得周期可能延续更长时间,整个中国原料药行业受益;其次,经过前几轮激励的竞争,国内企业竞争格局已发生改变,形成少数企业占有主导地位的垄断局面,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行业周期;第三,成本上升也抬高了行业新生产能的进入门槛,已有产能可以享受高售价带来的高毛利实惠。因此,本次大宗原料药价格拉升有可能不同于以往的情况,“昙花一现”的说法也许不再合适。

  生物制药公司蕴涵机会

  和医药行业其他子行业类似,生物制药板块个股差异性明显,宜结合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和政策支持两个层面寻找投资机会。从行业层面选择,三类上市公司中均具有投资机会。

  第一类,重组蛋白领域为生物制药行业未来5-10年发展的主流领域,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关注双鹭药业通化东宝

  第二类,药物分子设计领域代表行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外在治疗型单抗领域取得了产业化巨大成功,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亦不能独善其身。“十一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积极开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小分子药物。上市公司中可关注华神集团

  第三类,具体公司具体分析。天坛生物具有中生集团整合预期,科华生物为诊断试剂领域龙头,且疫苗和诊断试剂领域是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而华兰生物受益于血液制品原材料瓶颈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进入疫苗领域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分别存在投资机会,可重点关注。

  中药行业走上复兴之路

  我们认为投资者应重视中药行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也作为一种科学正在走上复兴之路,这对中药行业的地位、发展模式和行业结构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医药的复兴有其内在必然性:首先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具有科学的整体观,这是西医药正在努力追求而未达到的;其次是数千年的临床运用已证明了其有效性、安全性;再就是目前化学药面临研发困境,投入逐年增大而产出逐年减少。这促使人们把目光转向传统医药,期望从中找到新的治疗手段。

  中药企业会从中医药的复兴中受益,我们认为受益最大的是具有文化底蕴的中药老字号企业,如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云南白药马应龙等。中药老字号一般拥有其它企业不具备的文化营销资源,如传奇故事、经典药品和神秘配方。另外,站在中药现代化最前沿的天士力也值得关注,除了文化营销外,我们认为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